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斧導彈發射無人機卡車。照片:美國海軍陸戰隊

“美國遠程火力發射器在實施針對中國的導彈牆戰略方麵補充了 OpFires 和 Typhon。”

美國海軍陸戰隊(USMC)剛剛推出了新型陸基巡航導彈發射器,這是幾個類似係統的最新成員,承諾在針對中國的“導彈牆”遏製戰略中提供分散的、可生存的火力。

 
 
 
 
 
 
 
 
 
 
 
 
 
 
 
 
 
 
 
 
 
 
 
 
 
 
 
 

本月,《戰區》報道稱,美國海軍陸戰隊推出了遠程火力發射器,這是一種無人駕駛的 4×4 發射車,基於用於陸基戰斧巡航導彈的遠程操作地麵遠征裝置(ROGUE-Fires)車輛該服務旨在領域。

消息人士指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第一個遠程導彈(LMSL)連已於今年正式啟用,該部隊希望到 2030 年擁有一個多連的 LMSL 營,其發射器數量不詳。

《戰區》指出,遠程火力發射器一次隻能容納一枚戰斧導彈,而海軍陸戰隊遠征艦攔截係統(NMESIS)則可以容納兩枚海軍打擊導彈。消息人士指出,兩者都安裝在 ROGUE-Fires 無人聯合輕型戰術車輛 (JLTV) 上,由地麵人員遠程操作。

美國海軍陸戰隊開發的遠程火力發射器可能會解決與卡車牽引的 OpFires 和 Typhon 相關的機動性差距。《海軍新聞》指出,後兩個發射器無法安裝在 C-130 貨機上,但如果安裝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較小的中型戰術車輛替代機 (MTVR) 上則可以。這可以使它們在太平洋偏遠島嶼上的快速部署成為可能。

2022 年 7 月,《亞洲時報》報道了當月美國海軍陸戰隊作戰火力 (OpFires) 高超音速武器測試。OpFires 具有與美國陸軍係統高度互操作性,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 (DARPA) 指出,一輛配備托盤裝載係統 (PLS) 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後勤卡車發射了 OpFires 導彈,使美國庫存的任何車輛該係統是一個潛在的發射器。

DARPA 還表示,OpFires 測試使用了美國陸軍火炮和火控係統進行發射,從而實現軍種間聯合作戰、增強係統能力並簡化後勤。

在係統組件方麵,《海軍新聞》指出,OpFires 可以攜帶各種有效載荷,該係統由導彈、彈藥筒和發射器組成,尺寸適合美國陸軍的 PLS 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後勤車輛係統更換 (LVSR) 裝置。消息人士還表示,美國軍用 10×10 卡車上可以安裝三枚 OpFires 導彈,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試驗從拖車上安裝的 Mk 41 VLS 發射的戰術戰斧導彈。                                                                                                                            

此前,2022 年 12 月,《亞洲時報》報道稱,美國陸軍采購了首批四台“堤豐”導彈發射器,作為中程能力 (MRC) 計劃的一部分,以滿足太平洋戰區遠程火力的需求。Typhon 設計用於發射標準 SM-6 或戰斧導彈,射程為 500 至 1,800 公裏,介於美國陸軍精確打擊導彈 (PSM) 和遠程高超音速武器 (LRHW) 之間,後者的射程分別為 482 公裏和 2,776 公裏公裏。

最新的標準 SM-6 Block IB 具有重新設計的機身和更大的火箭發動機,使其具有改進的防空和反導能力,以及可能的二次陸地攻擊功能,而最新的戰斧 Block V 則具有新的通信、反艦功能能力和多效彈頭。每個 Typhon 裝置均由一個操作中心、四個由 M983A4 牽引車牽引的 Mk 41 衍生垂直發射係統 (VLS) 發射器以及相關的重新裝載和地麵設備組成。

陸基導彈發射器可能比艦載導彈發射器具有優勢,包括以更低的成本提高生存能力和有效性。他們還可以不斷出現在有爭議的地區,為美國和盟軍提供戰術和行動掩護。此外,攻擊盟國領土上的島基導彈發射器可能會大大加劇敵對行動。

這些優勢可能與2021 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常備部隊概念 (SIF)相關,該概念將 SIF 定義為“規模小但致命、特征性低、機動性強、維護和維持相對簡單的部隊,旨在在一個競爭的連續體中作戰”??。將爭議地區作為海上縱深防禦的前沿,以故意破壞潛在或實際對手的計劃。” 該文件還指出,特種部隊實施海上拒止行動,以支持海上咽喉要道附近的艦隊行動,使用有機傳感器和武器來完成殺傷網。

這些係統還與美國新太平洋威懾計劃相結合,美國海軍學院新聞指出,該計劃將讓第一島鏈中擁有遠程武器的地麵部隊參與其中,以創造局部空中和海上優勢的臨時泡沫,使兩棲部隊能夠通過機動來創造暫時的優勢。以及地理上的不確定性造成成本和強行進入行動。

島鏈戰略圖:Researchgate

在戰略層麵,美國的遠程火力、作戰火力和堤豐計劃可能是針對中國的更大“導彈牆”遏製戰略的一部分。美國和中國在有爭議的水道和空域附近同時部署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可能會導致雙方都無法在這些地區享有機動自由,從而維持太平洋地區緊張但穩定的軍事平衡。

然而,蘭德公司 2022 年的一項研究指出,該戰略可能會失敗,因為美國可能需要幫助為這些陸基中程導彈 (GBIRM) 尋找理想的合作夥伴。報告指出,隻要泰國有一個軍方支持的政府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泰國就不會願意主辦美國的GBIRM。

盡管菲律賓與美國的聯盟在小馬科斯政府的領導下經曆了重大調整,但這並沒有緩解菲律賓不願設立美國永久基地、領土防禦能力薄弱以及容易遭受海上封鎖的問題。這使得美國不太可能在菲律賓部署 GBIRM。

蘭德公司的研究指出,韓國不是美國陸基遠程導彈的理想基地,因為它容易受到中國經濟壓力的影響,與美國在韓國軍隊的行動控製權上存在分歧,以及韓國對美國安全保障的懷疑。

盡管該研究指出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牢固聯盟,但澳大利亞距離台灣和南海較遠,而且不願設立美國永久基地,因此排除了澳大利亞作為理想的 GBIRM 基地地點的可能性。

該研究指出,日本可能是美國部署 GBIRM 的理想合作夥伴,因為日本與美國有著強大的聯盟關係,並且願意增強其防禦能力。盡管它表示日本可能不願意托管美國的GBIRM,因為它們可能配備核武器,但日本可能願意托管常規武裝導彈。它還表示,美國對日本最有可能成功的做法是幫助後者擁有陸基反艦導彈武庫。

穀歌翻譯US unveils island launchers for China contai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