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去年寫的,整整一年了。去年的清明,我在倫敦,走走父親最後的足跡。今年的清明,我在慕尼黑,為他的少年時代女友掃墓。他們都是在四月去世的,她比他晚走21年,當我告訴她,我的父親早已經走了之後,半年之後,她離開人間。茂物,慕尼黑,倫敦,北京,唏噓人生。一年過去了,我把這篇文章放到風情壇。
今年春天去了一趟倫敦,疫情後第一次重返倫敦,差點出了兩次誤差。我本來拿身份證,後來查了一下,要用護照。機場差點誤機,因為出境邊檢,幸虧機場工作人員讓我走快速通道,否則就留家裏了。到了倫敦,傍晚了,把行李放到酒店,出門轉轉,熟悉又陌生的倫敦。
Trafalgar廣場和國家繪畫館
過了泰晤士河在聖托馬斯醫院看對麵的大本鍾和議會
然後在南岸走千禧橋,到對岸的聖保羅
夜裏走千禧橋,想起上一次和女兒一起也是半夜看好莎士比亞的戲,從南岸的圓形劇場走千禧橋到對岸的聖保羅。
坐雙層公共汽車回酒店,夜色中的熱鬧的Piccadilly
我父親是在倫敦突然去世的,每一次的倫敦讓我的心情很複雜。一早吃好早飯,這是我第四次住在這家酒店,他們的英式早餐真好吃,專門坐車去了他最後一次下榻的酒店。
我住在海德公園對麵,肯辛頓宮過了馬路就是了,坐公共汽車穿過南肯辛頓區,看到曾經和孩子一起喝下午茶的茶室,一起喝過酒吃過飯的地方,然後就是我父親最後下榻的酒店,還是老樣子,仿佛時間靜止在那裏。釋懷了,他走了整整23年,那個春天。
然後坐車到了Bank區,在半天時間登高三次,從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俯視倫敦。其實多次的倫敦我很熟悉了,不同的角度,如同人生的不同場次吧。
俯視的倫敦,大氣,包容,古老豐富,曆史和現代,文化和工藝,最豐富的大都市吧。
我的父親在倫敦倒下,而此刻的倫敦在我的腳下。
我這次登高的三個地方分別是 The Garten at 120,
The lookout, 希望下次能在這裏做夕陽瑜伽
Horizon 22,
在現代高樓大廈中的Leadenhall Market
非常喜歡Bank區的建築,古老和現代的美妙組合,倫敦也是唯一的。
23年前的那個春天,母親和妹妹離開倫敦後,我在西敏寺排了很長時間的隊,為了給父親在那裏點一顆蠟燭。後來再來倫敦,我有機會都會選擇教堂的晚禱,包括西敏寺和天主教的聖保羅。這次也選擇了西敏寺的晚禱,不巧下起了小雨,我沒帶雨具,但也站著排隊。在任何一個旅遊的地方,有機會我總會去望一台彌撒,西敏寺雖然不是天主教堂,但充滿了曆史和故事,是英倫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堂吧。
進了教堂,神職人員突然讓我們幾個人去唱詩班那邊的木椅坐,我就坐在唱詩班邊,真是三生有幸。因為用英語,內容都懂,他們還唱了一首聖歌,居然是拉丁文。我曾經有11年的時間,坐在梵蒂岡西斯廷唱詩班邊上,如果把西敏寺唱詩班和西斯廷比,成人不相上下,男童梵蒂岡略高一等。天主教禱告要保佑教宗和主教們,英國國教的最高領袖是國王和王後,還有威爾士親王和王妃,禱告時我真心希望凱特王妃早日康複。
一台神奇的晚禱,在複活節前期,我坐在西敏寺古老唱詩班木椅上,每人前麵一盞紅台燈,木桌富有曆史的痕跡。晚禱結束後,我在聖母聖嬰圖前,問神職人員,能否點蠟燭,他謝謝我點燭。23年後的這個春天,我終於如願點了兩顆蠟燭。
終於修複好的大本鍾和議會
胖仔在倫敦
我喜歡的一尊雕塑
在倫敦我和在巴黎的習慣相似,喜歡坐公共汽車,所以有了塔橋這兩張
我喜歡倫敦的豐富和古老,現代和包容
前一天是登高,那麽這一天是博物館日,網訂了大英博物館,居然是第一位進館的,這是我第三次到大英,想看的都看到了,前兩次漏掉的墨西哥館的蛇圖也補上了,很過癮。
進館第一站一定是羅塞塔石碑,然後埃及文物,
我鍾愛的蘇美爾亞述,古希臘等,
也放上上次拚的圖片。
大英和盧浮宮相比,還是好逛,不容易走丟。我這次來倫敦,主要還是為了看大英的中國館,因為一個月前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聽了老師兩個小時的解說,學習了一些古代瓷器的知識,想重新複習一下大英的中國瓷器。
雍正年間的瓷,我很喜歡
下麵兩圖是台北的同係列
宋代的瓷器溫婉如玉
總結,中國古代瓷器,收藏最好的的地方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我本人最喜歡的是宋瓷和雍正時期的瓷器。
正好有玉器展覽,我此次的最愛,玉茶壺,如意玉壺,真物驚豔
觀音,遠渡重洋,我在觀音那裏坐了很久,很安詳心定的感覺
到了倫敦,國家繪畫館是一定要去的,是我最喜歡的繪畫館之一,主要不需要預訂,也不講究什麽攻略,走走看看,如果不趕時間的話,經典作品都能看到。這也是我喜歡這裏的緣故吧。沒有緊迫感,在這裏待了半天,幸福的半天。
到了這裏,就是要看達芬奇
威尼斯畫派的大型代表作Veronese 的亞曆山大大帝
這張著名的馬,它麵前的人更精彩,人生百態
再加上幾張從前看時做的拚圖。
這次我"新發現" 一幅非常喜歡的作品
晚間的繪畫館咖啡室
這天在看兩大展覽館之間,午飯是華埠的早茶,我夠能吃的吧
晚上隨便逛逛,華埠,
音樂劇地區
泰晤士河夜景,來過多次倫敦,竟然沒有坐過一次倫敦眼
最後半天的倫敦,電話和安娜聊天,她說,向她的小狐狸問好。她指的是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那隻狐狸。她六年前和同學們去的時候,最喜歡的地方。早飯後退房,坐雙層公共汽車幾站就到南肯辛頓了,在自然科學博物館,向安娜的小狐狸問好。
下午在海德公園戴安娜王妃住過的肯辛頓宮花園,還真地看到一隻活生生的狐狸。
戴妃曾經的花園,兩個兒子給她立的雕像,
湖裏的天鵝和鴛鴦
中午又去了一趟泰晤士河,看了最後一個博物館,現代藝術的Tate Modern
最後走千禧橋,看到聖保羅的春天
午飯還是在華埠,最後在Tottenham Court 看影像展,如同初到的那一天,彩色的蝶花世界。周末的倫敦,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豐富多彩。
又是一個倫敦的春天。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