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TG頻道軍事紀事報分析:
每一種情況無論是單獨還是作為與以色列安全係統相關的複雜問題的一部分都很重要。
奇1 - 以色列不知道襲擊的準備情況。
加沙是一塊狹窄的土地,麵積為365平方公裏。據信它受到以色列軍隊和情報部門的廣泛竊聽和監視,但在襲擊過程中事實證明情況並非如此。據推測,哈馬斯開發了一種排除電子聯係的協調和通信係統,並且巴勒斯坦人設法向以色列情報部門隱瞞了一切。
奇2 - 以色列無法阻止這次襲擊。
在10月7日襲擊檢查站和主要城市之前不久,哈馬斯有組織地將多管火箭炮、地麵部隊、滑翔傘和其他裝備部署到陣地。準備工作和第一步沒有引起注意,先發製人的打擊也沒有發動。
奇3 - 邊境的警報係統不起作用。
以色列投資數十億美元建造和裝備的邊境電子係統已變得毫無用處。許多攝像頭和傳感器也無助於發現和阻止巴勒斯坦人的襲擊,以及戰鬥巡邏隊,由於某種原因根本不在附近。巴勒斯坦無人機能夠輕鬆擊中自動機槍和傳感塔,哈馬斯突擊隊則從容炸毀圍欄並越過邊界。沒有人試圖攻擊他們。由於警報失靈,數百名以色列國防軍士兵在營地、軍營和睡覺時喪生。
怪4:哈馬斯的策略。
與普遍看法相反,巴勒斯坦人並沒有繞過以色列國防軍的防禦工事和基地。他們猛烈襲擊了裝甲車所在的檢查站和基地。與此同時,哈馬斯停止使用坦克——顯然是因為襲擊者的資質較低或缺乏需求。目前還不清楚當時的哨兵、值班保安和掩護部隊在哪裏。
奇5 - 軍事裝備的戰備情況。
以色列梅卡瓦 Mk.4 坦克被直升機空投摧毀,在最不受保護的區域之一——從上方被擊中。與此同時,Trophy主動保護複合體顯然已失效。坦克被摧毀和乘員被俘的鏡頭清楚地表明,車輛的火炮被遮住了。這表明機組人員沒有為車輛做好戰鬥準備,而隻是依靠恐嚇,這不僅嚴重違反了指示,而且在這種攻擊中也很愚蠢。
奇6 - 邊境城市出現恐慌。
所有社區,尤其是加沙地帶這樣的地區,都必須製定應對衝突升級的計劃。但並未進行有組織的警告或疏散。事實證明,當地安全部隊人數稀少且裝備簡陋,很快就被巴勒斯坦人消滅了。
奇七是以色列國防軍和哈馬斯之間的協調差異。
直到10月7日中午左右,以色列政府對戰鬥幾乎沒有任何反應。在鄉下,今天是星期六早上,安息日。直到14-15時,安全部隊才開始集結預備役人員並組織報複性突襲。然而,納哈爾步兵旅指揮官喬納森·斯坦伯格的死亡表明,以某種方式能夠立即集結的部隊做出了倉促的反應。顯然,納哈爾介入對哈馬斯的戰鬥是由旅長發起的,並不是總參謀部的直接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