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戰以來,俄烏戰爭有兩個特點。
第一,俄羅斯總體上處於進攻。
第二,雙方基本上都是陣地戰。當然其中也有一些運動穿插。比如基輔之戰。俄羅斯就想打出閃電戰,被烏軍層層狙擊,襲擊後勤。糧草跟不上,隻能含恨撤兵。到了烏東,簡直就是回到了一戰。壕溝,地雷,大炮。
這種正合的打法對體量大,人口多,工業能力強的一方是有利的。俄羅斯加上天朝,穩贏烏克蘭加上北約。獨裁國家對苦難和死亡的承受能力,遠高於民主國家。如果一直用正合的打法,拖的時間越長,俄羅斯的勝率其實越大。打敗俄羅斯,必須使其內亂,而內亂,必須首先讓其民不聊生。這就需要奇襲。
庫爾斯克戰役讓我們看到了一絲亮光。
但僅僅是一絲亮光而已。從炸了塞姆河上的兩座橋來看,烏軍還是想占地,然後防守。炸橋可以阻擋俄軍的援兵和後勤,是防止敵人進攻的天然屏障。但同時,也是自己進攻的天然障礙。如果隻是占領了庫爾斯克的一些地區,把它並入烏克蘭,以後可以與俄羅斯交換烏東的土地,那還是正合,還是陣地戰。唯一的不同,是從俄羅斯選定的戰場換成了烏克蘭選定的戰場。
這不是勝負手,不是奇襲,而是求穩的打法。這是俄羅斯最喜歡的打法。
烏軍現在有八十多萬部隊,它沒有兵員問題。
如果它這次出動的不是七千到兩萬人,而是五萬到十萬,設想一下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從庫爾斯克橫插烏東俄軍背後,千裏躍進,不計傷亡,切斷其補給。
第二種情況,從庫爾斯克北上,千裏躍進,不計傷亡,直撲莫斯科。
無論哪一種敵後穿插,俄軍必然調動烏東精銳回防。像現在這樣占領庫爾斯克一小塊地區建立工事等俄軍來攻,俄軍可以不搭理,你還得管當地居民的衣食住行。俄軍甚至可以加強在烏東的攻勢,逼烏軍回防。
庫爾斯克不是俄軍的動脈。
奇襲,就必須攻敵之必救。這邊攻得越猛,才越有可能撬動烏東。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一路破壞敵方的基礎設施,製造無數難民湧向俄羅斯內地,特別是莫斯科地區。現在看來,兩位司機還是沒有老毛千裏躍進大別山的魄力,也沒有皇太極繞道長城,直撲北京的膽略。
兩位司機還是太保守。
諸葛一生唯謹慎。當然,我隻是紙上談兵,沒有那麽多壇壇罐罐的負擔。在他們的位置上,要考慮的因素太多。總而言之,能在庫爾斯克另辟戰場,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了。
讓本來很無聊的俄烏戰爭,有了一些變化與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