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四野橫掃國民黨軍的驚天秘密-------152師後代回哈“探親”
中共執迷於統戰,超限戰,彎道超車等歪門邪道,為什麽會這樣?
問題的關鍵是中共奪取大陸政權的真相一直被掩蓋。
林彪的四野是中共奪取政權的關鍵力量。
中共贏得內戰勝利的原因並不複雜。
蘇共借二戰勝利之際,在東北亞扶植兩個傀儡政權,中共和北韓。之後指揮兩個傀儡政權發動韓戰。美蘇兩國解密文檔顯示韓戰中共軍人死亡近百萬。
毛是蘇共指定的頭。二戰後中共在蘇共直接指揮策劃下,從哈爾濱周邊地區召集大約70萬人,發動內戰,遼沈戰役結束四野兵力達150萬。使用蘇共提供的各種武器,包括T34坦克,所向披靡,國民黨毫無招架之力。
真實情況是,國共內戰是蘇聯人策劃指揮實施的一場侵略戰爭。
不讓中國人知道哈爾濱名字由來,及內戰和韓戰的真實信息。
雙城四野前線指揮部舊址信息一直秘而不宣,直到 2006年10月1日建成四野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所以,中共關於成立到打敗國民黨的報道基本都是誇張虛構的。
現代哈爾濱的名字來自俄語 Харбин 哈拉賓尼, Харбина 哈拉賓娜,Харбинскаго 哈拉濱斯嘎娃,這些俄語都是一個意思 ,用在不同的情況,寫法不同。翻開哈爾濱開埠時期的俄文版1901---1906--1910年地圖,明顯注明早期哈爾濱叫 Сунгар 鬆花江市,俄語發音;鬆格裏。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同時改 Сунгар鬆花江市為 Харбин 哈拉賓尼市,即目前的哈爾濱市。
哈爾濱的名字最早見於遠郊的老香坊火車站,當時被稱為老哈爾濱 Стар Харбина(俄語譯音,斯達列 哈拉賓娜),香坊是當時的一個末等鐵路小站,現在依舊是,可見100多年前的俄文版地圖。如今哈爾濱的名字就是從這個末等小站的名字發展而來的,第二步是發展到到南崗區叫哈爾濱區(均有俄文曆史地圖為證)最後發展到全市通用哈爾濱的名字。
http://news.my399.com/local/content/2018-09/12/content_2298368.htm
70年前,一支鐵血雄師從哈爾濱出發一路南下,近一半戰士犧牲,其餘戰士大多旅居全國各地;今天,戰士們的孩子組團回家—— |
152師後代回哈“探親” |
哈爾濱新聞網-哈爾濱日報2018-09-12 06:56 |
“兵二代”們在雙城區四野將帥展廳前合影。 “爸爸,我回到家鄉了……”“媽,現在的鬆花江是這個樣子,很漂亮吧……”從7日起,一群操著各地方言的冰城雄師——152師的後代聚集冰城,他們祭奠先烈、看望老兵,回味紅色曆史、展望城市精神。每到一處,或激情飽滿、或淚水灑地,一件件解放戰爭期間鮮為人知的事跡重現世人麵前。 A 本報尋親係列報道,引出“冰城雄師”師史 2016年,《哈爾濱日報》接到上海作家白玉芳尋找安葬在廣西賓陽的烈士董文親人的求助,經多方尋找終找到烈士兒子董寶玉。采訪中,組建於1948年1月1日的第四野戰軍152師受到關注。該部隊組建於哈爾濱,由哈爾濱市區與周邊11個縣的9904名青年學生和翻身農民組成,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冰城雄師。 在解放戰爭期間,這支冰城雄師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尤其是在廣西剿匪戰鬥中,徹底殲滅了國民黨盤踞在大明山地區的六大股蔣幫土匪,捕獲國民黨總統府少將警衛副司令、國民黨反共救國軍別四師師長等,被廣西人民讚譽為“人民的好軍隊”。 到全國解放時,有近一半的戰士犧牲。為了幫更多的身葬他鄉的冰城烈士找到哈市親人,2016年末,《哈爾濱日報》推出“為英烈尋找親人”專欄,到目前已經找到13位冰城烈士的親人。 同時,本報與眾多152師後代共同關注“冰城雄師”的曆史,在收集到諸多曆史資料後,去年,由白玉芳執筆,終於完成了名為《軍旗飄過萬水千山》的152師師史。該書以“背景”“沿革”“戰役”“尋親”等共17個篇章,圖文並茂地展現了152師全景。其中,本報多篇報道被收錄在152師師史中。 B “兵二代”組團返家鄉,在雙城設展宣傳152師 今年是遼沈戰役勝利70周年。經過近兩個月的籌備,18位152師後代於本周陸續回哈,在一周時間內,先後到木蘭、五常、雙城、阿城、尚誌、呼蘭等地,探尋父輩走過的足跡,看望親人,感受家鄉變化。 10日上午,“兵二代”來到哈爾濱烈士陵園,正在修建的園區特意開門迎接。“兵二代”祭掃了楊少白墓和吳書墓。白玉芳介紹,楊少白同誌曾是152師衛生部副部長,是父輩的戰友;吳書則是117師政治部主任,在解放武岡時,117師和152師共同作戰,取得勝利。掃墓、獻花、祭悼……“兵二代”們行動整齊劃一,以最高的禮節向先烈們致敬。 此前,大家來到木蘭、五常。老兵左殿富是木蘭人,解放後留在了廣西。如今,老人已經離世,兒子左建勳第一次回到老家。“走在家鄉的街道上,說不出的親切與踏實……”左建勳說,小時候,經常聽媽媽唱起“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這次是第一次見到母親河。 左殿富的弟弟、80歲的左殿榮身板硬朗。老人回憶,哥哥比自己大11歲,當兵時剛剛結婚一周,部隊南下沒多久,家裏就收到了大紅字的“革命軍人證明書”,嚇得一家人以為哥哥犧牲了。直到1952年,才有了哥哥的消息,他們一家人一直在廣西生活。 木蘭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郭勝利表示,“兵二代”回家鄉,是繼承父輩傳統,是對家鄉濃濃的愛。家鄉人將永遠記住為祖國解放和建設生活在他鄉的木蘭人。木蘭縣博物館、圖書館將收藏這段曆史,讓後人永遠銘記。 昨天上午,由雙城區與152師“兵二代”共同舉辦的“軍旗飄過萬水千山圖片展”在雙城區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舊址門前廣場開展。24塊展板、近300張照片,展現了152師從組建到撤編5年間的戰鬥曆程。展覽受到極大關注,市民紛紛前來觀看。152師後代付莎莎是雙城人,展覽中,不少市民與其攀談,歡迎她回家。 目前,第四野戰軍前線指揮部舊址新館正在建設中,有關部門正在論證,有望為152師開辦專館。 “兵二代”看望152師老兵盧德山(中)。 C 看望152師老兵及後代,搜集更多冰城雄師資料 152師後代回哈探親的行程緊湊豐富。這幾天,他們分幾路看望了在哈市生活的楊天民、盧德山、顧群等152師老兵及152師後代。 9日,在五常,他們看望董文烈士的兒子、74歲的董寶玉,並與當地武裝部門座談。“兵二代”們感謝五常市政府在尋親過程中給予的幫助,並贈送了《軍旗飄過萬水千山》一書。 10日,他們又前往哈爾濱市胸科醫院看望94歲的盧德山。聽說大家分別來自廣東、湖北、上海、北京等祖國各地,盧老說:“真高興見到你們,還惦記著來看望我……”盧老曾是偵察兵,他與大家分享戰鬥故事,期間拿出一個布包,裏麵有一張已發黃的“革命軍人證明書”。152師師長餘勳光的兒子餘安平仔細觀看後說:這種證明書是當年誌願兵轉業時發放的,現存不多。餘安平翻看布包裏的寶貝,注意到一個封麵上印有“立功證明書”的紅本,裏麵記載:盧德山在解放後,加強自身學習,善於幫助戰友,榮立三等功。“這是立功證明啊!太不容易了。”對此,盧老連說:“沒啥,沒啥。” 來到老兵楊天民的家裏,大家抱在一起,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楊老給大家講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在烈士館有一位叫“朱祥”的烈士,但他並沒有犧牲。原來,在解放武岡時,楊老腿部中彈,落下殘疾,在湖南常德養傷時,鄰床的病人就叫朱祥。當時,朱祥也受了傷,子彈是從眉骨打進去的,抬下來時全身是血,大家都以為他犧牲了。戰鬥結束後,就把他列入陣亡名單。經過搶救,朱祥活了下來,成為一名“活烈士”。 “所有照片、資料,你們要是有用,都可以拿走。”楊天民說,現在老兵越來越少了,大家都害怕聯係,擔心在電話裏聽到噩耗。這次“兵二代”們來看望,實在欣喜,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搜集“冰城雄師”的資料,讓這段曆史保留、傳承下去。 D 為哈爾濱日報送錦旗,一起尋親並弘揚先輩精神 10日下午,“兵二代”們來到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贈送錦旗,上書“秉筆直書敘寫冰城雄師、錦繡文章記錄光輝戰史”。餘安平說,正是由於《哈爾濱日報》開辟“為英烈尋找親人”專欄,才讓152師後代逐漸走到一起,重走152師戰鬥過的地方,整理師史,讓紅色曆史得到傳承。 “這體現了黨報的責任擔當,對挖掘城市曆史、塑造城市精神、告慰烈士親人有重要意義。”白玉芳說,152師以犧牲近半的代價參加祖國解放戰爭。與眾多英雄部隊不同的是,這支部隊都是哈爾濱的兵源,在浴血奮戰中體現出哈爾濱的城市性格與精神。目前通過152師後代捐贈、收集的資料,已整理出第一本師史,這十分珍貴,也是哈爾濱這座城市在祖國解放戰爭中作出貢獻的真實記錄。經過後期走訪和更多152師後代的加入,又收集到一批珍貴資料,師史編寫組已著手第二部師史寫作。 與此同時,152師後代還將繼續與《哈爾濱日報》聯合開展“為英烈尋找親人”行動。目前,仍有上百位安葬在廣西、湖南、天津等地的哈爾濱籍烈士一直沒有找到親人,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找到這些烈士的親人。 “70年前父輩參軍參戰,走出黑土地、解放全中國,勝利後又響應國家號召,支持當地建設,留在異地他鄉,讓我們成為在南方生活的東北人。盡管如此,我們一直心向家鄉。此次回家,深切感受到家的溫暖。”白玉芳說。 在哈爾濱烈士陵園祭掃152師烈士。 |
http://news.sohu.com/20090805/n265727014.shtml
新晚報聯合搜狐:哈爾濱籍老兵尋訪活動今啟動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80391.html
張戎:習近平的中國夢 傳承自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