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悍圍獵!標槍導彈急速打擊:俄軍坦克突擊群爆炸焰火,照亮戰場

來源: 三河匹夫 2023-04-02 08:46: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334 bytes)

凶悍圍獵!標槍導彈急速打擊:俄軍坦克突擊群爆炸焰火,照亮戰場 

01

凶悍圍獵!標槍導彈急速打擊

阿瓦迪夫卡方向,俄軍坦克集群攻擊再次遭到失敗。大平原上,俄軍坦克集群一頭紮進烏軍標槍反坦克導彈伏擊區。俄軍T-80型坦克和BMP-2M步兵戰車被反坦克導彈命中,一輛接一輛熊熊燃燒。

標槍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2500米,T-80型坦克可以精確打擊4000米。直接對射,坦克可以碾殺反坦克導彈小組。但那是遊戲,你可以直接拉開屏幕看到敵人在哪裏。在實戰當中,坦克在第一時間根本無法發現,反坦克導彈小組精確位置哪裏?

在戰鬥當中,坦克視野是非常狹窄,死角非常多。乘員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望遠鏡從坦克艙口探身出來,優點是觀察範圍大,缺點是人員防護降低。如果坦克兵通過駕駛潛望鏡觀察外麵的目標,水平觀察角度一般前方120度~180度,而且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遠處的單兵目標。

俄軍坦克兵在狹小的觀察鏡裏,根本無法發現隱藏在2公裏外的烏軍反坦克導彈小組。結果,就隻能挨打,這就是戰場感知能力的重要性。現代坦克戰,不僅要有步兵協同,還要有無人機隨時保護和監控戰場。

俄軍缺乏步坦協同和無人機監控,因此,俄軍坦克集群衝擊經常遭到嚴重損失。俄軍裝甲部隊最嚴重的三次失敗,分別是在基輔、北頓涅茨克河和弗勒達三場戰役。

02

俄烏戰爭,俄軍坦克最慘烈三次失敗

俄烏戰爭到現在,俄軍坦克裝甲部隊有過三次慘敗戰鬥。分別在基輔,北頓涅茨克河和弗勒達小鎮。在2022年3月,基輔東部戰鬥,俄軍一個坦克戰鬥營遭到嚴重損失,在2016年獲得普京親授勇氣勳章的近衛坦克第6團團長紮哈羅夫上校也在這一戰陣亡。

在6月的北頓涅茨克強渡戰鬥,俄軍一個摩步旅戰鬥群全部重武器,已經損失殆盡。而在今年年初的弗勒達戰鬥,俄軍損失超過130多輛坦克裝甲車輛。

這三場戰鬥,俄軍暴露出來的最大缺點,都是缺乏戰場感知能力。搞不清,烏軍炮兵陣地位置,也不知道,烏軍反坦克導彈小組伏擊位置。就是一個勁的猛衝猛打,進入陷阱當中遭到猛烈精確打擊,到最後都不知道敵人到底在哪裏?

這三場戰鬥,都是烏軍一輛坦克裝甲車都沒有損失。而俄軍坦克裝甲車紮堆被摧毀,密密麻麻地擠成了一團。

烏軍打坦克三大絕招:第一,兩側製高點炮兵遠程精確打擊;第二,部署大量智能化反裝甲地雷;第三就是,反坦克導彈小組伏擊戰。

俄烏戰爭爆發一年多時間,俄軍報銷的坦克至少上千輛。但是俄軍坦克裝甲集群正麵突擊,卻極少有成功戰例。在裝甲部隊突擊穿插無法成功的時候,現在俄軍更多地把坦克當成狙擊突擊炮使用。

03

裝甲洪流閃電戰過時了嗎?

俄烏戰場說明,在現代戰爭上,裝甲洪流戰術已經不再是百試百靈。因為,在衛星24小時監控,無人機到處飛,電子戰係統監控的情況下。現代戰爭,裝甲部隊已經很難發動出其不意的大規模進攻。

要有一個覺悟,就是任何軍事行動,都是在敵人的監控下進行。那麽比的就是,發現目標的能力和發現目標的速度。要對整個戰場進行全麵戰場感知,要有裝備夜視係統無人機,按照合成孔徑雷達無人機,要有微型攝像無人機和偵察機器人。

對整個戰場進行全麵監控,通過信息化係統,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哪裏,戰友在哪裏,敵人在哪裏!

比如,1個突擊隊、1輛坦克、3輛裝甲車和掃雷車,全部按照衛星通信係統。裝甲車車載步兵負責無人機戰術偵察,坦克作為信息處理中心,處理無人機和偵察數據。最後,發現目標,根據信息,該坦克打的目標坦克打,該裝甲車機關炮掃射的目標,裝甲車打。清除完200米距離,再前進200米。

既可以通過信息化係統協同作戰,又具備獨立戰鬥能力。這樣打雖然速度慢,看著沒有那麽波瀾壯觀,但是可以確保本方盡可能減少傷亡,同時盡可能多殺傷敵人

所有跟帖: 

都不應該木守成規。標槍應該改進成立體發射。地麵加空中。人工發射加遙控發射。 -太宇- 給 太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2/2023 postreply 09:11:33

不能用美軍的行動習慣來要求還在執行共產組織原則的烏軍 -過河象- 給 過河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2/2023 postreply 13:40: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