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Claire的日記 (第三章)

本帖於 2025-07-20 15:23:0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clairew 編輯

# 第三章:一月的陽光

## 二零一九年一月八日

陳同又出差了。

說三天,結果一個星期。一個人在家,看書。冬天的陽光從窗戶灑進來,暖的。時鍾滴答滴答,房子很安靜。

Tim發信息過來。照片是他包的餃子,歪歪扭扭的。

"第一次包餃子!雖然醜,但是能吃!"

手機照片裏的餃子確實醜。
"不錯,有進步。"

"Marcus都笑死了,說我包的餃子像外星生物。"

想象他包餃子的樣子。
一本正經的德國人。

Maggie打電話,說社區中心要辦中文課。

"你來當老師,教中文。老美們可感興趣了!"

"我不夠專業。"
"你中國長大的,還不專業?就這麽定了!下周開始。"

## 二零一九年一月十五日

第一次中文課。

社區中心坐了十幾個人。Tim坐第一排,帶著筆記本。襯衫很正式,像學生。

"大家好,我叫王曉慧,Claire。"

"老師好!"Tim用中文說,聲調不對。

大家笑了。我也笑了。
"很好,Tim。聲調再高一點。"

教了一個小時。發音,簡單詞匯。Tim記筆記很認真,每個字都要問寫法。

"中文有四個聲調。"在白板上畫符號,"同一個音,不同聲調意思不同。"

Tim舉手:"可以舉例子嗎?"

在白板上寫:媽、麻、馬、罵。
"第一聲,媽媽。第二聲,麻煩。第三聲,馬。第四聲,罵人。"

"太複雜了!"美國大媽抱怨。
"像英語拚寫一樣複雜。需要練習。"

Tim練習聲調,嘴型很努力。

下課了。
Tim走過來:"謝謝Claire老師。"
"怎麽想學中文?"

他整理筆記:"去中國的時候,語言不通。覺得錯過了很多。"

"學語言需要環境。"
"我知道。"他看著我,"但是有好老師不一樣。"

眼神很真誠。

## 二零一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去看中醫。

又是淩晨三點醒。一身汗,心跳很快。最近總這樣,一夜醒三四次。白天昏昏沉沉。

吳醫生把脈:"典型症狀,很正常。心火有點旺。"

"壓力大?"
"也有關係。"他寫方子,"這個年紀,身心都在變化。要學會放鬆,也要為自己考慮。"

藥房碰到Linda。她也拿中藥,臉色不好。

咖啡廳坐下。

"最近怎麽樣?"

"老樣子。"她歎氣,"Brad說我像定時炸彈。"
我們笑了。

"總發脾氣,控製不了。"Linda說。

"我也是。昨天陳同把濕毛巾放床上,我就發火了。"
"女人不容易。"Linda搖頭。

但是聽她說話,心裏有個聲音:
也許年齡不是結束。
也許是另一種開始。

## 二零一九年二月五日

中國超市買年貨。

就我們兩個人,也要包餃子。總要有節日氣氛。

挑韭菜時聽到:"Claire!"

回頭,Tim推著購物車。裏麵放著中國調料。

"買年貨?"

"對!學做春卷!"他興奮,"Marcus發了視頻,說德國中國餐廳賣的沒有authentic的好吃。"
發音有進步。

"春卷不容易,油炸危險。"
"買了小炸鍋。"他拿出手機,"還有這個,spring roll wrapper,買對了嗎?"

看了他的購物車。幫他挑春卷皮,教他區分醬油。

"謝謝!"他記在手機裏。
"春節快樂。"
"春節快樂!"中文回應,聲調還是怪的。很努力。

## 大年三十

做了一桌菜。

紅燒肉、糖醋魚、白切雞、蒜蓉菜心。還包了三種餡的餃子。

陳同看著滿桌子菜:"就咱們兩個人,做這麽多幹嘛?"
"過年嘛,要有儀式感。"

他點頭,埋頭吃飯。電視裏春晚,我們各自玩手機。

小傑打視頻電話來。宿舍裏和室友包餃子。隔著屏幕看他們熱鬧。

"媽,你們的年夜飯怎麽樣?"

"做了你愛吃的紅燒肉。"把鏡頭轉向桌子。
"哇,這麽豐盛!我和同學做的餃子慘不忍睹。"
"明年暑假回來,媽媽給你做。"
"一定!祝爸爸媽媽新年快樂!"

掛了視頻。客廳又安靜了。陳同看手機,我收拾桌子。

手機響。Tim發來信息:"新年快樂,Claire老師!我的春卷成功了一半!"

照片裏的春卷,有幾個金黃,有幾個焦黑。

忍不住笑了。

"新年快樂!繼續努力!"
"明天中文課,我要給大家帶春卷嚐!"
"勇氣可嘉。"
"哈哈,反正他們也不知道正宗的什麽樣!"

## 二零一九年二月十九日

中文課。Tim帶了春卷。

大家嚐了都說好吃。雖然有幾個炸糊了。Tim得意得像孩子。

Susan提議:"下次教我們包餃子!"

大家都讚成。我答應了。

下課後,Tim留下收拾教室。

"Claire,能問個問題嗎?"

"什麽?"
"中國女人是不是都很...strong?"
愣了一下。
"為什麽這麽問?"

"在中國旅遊時發現,中國女人很獨立,很有主見。跟德國女人不一樣。"

"哪裏不一樣?"
他想了想:"德國女人更直接。中國女人含蓄,但內心堅韌。"
觀察很有意思。

"文化差異吧。中國女人從小被教育要溫柔,但生活會逼著我們堅強。"

"你也是這樣嗎?"

停下手裏的活,看著他。眼神很認真,沒有冒犯的意思。隻是好奇。

"應該是吧。年輕時比較柔弱,現在不得不堅強。"
"為什麽不得不?"

這個問題讓我意外。很久沒人問過我為什麽。大家都默認女人就應該承擔一切。

"因為有責任。家庭、孩子、父母…很多人需要我堅強。"

"那你自己呢?你需要什麽?"

看著他,不知道怎麽回答。
這個問題太深了。
深到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

## 二零一九年三月五日

春天來了。後院的花開始發芽。

整理花園,清理去年的枯枝敗葉。加州春天來得早,三月就暖和了。嫩綠新芽從土裏冒出來。

陳同在車庫鼓搗工具,叮叮當當。我們各做各的事。

下午Linda來串門。她最近狀態好多了,中藥有效果。

"你氣色不錯。"她坐在後院椅子上,看我澆花。
"春天到了,心情好了。"

"對了,上次在超市看到你和那個德國鄰居一起買菜?"

手裏的水管停了一下。

"Tim?碰巧遇到。"

"他怎麽樣?"
"挺好的,很有禮貌。他在學中文,我教中文課。"
"單身嗎?"
"嗯。太太幾年前過世了。"

Linda點點頭,沒再說什麽。但是眼神在打量我。

女人對這種事情敏感。

## 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二日

今天帶著大家包餃子,場麵特別熱鬧。

社區中心的廚房裏擠了十幾個人,大家圍著幾張桌子,我在前麵演示包餃子的方法。

"首先,餃子皮要放在手心裏,像這樣。"我示範著,"然後放一勺餡,不要太多。"

Tim站在最前麵,跟著我的動作一步步學。他包的餃子形狀很奇怪,像個小包子。

"Tim,你包的不是餃子,是包子!"Maggie笑著說。

"有區別嗎?"他一臉困惑。
"當然有!"Maggie用誇張的手勢比劃,"餃子是這樣的,包子是這樣的!"

大家都笑了。Tim也跟著笑,一點都不覺得難堪。這就是他的好處,永遠那麽樂觀。

我走到他身邊,手把手教他:"餃子要捏邊,像這樣。包子是收口的,不一樣。"

"明白了!"他包出一個勉強像餃子的東西,"這樣對嗎?"
"對,有進步。"我鼓勵他。

## 二零一九年三月十九日

最近失眠更嚴重了,昨晚又是四點才睡著。

早上起來頭昏昏沉沉的,對著鏡子看到一張憔悴的臉。眼睛下麵有深深的黑眼圈,皮膚也失去了光澤。

五十三歲的女人,真的老了。

陳同已經去上班了,桌上放著他喝了一半的咖啡。這個男人永遠那麽匆忙,連咖啡都喝不完。

坐在餐桌前發呆,手機響了。是Linda的微信語音。

"Claire,今天有空嗎?陪我去看個展覽唄,Brad出差了,一個人沒意思。"

"什麽展覽?"
"梵高的畫展,在downtown的美術館。聽說很棒,我想去看看。"

其實不太有心情看展覽,但Linda難得約我,不好拒絕。而且在家呆著也是胡思亂想。

"好啊,幾點?"
"下午兩點?我來接你?"
"行。"

掛了語音,看看時間,還有三個小時。去化個妝吧,不能讓Linda看到我這副憔悴的樣子。

## 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今天中文課結束後,Tim問我能不能推薦幾本中文書。

"我想在家練習閱讀。"他很認真地說,"光上課還不夠。"

"你覺得什麽水平合適?"
"簡單一點的。"他笑笑,"我還是beginner。"

我想了想,建議他從兒童讀物開始,或者一些簡單的故事書。

"你能幫我挑選嗎?"他問,"我不知道從哪裏買。"

"Chinatown有中文書店,不過現在網上也能買到。"

"能...能麻煩你陪我去一趟嗎?"他有點不好意思,"我怕買錯了。"

我猶豫了一下。去中文書店不算什麽大事,但...

"當然可以。"最終還是答應了,"什麽時候?"
"周六下午怎麽樣?如果你有時間的話。"
"好吧。"

## 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Maggie打電話,聲音有點急。

"慧慧,你知道Tim的媽媽在德國摔傷了嗎?"

"什麽?嚴重嗎?"
"腿摔斷了,要住院。Tim特別著急,想請假回德國。"
"那怎麽辦?"

"咱們這些鄰居,應該關心一下。他一個人在這裏不容易。"

Maggie說得對。

"我們能幫什麽?"
"你是他中文老師,可以代表大家問候一下。"
"好。我給他發信息。"

掛了電話。坐在沙發上想要怎麽寫。既要表達關心,又不能顯得太親近。

發了條簡單的信息:"Maggie告訴我你媽媽受傷了。代表社區朋友們問候。需要幫助請不要客氣。"

他很快回複:"謝謝你的關心,Claire。媽媽的情況還在了解中。你們的關心讓我感到很溫暖。"

看到這條回複,心裏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 二零一九年四月二日

原本今天去Chinatown買書,Tim取消了。

"很抱歉,Claire。我需要處理媽媽的事情。可能要推遲幾天。"

"沒關係,家人的事情更重要。需要幫助就說。"
"謝謝你的理解。"

看著這條信息,想起去年爸爸住院。那種焦急,那種無助。

下午去超市,買了些德國人愛吃的東西。黑麵包、香腸、酸菜,還有茶葉和湯料。

回家後裝進籃子,寫了張紙條:"Tim,這些食物也許能讓你感到家的溫暖。希望你媽媽早日康複。——Claire"

把籃子放在他家門口,按了門鈴就走了。

晚上收到信息:"謝謝你的貼心禮物,Claire。在這個艱難的時候,你的關心讓我不孤單。"

## 二零一九年四月六日

Tim發來信息,媽媽的情況穩定了。

"手術很成功,醫生說恢複得不錯。我暫時不用回德國了。"

"太好了。你一定很擔心。"

"是的。作為兒子,不能在身邊照顧,很愧疚。"
"你在美國工作也是為了生活,媽媽會理解的。"

"謝謝你這段時間的關心,Claire。你的善意讓我度過了最難的時候。"

看到這條信息,心裏暖暖的。

其實我也沒做什麽。隻是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了一點關心。但對於一個獨自在異國的人來說,這樣的關心也許就是最需要的。

想起了自己空巢後的狀態。那些孤獨的夜晚。
也許我們都需要有人關心,有人理解。
不管是鄰居,還是朋友,還是師生。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都是相同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