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後期和沒後期差距挺大的,倒不僅僅是後期帶來的差距,而是為了請花錢的混音大師做必須要拿出最好的幹聲而下的功夫,那功夫不是一點點,真是一個個字一句句打磨。
我記得第一次我拿現有的《莫尼山》和《月亮花兒開》的幹聲給他,問他願不願意混,他說可以的。因為這兩首歌對我來說是不同的發聲方法,我想看他混出的是啥效果。結果我混的和他混的差距明顯,我沒覺得他的compression太過,我覺得他EQ, 修音,reverb, delay用得都比我的好(BTW,我自己從來不用修音但是幫別人做後期會用修音,我老師說這是不對的),後來他跟我說音準還是要注意,從那時起,我才養成聽我的幹聲習慣,果真音準真有問題,主要是氣息不足導致的。後來給他混之前每首歌的幹聲全部自己過關才給。後來不做後期了,又開始回到從前馬馬虎虎唱歌,再後來用全民了,我發現用心練過的歌和隨便唱幾遍也還是有本質的區別。所以我特別佩服毛毛毛頭還有遠空等,他們用全民錄出來的每一首歌幾乎沒啥毛病,真功夫,我目前沒那功底。
謝謝交流討論~
忘了補充一點:後期修音不僅僅可以修改pitch, 調音準,最關鍵的還可以調節vibrato intensity之類的parameter, 所以我老師說我不修音是不對的,這是music production裏的one of key steps. 多高的歌手也得要經過修音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