烏克蘭精心策劃的“蛛網行動”,像一記重拳打得俄羅斯有些措手不及。117架自殺式無人機,突襲了俄軍的五個戰略機場。這一輪襲擊俄軍損失慘重,吃了大虧之後,俄軍這才如夢初醒,趕緊對過境貨車實施開箱檢查,對邊境地區進行係統摸排。這一查,好家夥,那真是觸目驚心。 在搜查距離俄烏邊境不足一百公裏的村莊,有座看著毫不起眼的廠房,當門打開時,就連那些平日裏見多識廣、經驗老到的特工們,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隻見廠房的流水線上,六軸無人機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上麵的焊錫都還閃著亮光;牆角處,5公斤重的炸藥包像小山一樣堆在那兒;再看賬本,上麵明明白白地標注著“吸血鬼”型號的出廠記錄。可別小瞧了這個地方,它距離俄烏前線不過100公裏,要是開車前往莫斯科,也就500公裏的路程,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但卻讓俄羅斯的戰略後方一下子變得不再安全。
更讓俄羅斯覺得臉上無光的,是順著產業鏈深挖下去的結果。調查發現,部分電機和電路板,居然是從俄羅斯本土供應商那兒采購來的。烏軍也太狡猾了,偽造農機公司訂單,堂而皇之地用盧布買零件,在俄羅斯境內就完成“以俄製俄”的致命操作,形成了一個閉環。
當那些金發碧眼,自稱是“工程師”的人,操著一口純正的俄語,壓根就沒人會懷疑他們的真實身份。俄烏兩族本就同屬東斯拉夫血統,語言和外貌都極為相似,滲透行為就像水滲進沙地一樣容易。在布良斯克村莊,廠房房東甚至還熱心腸地幫“租客”介紹卡車司機,還直誇:“他們付現金從不拖欠。”
這種文化上的同源性,直接把傳統防線的邏輯給顛覆了。俄軍花了大價錢在邊境部署的“克拉蘇哈 - 4”電子戰係統,厲害是厲害,能幹擾數百公裏外的導彈信號,可麵對70公裏內說著俄語的“鄰居”,卻毫無辦法。
去年烏軍對莫斯科附近杜布納市克朗施塔特工廠的遠程打擊,用的就是民用測繪軟件規劃航線;如今在俄羅斯腹地的秘密工廠,更是直接征用本地物流網絡。當戰爭悄無聲息地融入物流體係和本地經濟,傳統意義上的前線概念,正在慢慢消失,讓人防不勝防。 這場事件帶來的真正警示,是對戰略認知的巨大顛覆。當烏軍能在俄羅斯腹地建立“移動兵工廠”,當單價幾千美元的無人機,就能摧毀核威懾體係的核心節點,那些大國曾經倚重的戰略縱深,已經不再是絕對安全的屏障。就像俄《國防》雜誌主編說的那句警句:“在無人機時代,沒有後方,隻有更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