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飛彈攻擊以色列 中國學者心驚肉跳
有中國軍事學者表示,從俄烏戰爭到伊朗此次攻擊以色列,都說明了俄、伊等國認為“廉價高效”的飛彈為主戰法效率其實很低,這對台海兩岸的軍事準備都有深遠的影響。
伊朗14日從境內向以色列發射大約300枚飛彈及無人機。除了以軍,美國和約旦軍方也協助途中攔截,99%的彈體被攔截射下。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哈加裏(Daniel Hagari)說,伊朗派出170架無人機和30枚巡弋飛彈,但沒有無人機或巡弋飛彈成功進入以色列領土。他指出,伊朗還發射110枚彈道飛彈,但隻有少數抵達以色列。
上海的軍事學者趙楚告訴中央社記者,用飛彈攻擊中遠程的目標,這種戰法起源於二次大戰的納粹德國,當初的用意是在戰時以此對抗有強大空中軍力的對手,希望在有限的防空成本和軍備製造能力下,以無人、遠程的攻擊方式可以抵消對手的空中優勢。
他說,這樣的作戰思維後來被蘇聯、當時的華沙公約國家以及現在的俄羅斯繼承,這些國家相對於北約國家,飛機和飛彈都不夠先進。比起造價昂貴的戰機,他們希望透過發展地對地飛彈等,來彌補航空戰力的不足。伊朗、中國、朝鮮也都有類似的戰備思維。
他表示,台灣所麵對的主要作戰任務和以色列十分相近,聯合防空反飛彈的係統也主要是由美國提供,因此以色列這次應對飛彈攻擊的情況,對兩岸軍事人員都有很強的參考意義。不過,由於台灣海峽平均寬度僅約180公裏,台灣麵臨的防禦壓力更大,中國的武器也更豐富。
趙楚說,從俄烏戰爭和這次伊朗攻擊以色列也證明了,過去被視為“殺手鐧”的高超音速飛彈(Hypersonic missile,極音速飛彈)在作戰中效率其實很低,美軍提供的聯合防空反飛彈作戰係統對付它非常有效。
他認為,伊朗這次在短時間內發出300枚飛彈及無人機,規模非常大,但結果已呈現在世人眼前;加上對進行中的俄烏戰爭的觀察,中國從裝備到戰法必定都會做出調整,這勢必要花好幾年的時間。
他表示,這兩場戰事對於兩岸軍備發展與戰法都有“立即、重大、深遠”的影響。事實證明,想透過“殺手鐧級”飛彈武器造成對手致命傷害是沒有用的;而以防禦為主,高度資訊化的戰場監測控製係統,才是更“廉價有效”。中國未來可能會改變得更像美軍的戰備方法。
伊朗13日晚間以無人機和飛彈襲擊以色列,但有99%的飛彈都遭到攔截。圖為以色列鐵穹反導係統啟動攔截。(路透社/達誌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