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傷亡2100,3大因素拖垮了俄軍

來源: 三河匹夫 2023-01-15 21:47: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82 bytes)

三天傷亡2100,3大因素拖垮了俄軍 

在時間進入到2023年後,俄烏衝突依舊在加劇。自俄軍撤離赫爾鬆市後,俄烏雙方主要爭奪點,便是在頓巴斯地區。而最近烏克蘭方麵公布了在近3天在馬克耶夫卡、巴赫穆特與馬林卡等地的戰績,俄軍傷亡竟高達2100人,這是怎樣的概念呢?這項數據突破了美國自海灣戰爭以來,傷亡數量最高的紀錄。俄羅斯三天的傷亡甚至比海灣戰爭全過程的總數還要多。

盡管俄軍還沒有承認該數據,但從網絡上流傳的戰場視頻來看,俄軍死傷慘重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號稱“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為啥會在進攻烏克蘭的時候,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呢?

我認為,造成俄軍進攻疲軟症結,主要有3大因素。

包括俄羅斯部隊指揮失誤、軍事科技運用缺失以及情報數據的匱乏。

先來說說俄羅斯對士兵的軍事培訓與指揮吧,在短時間動員來的部隊,俄方居然可以不經訓練,就直接將“動員兵”投送到戰場去與敵人拚殺,這就犯了兵家大忌。原因很簡單,比如俄軍在進入烏克蘭境內躲避炮火襲擊下,俄羅斯的官兵竟然用民用手機發布自己的軍旅消息。這就讓烏克蘭網絡部隊高興壞了,利用定位直接就查找到了俄軍戰鬥人數密集的地區,並用火炮摧毀了俄軍的官兵陣地。

另外,烏克蘭在頓涅茨設置的三道防線,俄軍打了十個月卻還在烏軍的第一道防線中團團轉。可想而知戰爭效率是有多差。

其次就是軍事科技運用的落後,俄軍在進攻過程中,由於缺乏先進武器裝備,依舊采用傳統“鋼鐵洪流”式的大兵團作戰。而這個戰法則是延續蘇聯的裝甲戰略,利用坦克密集的火力覆蓋與大部隊推進進行攻擊。但是,在烏軍引進的先進火炮與西方衛星的精準定位下,就能輕鬆打擊俄軍的坦克“活靶子”。戰鬥人員的大損失肯定就跑不掉了。

最後就是數據情報的匱乏,俄羅斯軍隊在對陣烏軍的時候,經常如同“盲人摸象”,總是搞不清對方的人員與裝備配置,經常將營地駐紮在烏軍火箭炮的射程範圍內。

另一邊,烏克蘭軍隊利用西方支援的AI大數據與衛星精確定位,在對雙方的情報與軍事預判上做出成效,麵對俄軍強大炮火下成功做到場打場贏。

綜上所述就能知道,俄軍能在戰場上付出那麽大的損失,並不意外。而歸根結底,還是由於俄羅斯軍隊對現代戰爭認識不足。

而回看咱們中國,當年我們解放軍“以蘇為師”,同樣推崇大兵團作戰,相信“人多力量大”,好在30多年前一場戰爭,打醒了中國。

1991年,美軍針對伊拉克發動“海灣戰爭”,當時伊拉克同樣推崇大兵團裝甲力量群,然而麵對美軍信息化、高科技、現代化的戰爭形式,伊拉克裝甲部隊竟毫無還手之力。

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伊拉克軍隊,也將中國多年的自信,徹底擊碎。

“海灣戰爭”之後,我們也認識到,傳統大兵團作戰的弊端,並著手開始軍事改革。1999年,解放軍提出“新三打三防”戰略,以應對信息化高科技水平的未來戰場,這也標誌著,解放軍邁向現代化建軍,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