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48塊5毛價值幾何

來源: 2019-12-30 09:21:5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956年暑假後,我離開蘭州的家,來到西安上大學,一所4年製大學的物理係,本應1960年畢業,卻因為1957年暑假因‘病’休學一年,成了1961屆畢業生。

文革前後,大學畢業生參加工作的第一年算是實習,工資48塊5毛(西安地區),一年後轉正,工資是57塊。十幾、二十年都這樣,沒有變過。
 
在當年那種低要求、低標準、低物價、低收費的情況下,一個大學畢業生工資,夠做什麽?
 
大概說來,在正常情況下(無災無大病),按一般城市標準,雙職工夫妻的工資可以用來養育兩個孩子,養3個稍緊一點,如果隻有一個孩子,多少能存點錢,也許過幾年可以添一個“大件”(手表、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之類,那年月還沒有電視機等等),或者可以在暑假出去遊玩一次;若是單身,算小富,每周可以到飯店去開開葷,吃頓好的(比如在西安,就是去吃一頓羊肉泡饃),改善一下夥食,這類的。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大學最後一兩年,國家進入困難時期。
 
從1960年春天起,大三,大四年級,就總感覺吃不飽。學生糧食定量雖有保證(也難免缺斤少兩),油肉蛋蔬菜則嚴重短缺,還吃過一次苞穀麵和泡軟了的幹榆樹葉拌在一起蒸熟了的散飯。很多同學經常處於半饑餓狀態。實在餓得很了,幾個男生就會想些歪辦法弄點吃的,吃過生物係果園裏的蘋果,還有不知誰在學生宿舍附近開地種的菜,生茄子,南瓜(煮熟了吃等等。唉,想起來丟人,不細說了。
 
從1960年底開始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8字方針,估計很多計劃項目下馬或暫停,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大大萎縮。
 
1961年夏天畢業,不知出於什麽考慮,我們係一改曆來畢業分派後再放暑假的做法,讓我們先放暑假回家,開學回校後再分配。
 
暑假結束大家返校,宿舍已經騰出來給在校生住,我們被臨時安置,住在另外的地方。分配方案公布後,才知比上一屆差很多。比較好的單位和留校名額不多幾乎全被黨員和長期擔任學生幹部的那些人分掉了,我們這些家庭有些問題的人分配都不好。
 
我被分配到陝西武功縣, 中國農科院陝西分院。武功大約在西安和寶雞的中間,除農科院外,當地還有一個西北農學院,也因此在武功設置了一個小車站周圍都是農村地方,從農科院到西北農學院,路也挺遠還難走,至少要半個多小時。
 
後來在那兒待了幾個星期,看到辦公室門上掛的牌子“小麥所”,“綠肥所”,“棉花所”,等等的,我實在想不出,一個學物理的在這裏能幹什麽加上實在不喜歡那地方,就要求重新分配。當然不可能有啥好去處,最後,我選擇留在西安市,那就隻能當中學教師,不過,這都是後話。
 
話說畢業分配後已是1961年秋季。某一天,我要離開學校,去武功的農科院陝西分院報到了。60屆留校、原來同班同宿舍的趙勃同學和另一位比我低一屆的同學崔文兩個人送我去火車站。等待時間,看見西安火車站附近有河南人賣烤紅薯,唯一已經有工資收入的趙勃就去買來了一個烤紅薯,不大的一個,猜要多少錢?5元!也就是說,他全月工資隻夠買10個這樣不大的紅薯!
 
看著這麽一個價值等於趙勃月工資十分之一的小紅薯,誰都不好意思吃,三個人就這麽默默無言地呆著,愣著,最後還是趙勃說,咱們分著吃了吧,紅薯都快涼了。
 
這幾天,每天早餐都吃點紅薯($0.39/Ib),又想起了這段往事,58年了,思緒萬!沒經曆過那個時期的朋友,恐怕很難想象吧。
 
那兩年,商店裏還出售一種“高價點心”(水晶餅,算是陝西特產),不要糧票,但是每斤要賣12元!所以當時還有這麽一句話:大學畢業生的工資,等於4斤點心加兩張電影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