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製漢語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2%8C%E8%A3%BD%E6%BC%A2%E8%AA%9E

造詞原理[編輯]

這些由日本自創出來的漢詞,多數來自對西方詞語(英語、法語、俄語等)的翻譯;有些日製漢語是因應翻譯而新創的語彙,有些則是中文古文中既存,但被賦予現代的意義的辭彙。

和製漢語造詞原理多使用意譯(音譯者為外來語,非漢語),又可細分下麵這些特徵:

抽象化漢語原有詞彙:

廣義化。例:「社會」作為“society”的譯語,社會在漢文原指春秋兩季鄉村學塾舉行之祭祀土地神的集會。[6]
狹義化。例:「經濟」作為“economy”的譯語,經濟一詞出自漢文「經世濟民」,包含政治、經濟等抽象意義。在當時的中國翻譯中,經濟原名資生學。

使用漢字的造詞力直接新創:
如「電話」、「製紙」、「製糖」、「名詞」、「細胞」、「元素」等等……

使用宛字音譯,兼顧字義:
如:俱樂部(倶楽部/クラブ,譯自「club」)

使用造詞力強的詞尾大量製造新詞:
如「~化」、「~的」、「~性」
創造於明治維新時期的和製漢語,由於多是為了翻譯外文中日語本所沒有的詞彙而創的,通常具有「能與原文詞意義完全匹配」的特性。如「名詞」是「noun」的譯語,專為“noun”一詞而創,所以這兩個詞可視為完全同義。

同時,這時代的和製漢語也效法西文裡的「後綴」用在漢語詞,如使用「~化」作為「~ize」的譯語、以「~主義」作為「~ism」的譯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