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Claire的日記 (第一章)

# 第一章:空巢之秋

##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日

五十二歲了。
床單平整,陳同的位置空著。昨夜飛芝加哥了,床頭櫃上留了張便條:"生日快樂,冰箱裏有你愛吃的提拉米蘇。"

打開冰箱,果然有。意大利餐廳的,那家我常去的。切了一小塊,配咖啡。香氣在廚房裏轉著。
手機響了,小傑的視頻。

"媽,生日快樂!"

"謝謝寶貝。這麽早?"

"商業分析課推遲了。媽,你今天幹什麽?"

"瑜伽課,下午可能去新開的烘焙坊。"

"我們學校有個創業比賽,我和室友要參加。做留學生服務平台的,等有方案了跟你說。"

聊了十幾分鍾,他去圖書館了。屏幕黑了,客廳安靜。隻有鍾在走。
換瑜伽服時照了鏡子。眼角有紋了,脖子的皮膚鬆了些。不過身材還行,瑜伽練了一年的效果。

出門時鄰居Susan在澆花。
"Morning, Claire!"
"Morning!去瑜伽?"
"下次吧,今天要帶客戶看房。"

開車去瑜伽館,電台在放鄧麗君的《甜蜜蜜》。跟著哼了幾句。二十多年前剛來美國時,想家就聽她的歌。
現在這裏就是家了。

##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五日

整理小傑的房間。
其實沒什麽好整理的,他走前收拾得挺幹淨。書桌上還有鉛筆,削得很尖。枕頭還有他的味道。

書架上的獎杯擦了遍,特別是2015年州辯論賽那個。記得比賽結束,他抱著獎杯,臉上又激動又克製。

床頭櫃抽屜裏有個信封,裏麵是張照片。辯論隊合影,2011年的。小傑在前排咧嘴笑,露著牙套。我在後排,那時還燙卷發。旁邊那些家長都有點麵熟,但叫不出名字了。

照片裏的我眼神很亮。那些年每個周末都有辯論賽,開車送他,在觀眾席為他鼓掌。日程表密密麻麻的。現在空白得很。

手機響了,Maggie的語音。
"慧慧!在幹嘛呢?出來喝咖啡呀!"
"在收拾小傑房間。"
"哎呀,孩子都走一個月了,還收拾啥呀!老地方見!"
Maggie就這樣,風火火的。

星巴克裏,Maggie已經占好位置。
"來這麽早?"
"剛送完孩子。"她推過來一杯拿鐵,"還熱著呢。"
"謝謝。"

"最近咋樣?氣色不錯呀。"她拍拍我的手,"是不是偷偷談戀愛了?"
"你想什麽呢!"
"開玩笑的啦。不過真的,是不是在練瑜伽?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每周三次。"
"難怪!我媽上次還說你越活越年輕。"

聊瑜伽,聊孩子,聊韓劇。Maggie說最近迷上烘焙,做了好多次都失敗,麵包硬得能打人。
"要不咱倆一起報烘焙班?社區中心新開的。"
"好啊!"

這就是閨蜜的好處,總能把你從一個人的世界裏拉出來,讓生活多點色彩。

##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日

瑜伽課上認識了Rachel。華裔,第二代移民,中文磕磕巴巴的,人挺好。下課一起喝smoothie。
"你兒子也上大學了?"
"在東部讀商科。你女兒呢?"
"UCLA讀電影。藝術生,花錢如流水。"

Rachel最近學畫畫,水彩的。"空巢後總得找點事做。"我說報了烘焙班,她說:"做好了給我嚐嚐。"
"可能很難吃。"
"沒事,我老公是醫生,家裏常備胃藥。"
我們又笑作一團。

回家路上去了全食超市。在蔬菜區碰到Linda。
"哎呀曉慧!好久不見!氣色真好!"

Linda快六十了,保養得像四十多歲。
"陪我選選菜,Brad今晚帶同事回家吃飯。"她挽著我胳膊,"最近在學太極,每天早上去公園。有個老師特別帥,六十多了身材還特好。"
"Linda!Brad知道你這麽說嗎?"
"知道,他還鼓勵我去呢。說我有愛好,就不會老盯著他了。"

"對了,上次社區聚會有個人問起你。德國人,個子挺高的。"
"不記得了。"
"他兒子跟小傑一個辯論隊的。"
"可能在學校見過吧。"

Linda沒再說,拿起蘆筍看。這些年認識的家長太多,都記不清了。

##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小傑打電話來,聲音興奮。
"媽,告訴你個好消息!我被選進學校的案例分析隊了!下個月去費城比賽!"
"真的?太棒了!"

"教授說我分析報告寫得特別好,邏輯清晰。這都要感謝你,從小教我條理分明。對了媽,感恩節我可能回不去了。比賽在感恩節前後,要準備下一輪材料。"
"沒關係,學習重要。"
"媽你別生氣,聖誕節一定早點回去。"
"誰生氣了?你能有這機會,媽媽高興。"

掛了電話,坐在沙發上發呆。第一個沒有孩子的感恩節。以前這時候已經在計劃菜單了。火雞多大,配菜幾樣,小傑的南瓜派。
現在就我和陳同兩個人,還需要那麽隆重嗎?
起身去廚房,試試新學的檸檬塔。上周烘焙課教的,看起來不難。

## 二零一八年十月三日

烘焙班。
今天學做司康餅,Maria把鹽當糖放了。烤出來的,大家嚐了一口都笑。老師說這也算創新。

Maggie和搭檔較勁,非說自己方子更好。
"我姥姥傳下來的方子,絕對錯不了!"
"你姥姥那是做饅頭的方子吧?"
"你懂什麽!這叫中西結合!"
全班都被她倆逗樂了。

休息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喝茶吃點心(當然是老師做的,我們做的還不能入口)。聊天中發現,班裏大部分都是空巢媽媽,大家有很多共同話題。

"我兒子去年剛走的時候,我天天哭。"一個韓國媽媽說,"後來老公說,你不是一直想學鋼琴嗎?現在有時間了。"
"學得怎麽樣?"
"能彈《小星星》了!"她驕傲地說,大家都笑了。

這種氛圍真好。大家都在人生的新階段,都在嚐試新東西,都在為自己活著。聽著她們的故事,我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空巢不是懲罰,而是解放。解放了時間,解放了精力,也解放了可能性。

下課的時候,老師宣布下周要舉辦一個小型烘焙展,每人帶一樣自己最拿手的作品。

"我的拿手作品就是訂蛋糕的電話號碼。"Maggie小聲跟我說。
"那我的拿手作品就是品嚐別人的作品。"我回應道。
我們相視而笑。生活嘛,認真但不較真,這樣剛剛好。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一句話:人生下半場,要為自己而活。也許這就是當下的功課。

## 二零一八年十月八日

淩晨兩點醒了,一身汗。
最近偶爾會這樣,突然就熱得不行。翻個身,換個涼快的地方繼續睡。陳同在旁邊打著輕鼾,一點沒受影響。我們並排躺著,卻像住在兩個世界裏。

這就是中年夫妻的常態吧。各自的身體,各自的夢,各自的孤獨。
早上起來,精神還不錯。做了個煎蛋三明治,配上鮮榨橙汁。陳同邊吃邊看手機上的新聞。

"今天幾點的飛機?"我問。
"下午兩點。去芝加哥三天。"
"需要我送你嗎?"
"不用,叫了Uber。"他抬頭看我一眼,"你今天有什麽安排?"
"上午瑜伽,下午可能去圖書館。"
"挺好的。"他點點頭,繼續看新聞。

這就是我們的日常對話,簡潔實用。不像電視劇裏那樣你儂我儂,但也挺好的,像老朋友一樣自在。隻是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們的對話裏能多一些...什麽呢?溫度?激情?還是僅僅是好奇?

送走陳同,一個人在家反而覺得輕鬆。這個發現讓我有點驚訝。什麽時候開始,我竟然更喜歡一個人的時光?放了音樂,把昨天烘焙課的筆記整理了一遍。下次一定要記住,泡打粉和小蘇打不能放太多。

下午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書,有本關於正念冥想的特別有意思。在閱覽室坐了一會兒,陽光從大窗戶灑進來,暖洋洋的。

旁邊一個老太太在織毛衣,動作熟練優雅。她看我在看她,朝我笑了笑:"給孫子織的,冬天快到了。"
"真好看。"
"退休後學的,閑著也是閑著。"

##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五日

今天去看了中醫,定期調理。
吳醫生還是老樣子,慢條斯理的。把完脈,他說:"最近心情不錯啊,氣色比上次好多了。"

"有在運動,也學了些新東西。"
"這就對了。"他邊寫方子邊說,"身體好不好,一半靠藥,一半靠心情。心情好了,什麽病都好一半。"
老中醫的話總是充滿智慧。

從診所出來,順路去了社區中心。牆上貼滿了各種活動通知。除了瑜伽和烘焙,還有書法班、合唱團、攝影俱樂部...選擇真不少。

Amy在前台,看見我就熱情地打招呼:"Claire!好久不見!"
"最近忙著上課呢。"
"聽說你的檸檬塔做得不錯?"
"誰說的?"我笑了,"能吃不中毒就不錯了。"
"太謙虛了!對了,月底有個秋季聚會,你一定要來啊。"
"好啊,需要帶什麽嗎?"
"就帶你自己就行!哦,如果你的檸檬塔真的能吃的話,也可以帶上。"
我們都笑了。

##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八日

晚飯時間,陳同從芝加哥回來了。
我做了他愛吃的糖醋排骨,還試著做了烘焙課學的麵包。雖然形狀有點奇怪,但味道還行。

"這麵包是你做的?"他有點驚訝。
"是啊,烘焙班學的。怎麽樣?"
他嚐了一口,認真地嚼著:"不錯,真的不錯。"
"真的?"
"真的。比上次那個...什麽來著?"
"司康餅。"我笑了,"那次確實是災難。"

我們邊吃邊聊他的芝加哥之行。客戶很滿意,項目進展順利。說到興起,他眉飛色舞的,像個孩子。

"對了,"他突然想起什麽,"下個月我可能要去亞特蘭大出差。"
"亞特蘭大?多久?"
"一周左右。要不要一起去?正好可以看看城市。"
我想了想:"下個月有烘焙班的結業展示,我想參加。"
"那下次吧。"他也沒勉強。
這就是我們的相處方式,各有各的空間,但心裏都有對方。

晚飯後,我們一起看了會兒電視。他看體育新聞,我織毛衣(對,我也開始學織毛衣了)。各做各的事,偶爾聊兩句,很舒服。

這樣的晚上,平淡卻溫馨。我突然意識到,也許我一直在尋找的不是什麽驚天動地的改變,而是這種細水長流的溫暖。二十多年的婚姻,我們從激情走到了平淡,從浪漫走到了實用。但也許這就是愛情的成熟形態——不再需要證明,隻需要陪伴。

## 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翻日曆的時候,發現今年真的過得很快。
想想這兩個月,學了瑜伽,學了烘焙,認識了新朋友,生活充實得很。雖然小傑不在身邊,但每周視頻聊天,知道他過得好,我就放心了。

今天烘焙班,我的蘋果派終於成功了!瑪麗亞嚐了一口,豎起大拇指:"Muy bueno!"
Maggie不服氣:"我的藍莓馬芬也不錯啊!"
"是不錯,"我說,"就是有點...藍。"
"那叫藝術!你懂什麽!"
大家又笑成一團。

下課後,幾個同學約著去喝下午茶。在一家很溫馨的茶室,環境特別好。大家聊著各自的故事,原來每個人都有精彩的人生。

有個同學以前是會計師,退休後開始學攝影,現在作品都能參展了。還有個同學,五十歲開始學遊泳,現在能遊蝶泳了。

"人生什麽時候開始都不晚。"她說。

## 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昨晚夢見自己在做巨大的生日蛋糕。
醒來覺得好笑,烘焙班上多了。下個月就是結業展示,得準備。
早上起來,陽光特別好。在後院侍弄花草。新種的玫瑰開得正豔,粉粉的。剪了幾支插在客廳花瓶裏,整個屋子都香了。

中午Linda打電話,約我去新開的日本料理店。
"就我們倆,好好聊聊。"
餐廳環境雅致,我們選了靠窗位置。

"最近怎麽樣?"她握著我的手。
"挺好的,忙著呢。"
"看出來了,整個人都不一樣了。有光彩。"
"哪有你說的那麽誇張。"
"真的!很多人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就開始放棄自己了。但你沒有,你在發光。"
被閨蜜這麽誇,心裏美滋滋的。

我們聊了很多,從孩子聊到老公,從過去聊到未來。Linda說最近在考慮讀個網絡課程,學點新技能。
"活到老學到老嘛。"
回家路上,電台在放《What a Wonderful World》。跟著哼唱。
What a wonderful world。

但有時候,夜深人靜時,還是會想:平靜,充實,但缺少了什麽?
說不清楚。也許是新鮮感,也許是被需要的感覺。這些想法一閃而過,我很快就睡著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