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話,本輪印巴戰爭將會進入世界各大軍事院校的經典案例,革新全球軍事理論。
例如,美軍當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是A射B導,可是,到了巴基斯坦這裏,竟然變成了“甲鎖乙射、丙導丁打”,這種唯有在數據鏈實時共享的情況下方能實現,是體係戰爭的集中體現。例如,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機飛來時,地麵的紅旗防空係統偵測到來襲目標,遂將其鎖定,但是並不發射導彈進行打擊,而是由超視距之外的巴方殲-10C戰機發射霹靂-15E導彈(對,就是直接發射,發射後不用管),之後由更大偵測範圍的中國預警機進行引導,到了末段突防,霹靂-15E導彈才主動開啟雷達,在雷達主動製導、紅外成像末端修正、抗幹擾算法和彈載計算機組成的體係化作戰係統支撐下,利用獨步全球的末端二級脈衝突然加速,一擊斃命,捶爆目標。
巴基斯坦用現代戰爭體係作戰的模式,給印度“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在發動軍事打擊前,首先癱瘓對方電力係統和網絡。巴基斯坦黑客還攻擊了一顆印度軍用衛星,並將其癱瘓。這等於切斷對方的監測之眼和通訊途徑。失去態勢感知後,敵軍指揮部將會陷入茫然;失去通訊途徑後,下情無法上達,前線情報無法及時上報,上情也不能下達,無法指揮,各大軍隊難以協同,陷入調度和指揮的混亂狀態。
緊接著,巴方出動預警機,展開電磁壓製,即便對方啟動備用電源和備用通訊手段,也會遭到幹擾。當對方的防空係統受到幹擾和壓製後,400架低價值無人機閃亮登場,——專門用於消耗“漏網之魚”的防空導彈,並攻擊彈藥庫、補給設施等關鍵節點。
當防空導彈消耗一空,來不及補給時,戰機出動,對印度的各大空軍基地進行轟炸,目標包括但不限於機庫、彈藥庫、防空係統。
據半島電視台新聞報道,印度的防禦係統(尤其是以色列的鐵穹)完全無法攔截巴基斯坦的導彈,所有巴基斯坦導彈全部成功擊中預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