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攻性核戰略的幻象

來源: 唵啊吽 2023-09-16 13:24: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806 bytes)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經闡明了為什麽我從小就采取懷疑和分析的心態,特別是在核時代民族國家提出的地緣政治主張領域。現在,讓我們把焦點轉向中國的核戰略。

中國認識到自己無法參與正在進行的核軍備競賽,因此選擇了“不首先使用”政策。這種方法需要維持有限的核武庫,以便在任何潛在對手發起初步打擊後確保進行報複。

1982年,趙紫陽總理宣布中國“永遠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國家主席胡錦濤於2005年和外交部長楊潔篪於2010年重申了這一立場。

以下是2015年版《中國軍事戰略》的一些要點:

* 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 中國將實現軍隊現代化,以遏製威脅並保護其利益。

*中國將維護“和諧世界”,不會稱霸。

* 中國將與各國一道,共同促進和平穩定。

中國的獨特之處在於對核力量的集中控製,由黨而不是軍隊掌握。這種做法導致中國維持了規模較小、具有二次打擊能力的核武庫,並以“確保報複”為基礎。

同時,中國的“不首先使用”政策也符合其外交目的,表明中國不願參加核軍備競賽,並向其他國家提供保證。

目前該戰略的具體體現是DF-41,這是一種射程約為12,000-13,000公裏的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DF-41 在其作為反擊武器的有效性與生存能力之間進行了權衡。

它們具有機動性和易於偽裝的特點,由於其機動性和分散到前沿地點的能力,有效地保證了中國在任何潛在對手發起首次打擊後進行“有保證的報複”的能力。

  1. 泰勒·弗拉維爾在其著作《主動防禦》中指出,聶榮臻元帥認為將DF-41洲際彈道導彈放入發射井中將是一種“浪費”,因為這會降低導彈的機動性和生存能力。

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稱,2023 年至 2032 年間,美國預計將在核武庫上花費 7560 億美元。這一巨額的新支出應該會引起人們的擔憂,即軍工聯合體可能誇大了來自中國的任何潛在威脅。

快進到 2021 年 11 月,《紐約時報》和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等媒體的報道提到了中國大規模部署陸基核發射井。

有兩個突出的問題:第一,建立陸基發射井部隊與中國既定的戰略原則相矛盾。第二,哈密玉門市附近據稱的發射井間距比通常認為的戰略部署所需的 10 公裏距離要近得多。

這些導彈發射井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源於邁克爾·科達的工作,並且基於在某些地點使用空氣穹頂。然而,這些結構也可能與其他類型的建築相關——最有可能是風力渦輪機基礎。

在這些地方,5 兆瓦風力渦輪機基礎的鋪設和渦輪機的實際安裝之間延遲一到兩年的情況並不罕見。

此外,令人費解的是,沒有人質疑這些所謂筒倉的位置位於中國三大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歸零地之內的巧合。使用奧卡姆剃刀,一個更簡單的解釋可能是這些是風力渦輪機基礎,除非另有證明。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和一位新同事合作。GPT-4完成以下流程。

  1. **數據整理**:我們首先檢查包含全球風電項目的 Excel 工作表。我們隔離了相關數據,重點關注項目名稱、緯度和經度。
  1. **KML 轉換**:我們將過濾後的數據轉換為 KML 文件,可以輕鬆將其導入 Google 地球以進行地理可視化。
  1. **中國特定項目**:為了縮小關注範圍,我們創建了一個單獨的 KML 文件,其中僅包含中國的風電項目。
  1. **導彈地點坐標**:我根據媒體報道提供了所謂導彈地點的大致坐標。我們還為這些站點創建了一個 KML 文件。
  1. **鄰近分析**:為了檢驗我的理論,我們計算了每個所謂的導彈站點與附近風電場之間的距離。我們使用 100 公裏半徑作為閾值,並創建了一個 KML 文件,其中包含位於距導彈基地此距離內的風電場。

KML 文件可以從這裏下載。

以下是圍繞所謂導彈基地的三組項目。

總體而言,有證據表明,中國致力於“不首先使用”政策,並且沒有大幅擴大其核力量以實現首次打擊能力。應謹慎看待有關大量新導彈發射井的說法。

穀歌翻譯The mirage of China’s offensive nuclear strategy

所有跟帖: 

共匪的陽謀 -山寺桃花- 給 山寺桃花 發送悄悄話 山寺桃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6/2023 postreply 14:12:2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