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任何以發展高端產業去衝擊發達國家現有產業布局的企圖與嚐試都是錯誤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錯誤,屬於自我毀滅型重大戰略定位錯誤。我們說中國的未來是沒有未來,這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判斷點。
如前文《當今世界的大趨勢是全球化回歸Globalization而非Sinolization》
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在這個世界的生存的基本點就是一個,也隻有一個:堅定不移地,安守本分地做一個製造業大國,注意是中低端產品。
這個提法咋一看有點喪權辱國,但回顧發展曆程上看,中國隻有在中低端製造業才真正賺到了錢,什麽高科技,那是燒錢。再過100年,會不會有優勢逆轉的一天,比如中國用一架“神州號”飛機,讓美國生產一億件襯衫?完全有可能!也許有一天美國人會給中國打工。但是,到這一天還要99年,這期間人民還是要吃飯的。假如今天不能保證一億件襯衫出口,工廠吃什麽?吃中國國產大飛機零件嗎?
如前文所述,中國必須時刻牢牢堅定自身的戰略定位:舉世無雙的供應鏈。低端產品打死都不能放手,堅決遏製基礎商品向外國轉移的任何跡象。首先保住中國人的飯碗,這不是下賤,而是由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
首先,中國缺乏創新能力,除了山寨,基本上不具備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回顧這些年,即便是在中國經濟發展最迅猛的時期,哪個高端產品是中國人發明的?手機,移動通信,電動汽車,互聯網,甚至是MRNA疫苗,包括最流行的二維碼,這些都是深刻改變人類發展進程的裏程碑式的劃時代技術與產品,中國一樣都沒有!有了騰訊就洋洋得意了,那隻是應用,不是原創。既然自己無力創新,還想玩高大上的,出路要麽山寨,要麽去偷,結果搞得聲名狼藉,時間長了,人家都會和你保持距離。
其次,中國人口眾多,即便人口下降,幾十年內中國仍然有十億人,每天都要張嘴,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的國家,提倡幾億農民工靠高科技吃飯,想想都屬於天方夜譚。基本國策仍然是要向勞動密集型產業傾斜,高科技具有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用工少而精的特點,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不能隻看到深圳的產業園區和浦東的玻璃大廈就以為中國全麵進入後現代化社會了。這些人最好去鄉下看一看。如今出口不暢了,農民工提前返鄉了,這才是中國的真實麵貌。所以我們考察幾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不能隻看驢糞蛋表麵光滑的一麵,要看最底層,比如你到德國考察他們的農業,再看看中國的農村,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基於中國這樣的國情,與其提倡芯片興國,不如提出草柳編出口創匯大國。不在於產品的檔次,而要確保最底層的民眾有飯吃。
在定位明確,國際政治如魚得水的前提下,中國人民安居樂業,小康生活還是可以過的非常滋潤。千萬不要想去超越或替代誰,小富即安,這裏用《漁夫與金魚》的寓言來比喻,非常貼切。中國也許有一天會成為全球霸王,但要把這個時間想得長久一點,比如幾百年。中國的所有麻煩壞就壞在某個領導人試圖濃縮時空,貪天之功,畢其功於一役,整天講夢話,出手早了,老百姓頭也昏了,後果是砸了自己的飯碗。
重要的,中國缺乏啟動經濟的第一推動力,資金。中國所有的自認為非常NB的事情,都屬於“錢生錢”,即用賺來的錢,努力增加貨幣乘數,再加上瘋狂印鈔,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肯定有人不同意這個判斷,認為我們中國不差錢,外匯儲備都有幾萬億,其實這些都叫錢生錢。道理很簡單,既然中國不差錢,為什麽中國害怕西方脫鉤斷鏈?為什麽出口一下降,外資一抽逃,中國經濟就立刻失速?答案就是,中國非常依賴外資以及每年的出口外匯順差。前文論述過,中國要想每年維持出口,同時固定獲得貿易順差,就必須自覺維護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產品檔次落差,否則他們的外匯難以平衡。你總不能指望中國出口一億件襯衫,從美國進口一億雙鞋子吧?它肯定是給你高價值的高科技產品,要麽就是奢侈品,假如不是這樣,美國明年就買不起一億件襯衫了,中國的襯衫工廠就會倒閉,工人下崗,後麵一連串的麻煩接踵而至。
還有就是經濟效益分析。中國已經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供應鏈,交通設施令越南印度這些新興國家望塵莫及,所有這些都是既有投入,所有的產出都是純利潤,堅守基本商品出口符合中國利益最大化。假如這時你去搞什麽高新技術投入,又去砸錢,何時有回報,甚至是否有回報都不會說。為何要舍近求遠呢?那些高風險,高回報的事讓洋人去幹好了,我們隻幹收益立現的事。假如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你就會發現中國的領導人都是好大喜功,盡幹那些不著調的花活。比如,領導人視察,從不到訪隻有十幾人的低端產業小作坊,都是去那些光鮮亮麗的“高科技”企業,都是騙子。從江澤民開始,凡是國家領導人視察過的高技術企業,有幾個能活下來的?除了騙取國家的高額補貼,一根蔥都沒有做出來。他們反而是把千千萬萬個小作坊創匯掙來的錢,給騙走了。那些小微企業生產急需資金,申請貸款難於上青天。再看那些“高新技術”企業,銀行成了他們的提款機,虧損幾個億眼睛都不眨一下。最典型的是著名的武漢弘芯半導體千億芯片大騙局,習近平與李克強都曾高調視察過,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這樣裝模作樣的領導人當政,中國怎麽可能有未來。
既然如此,那麽,中國就必須非常清晰地,毫無略帶勉強與委屈地,堅定自己在全球產業鏈的定位。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好比是自然界的食物鏈,發達國家居於頂端,好像鯊魚,中國處於低端,好像小魚,這個絕對不能錯位,一旦錯位,全都亂了。食物鏈都是金字塔結構,上麵很小,中國十幾億人,比G7國家加起來都多,怎麽可能站在塔尖上?中國任何的想要躋身上層的努力,都會招致一個無情的後果,頂層上不去,連中層的現狀都無法維持,房價不跌才怪。這就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
其實,筆者始終不讚同“陷阱”這個詞,似乎是很形象,但實際上,發達國家又沒有給你挖坑,上麵鋪一層土,然後種植小草,引誘你上鉤,哪裏有什麽陷阱?一切都是你自己作的,自己的頭不大,卻戴了一頂大帽子,風一刮就吹走了。這些道理明明擺在那裏,前麵有南美國家的慘痛教訓,中國人要麽是看不見,要麽是盲目自信,自我膨脹,認為那些都是他們南美人非常笨。看樣子中國這次是過不去這個坎。
中國這次輸掉了一個叫做“失敗歸零”的遊戲。美國有這樣一個電視節目,參賽者抽簽中獎,從一元到一百萬,不停地抽。贏到了50萬時,下一個題目衝擊100萬,參賽者麵臨一個選擇,現在放棄,拿走50萬,假如衝頂失敗,獎金歸零。
中國這次恰恰是在穩坐中等收入國家地位時,盲目自信,衝擊發達國家,甚至意圖稱王稱霸,結果失敗了,現在是連到手的都要吐出來,中產階級保不住,正在返貧的路上。中國政府不斷提倡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屬於“狗熊掰棒子”行為,總是想去抓最好的,最後手裏還是一根玉米。正確做法應該是夯實自己的基礎加工業,讓客戶別無選擇。
不知中國政府,中國人民認真思考過,近代曆史上,還沒有哪個十幾億人口規模的巨型國家,一步邁進發達國家。閉上眼睛想想都非常可怕,這樣一個發達型大國,對資源的消耗是個天文數字,地球是否能夠承擔?就說自然資源吧,石油礦產,夠嗎?淡水資源,一條兒就把你給製約住了。誠然,許多難題要隨著發展不斷去克服,但這需要時間,起碼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國的錯誤在於,以為距離發達國家指日可待,甚至認為已經是超一流國家了,你看我們的高鐵,我們的摩天大樓。軟實力,胡錦濤時期還提及過這個概念,今天完全不顧了,一切看硬件,一切看數字,為了數字不惜造假,結果自己被假數字蒙騙了,做出了誤判。中國夢早一天醒來,早一天回歸正常生活。
現在回頭看,當年汪洋在廣東提出的“騰籠換鳥”,簡直就是瞎搞。剛剛吃飽飯沒幾天,就不守本分了。高科技的飯,是你吃的嗎?作為主要領導,頭腦要清醒,自己就是每頓飯青菜豆腐的命,卻盯著別人盤子裏的肉,眼饞了,伸出筷子也想夾一塊。結果呢,被人家打一巴掌,肉沒有吃著,自己碗裏的豆腐也不見了,眼看就要吃草了。這麽深刻的教訓,中國人想明白了嗎?說句粗話,汪洋,你換個“鳥”哇。今天的東莞,早已是鳥去籠空。
中國的領導人始終把提倡高新技術作為自己高瞻遠矚的外在表現,不切實際地人為拔高那些連他們自己都雲裏霧裏的高科技,反而壓製了中國最擅長的小商品出口。比如每屆廣交會,把最好的門麵擺上那些高科技模型,攤位還給補貼,其實根本沒有人光顧,因為客商知道哪裏去采購高科技。反而那些最好賣的低端產品,被擠在角落裏,攤位費被黃牛炒到天上,產品根本擺不下,要是攤位麵積足夠大,訂單還可以多好幾倍。這就是中國政府在發展高科技產業上緣木求魚的愚蠢做法。
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華為,表麵上看,美國冠冕堂皇地以伊朗禁運為由製裁華為,實質上是華為動了美國的奶酪。假如美國靠斷供芯片就能輕易掐死華為,就能看出中國的強國夢有多麽虛幻,當年靠“愛國手機”堆砌的玻璃心是多麽的脆弱,淺薄,把華為視為國之驕傲有多麽矯情。至今還有多少的愛國情懷是建立在這類不堪一擊的虛構的光環之上的?
中國必須全麵調整科技發展戰略,堅決糾正“中國製造2025”全麵超越西方的戰略意圖,讓發達國家吃上定心丸。不要再去喊什麽“卡脖子技術”幾十條,別人就是指望那些卡脖子技術活著,怎麽可能隨便給你?中國的正確心態是,隻要訂單排滿就行,賺點加工費就心滿意足,別人的先進技術我們不碰。西方在技術層麵對中國的落差是必須的,他們好比水塔,中國好比是五樓業主。隻有水塔高於五樓,用戶廚房才會有水。這不叫屈辱,是安守本分的一種職業操守,隻有客戶放心,才會不斷給你下單,工廠才能冒煙,工人才有飯吃,房價才會穩住。多麽清晰的鏈條,人們得意時,忘記了。
說到這裏,最近中國的電動車出口,首次成為汽車第一,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消息。誰是傳統的汽車出口大國?日本,德國。日本就算了,你搶了德國的飯碗,不會有好果子吃的。在G7國家中,對中國態度最友善的非德國莫屬,就在美國使勁製裁中國的時候,德國大眾汽車還在加大對中國的投資,為什麽?他們傻呀,不就是圖你的巨大市場嗎?最後你把馬克思老鄉的飯碗都砸了,在發達國家再也沒有朋友了,德國是個技術大國,製裁你的辦法有的是。可以預見,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就像當年的光伏產業一樣,一個反傾銷調查,很快全麵過剩,瞬間崩盤,最後是一地雞毛。
關鍵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種因素是互相傳導的。你搞亂了汽車市場,德國虧了錢,結果也許會殃及中國的玩具產業,因為德國人沒錢了。
有人會問了,難道我們中國人就必須祖祖輩輩打螺絲,幹苦力嗎?高科技其實並不神秘,難道我們就不能碰嗎?不是中國不能發展高科技,而是要有勇氣丟掉麵子,安於自己處於產業鏈低端的生存空間,不要輕易撈過界。
中國政府一天到晚空喊“科技興國”的口號,實際上是一種自斷後路的愚蠢。在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園遍地開花之前,中國必須花大力氣認真研究以下幾個戰略性問題。
首先,認真評估中國與發達國家的綜合國力,競爭中一旦發生摩擦,中國有哪些軟肋容易被別人掐住,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在完全取得壓倒性優勢之前,能不出手就不出手,比如手機,明明中國也能生產手機,而且質量更好,價格更低,但是,看到這是美國的支柱產業,能不做就不做,因為你做了就會招致他們的報複。中國的軟肋是芯片,美國一旦斷供,華為手機銷售立即跌至穀底,掐死你是一句話的事。
其次,要把發達國家的暴利,看作是中國工廠生存的資金池,沒有了他們的高端產品,巨額回報,他們就沒有錢給中國工廠下單。打一個簡單的比方,瑞士名表百達斐麗,十萬美元一塊。瑞士賣掉一塊表,可以用十萬美元訂購中國一萬雙鞋子,養活100個工人。假如中國眼饞人家的暴利,山寨一塊同樣的手表,起名“萬達斐麗”,賺了一千美元,養活了10個工人。假如瑞士賣不掉它的手表,就不會采購中國的一萬雙鞋子,那麽,中國就會損失90個就業崗位,不僅如此,整個鞋子的供應鏈也會倒黴。最後,不但中國做不出世界頂級手表,連鞋子產業也凋敝了,雞飛蛋打,得不償失。這就是“騰籠換鳥”對中國基礎產業毀滅性打擊的典型情形。
再者,要摸底排查,哪些是發達國家的命脈產業?中國在發展這些產業時,要十分小心,起初一定是做增量,切忌搗毀現有存量市場,尊重發達國家的技術領先地位,以及超高的價格溢價空間。比如,軸承工業德國最先進,尤其是高端軸承,那就讓他們保持這個優勢。他們賺到了錢有二個好處,一是繼續研發,推動軸承技術不斷進步,二是他們有了錢,可以買中國的襯衫。由於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很多情況下都有一個“贏了即是輸”的尷尬境地。搞死一個發達國家的暴利行業,可能會砸了自己的鍋。
再也不要提什麽彎道超車了,結果是要麽超不過去,要麽是野蠻生長,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為什麽一定要超車呢?跟在後麵跑不好嗎?除了麵子掛不住,還有哪裏不好呢?凡事都要爭第一嗎?你去看看很多歐洲小國,沒有一樣指標位於世界前列,別人每天悠閑自在,沒有中國人那麽多的焦慮。
最後,中國作為一個製造大國,一定要恪守生產商的職業道德,尊重知識產權,絕對不能抄襲客戶,外商最忌諱的就是中國總是山寨別人的東西。中國人的商業信條簡單歸結為四個字,量大,便宜。別人一個高端產品是巨額研發投入的結果,名牌產品也是靠天價廣告營銷,你動輒用“成本價”去搗亂,典型的不講武德。
之所以說,中國的未來是沒有未來,講的是中國至今沒有從政府到民間建立清晰的民族生存定位:
一,十億人要吃飯,供應鏈要死守,尤其要守住低端;
二,知足常樂,不逞強,不越位,不急躁,把振興中華的時間線放得長些,再久些;
假如對這二個天條沒整明白,或嗤之以鼻,那就沒招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