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看金庸,女看瓊瑤,不男不女看三毛”。這句話很有哲理。每個人欣賞的文藝作品,其實都是那個人內心世界的投射。如果這部作品恰好與你的心境共鳴,那麽你可能就會喜歡這部作品。就像有人喜歡歌星影星,其實就是想像中的自己。男的喜歡看足球和戰爭電影,也是同理。心理學上管這個叫“projection”。
曾經有無數人推薦金庸的小說給我,我也曾經試圖認真地看一到兩本金大俠的作品。但無奈的是,我無法融入到那個世界之中,哪怕是想像也不行。我自認為自己是直男,因為我從小也喜歡三國演義,嶽飛傳,還有教父。可不知道為什麽,與金庸總是擦肩而過。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別人討論的時候提到的人物典故,我就不明白了。曾經有一位朋友說我像嶽不群,我還在那裏嗬嗬傻樂。我以為這是一句好話。後來才知道人家在損我呢。
但是瓊瑤的作品就帶給我不一樣的感覺。我看過的第一本瓊瑤小說是“在水一方”。記得我翻開第一頁就被迷住了。女主角淒苦悲涼的身世,男主誌大才疏又潦倒,還有那個孜孜不倦的備胎,都給我無限的感慨。現在回想起來,我大概是有點早熟。
上高中數學課,我的桌上上麵壓著數學課本,下麵是一本“煙雨濛濛”。拿起這本書我就放不下了,我完全沉浸在陸依萍的世界裏。直到所有的報複計劃成功,大地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幹淨”的時候,我才回到了現實世界裏。後來我在大學裏看到“呼嘯山莊”,突然明白瓊瑤其實借鑒了別人的構思。
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班裏有個女生博覽所有瓊瑤的作品。我說出上句,她就能答出下句。人送外號“瓊瑤小說專業博士研究生”。班裏另一個女生聽到就很不服氣,她後來自稱“瓊瑤小說專業博士生導師”。但可惜的是未獲我的認可。
時光流逝,當年的文學女青年早就是單位裏的棟梁之材了,“博士生導師”又算得了什麽?
瓊瑤作詞,左宏元作曲
也曾數窗前的雨滴
也曾數門前的落葉
數不清是愛的軌跡
聚也依依散也依依
也曾聽海浪的呼吸
也曾聽杜鵑的輕啼
聽不清是愛的低語
魂也依依夢也依依
也曾問流水的消息
也曾問白雲的去處
問不清是愛的情緒
見也依依別也依依
聚散兩依依依依又依依
過去已過去未來可期
別把心中門兒緊緊關閉
且開懷歡笑莫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