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聽到我聲音的親人和朋友,秋天快樂呀!我是三小姐曉鸝。
每年開學的時候,不說學生和家長,就連老師也是忙得一塌糊塗,兵荒馬亂的。所以你看,在DC舉行的中國文化節是八月的最後一天的事,現在已經到九月中旬了,我才顧得上在節目裏聊一下。
如果你聽過我以前的節目,就知道去年的中國文化節我也做過一期節目,那是第104期。不過,去年我就是去吃去玩去看節目,整個一湊熱鬧的。但是今年不同,今年我是參與者!不,不是你想的那樣去表演節目什麽到,我是去做義工!嗯,我今年加入了文化節的義工大隊,真正參與到這個活動中去。所以,我今年看到的文化節和去年當觀眾的時候看到的,是很不一樣的。那個感受也是很不同的。所以,其實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再一次深度體驗了華盛頓的中國文化節。今兒我就聊聊我看到的文化節的台前幕後。
最主要的感受就是:如果沒有強大的義工團隊,這個文化節是很難成功舉辦的。真的!先說舞台吧。這個文化節的舞台,搭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中心的國會山前麵的大街上的。意思就是說,舞台是專門為了文化節臨時搭建的,而且有兩個。這些舞台都是文化節的當天搭建起來,當天要拆除的。主舞台背靠國會山,具體多大我說不上,但看樣子至少有一米多高十米多長七八米寬吧?還有一堵好幾米高的背景牆。當然,舞台前麵還要擺上觀眾席的椅子。光是搭這個舞台,至少就需要十幾個義工。當然拆的時候還要一樣多的義工。第二舞台在主舞台對麵,隔著一百多米的樣子。那個舞台雖然不搭台子,但它的背景牆不像主舞台的,隻是單純的木板牆,上麵畫了圖標什麽的。第二舞台的那堵牆,實際上是一麵五六米長三四米高的大屏幕,可以現場直播也可以放特定節目的視頻。那個大屏幕是一小塊一小塊拚起來的,光是裝小屏幕的鐵箱子,就堆成了山。你看,搭建這些舞台、搬運道具、拉電、電腦上指揮什麽的,都要義工去做的。除此之外,在主舞台和第二舞台中間百米長的路兩旁,要搭二三十個白色的帳篷,用來展示各種各樣的中國文化。一邊是美食,一邊是文創,中軸線上還有背靠背的兩排幾十張有關貴州的風景畫。這所有的設施和場地,都要在早上十點半文化節正式開始以前準備好,又要在活動結束大家都走了之後再拆掉的。所以,那天早上六點多吧?就在義工群裏看到,搭建場地的人已經到了,也就是說他們最起碼五點左右就得起床吧?路上還得花時間呢!同樣的,那天晚上六七點了,才看到他們拆了所有的東西裝箱撤離。真的是從日出前忙到了日落後,整整一天。真太不容易了!你要知道,這些人都是義務幫忙,除了管早午飯沒有任何報酬,連車馬費都得義工自己掏腰包的。
當然,除了他們,還有其他大量的義工,比如攝影的,錄像的,維持秩序的,去商店買成箱成箱的瓶裝水的;有協助美食攤位的(這個其實要用很多人的),還有幫大家運午飯發午飯的,搭建第二舞台的;還有搭乒乓球台子兼表演和教觀眾打乒乓球的,搭小型的籃球架並且和觀眾互動打籃球的。對,還有協助跳竹竿舞的(就是西南各少數民族裏特別流行的舞,很多人排成兩排,左右各有一個人拿著長長的竹竿的兩頭做各種動作,高高低低左左右右的,中間的人就要在竹竿中間跳來跳去。跳得好的當然能跳出花兒來,沒經驗的隻要不被竹竿絆倒,也就算是不錯了,也還挺好玩的)。當然,還有做安保的,為貴州專題攤點和上海老字號攤點做宣傳的......對了,義工自己還要有人組織簽名、發牌子、發義工T恤和帽子的,等等。總之,各個小組的義工粗略算下來,200個人都不止。以前,我從來沒意識到這一點。像去年,我的確在現場見到了義工,心裏也知道這個文化節的台前幕後肯定有很多人在忙,但是沒想到光是義工就有這麽多人!今年參與了才知道其中的各種繁瑣,光是微信群就有好幾個。所有的義工有一個大群,各個小組又拉了自己的小群,拚車的人還有另外的群,反正是熱鬧了好幾天。這讓我想起了一句網上流行的話:“哪有什麽歲月靜好,隻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話用到這裏也是很恰當的。
這麽多的義工,文化節前兩三個星期就開始招聘了。那段時間,各個微信群都在轉發義工的報名表。我當時還在暑假,想著自己反正到時候也會去湊熱鬧,不如去做做義工,早點去還能找到停車位——但實際上那天我還是坐地鐵進城的,隻把車停在了地鐵站。最後回家的時候還順路送我們組的兩個小夥伴回家。這是後話了。對了,我還沒說我做的義工是什麽組呢!是很多人小時候最喜歡玩的兩個遊戲,踢毽子和跳大繩!當時填義工報名表的時候,我一看到有這兩遊戲的選項就心動了,雖然自己多少年都沒玩過了!不過小時候經常玩,基本功還是有那麽一點點的,踢起毽子來雖然不像小時候能踢什麽花樣,也不能一口氣踢上百個了,但隨便踢十來個還是可以的。跳大繩我們小時候其實玩得並不多,隻有上體育課的時候才玩,平常跳皮筋比較多。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經驗的,最起碼進進出出我不害怕,隻要不累,跳個幾十下還是可以的。當時我報名的時候就琢磨,領導說我們這個組就是給來來往往的人演示一下怎麽玩。我心裏就想:我們組有七個人呢!應該不會那麽累吧?
可是,我錯了!我沒想到有那麽多人來玩這兩個活動!我們早上九點多到,到下午四五點就沒空過!中國人外國人都有,絡繹不絕!踢毽子倒罷了,給大家演示完了之後,是遊人自己踢,我們不費多少力氣。不過,光是給大家解釋“我們不賣毽子,我們就是純粹的義工,教大家怎麽玩”這件事兒,就費了好多口舌,給不同的人重複了一遍又一遍。搞得我們幾個最後都開玩笑說:“不如明年咱們真的批發一些毽子來賣吧?還能賺一頓晚飯錢。”真正把人搞累了的是跳大繩。我們小時候跳大繩的繩都是麻繩,又粗又重,搖起來有慣性,很穩,不會那麽累。可是這次我們用的大繩是塑料的,不夠粗也不夠重,還特別長,每搖一下都得使勁,特別費力。雖然我們幾個人換著搖,中途也有遊人自動來幫忙搖的,但還是累夠嗆。我們幾個女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說真的,我知道搖繩會累,但沒想到會那麽累!到了第二天,我的肩膀硬邦邦的,根本舉都舉不起來。
但是,玩是玩得真開心!先不說給老外介紹了多少中國民間遊戲,推廣了多少中國的文化,我們自己先玩得挺嗨的。我們都沒想到有那麽多人跑來踢毽子,男女老少,什麽人都有!不過年齡大一點的華人普遍踢得好一些,一看就是有童子功的,雖然腿腳沒有那麽靈活了,但基本功還在。有一個場景特可樂,有一個七八歲的混血小男孩,被他奶奶踢毽子的樣子給驚呆了,瞪大了眼睛用英文給他媽說:“哇,快看奶奶,她踢得這!麽!好!”好玩死了。老外踢毽子就屬於湊熱鬧,很多人根本踢不上,大多數人也就踢個一兩下。當然也有運動能力特別好的,試個幾次就能連續踢七八個了。有一個年輕小夥子,長得特別壯,看我在那踢,就給他朋友誇我踢得不錯,我就去邀請他來試試。他笑著拿起毽子,一上腳我就看出來,是踢足球顛球的那種踢法。你別說,那種踢法他還真踢了好幾個!很好玩。實際上,那天很多人踢毽子踢得不好主要是鞋不給力,你看很多人穿著拖鞋、涼鞋、高跟鞋什麽的,那怎麽可能踢得好?不過,這個活動主打一個參與和熱鬧,大家嘻嘻哈哈玩得開心就好。你別說,很多人真還玩出了興趣,一個勁兒問我們要買毽子呢!
不過要說熱鬧還是跳大繩熱鬧!踢毽子主要是個人活動,跳大繩就是集體活動了,人越多越熱鬧越好玩。會跳的,等大繩搖起來之後從邊上進;不會跳或者膽小的,就直接站在中間,等著大繩搖起來的時候直接跳。尤其是小小孩,基本都是站在中間跳的。那天去跳繩的小小孩特別多,有些是自己喜歡跳,更多的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慫恿著,給他們拍照、拍視頻什麽的。可惜好多小孩以前根本沒跳過大繩,懵裏懵懂地上去,站在線哪邊都不知道,又是好幾個小孩站一起,雖然我扯著嗓子用英文喊:“一,二,三,跳!”她們還是跟不上節奏,一會兒這個絆住了,一會兒那個忘了跳,要不前麵的跳早了,要不後麵的跳晚了,反正很少能一起跳起來的。不過,看著不同膚色的小孩,男男女女高高矮矮,站在一起跳大繩的樣子,還是挺歡樂的。當然也有跳的不錯的小孩。我記得有以個穿旗袍的小女孩,七八歲的樣子,剛開始還會摔跤,後來就越跳越熟練,一口氣能跳十幾下了。那天她在那兒跳大繩跳得滿頭大汗,頭發都濕透了還不肯走。我就建議她爸媽,幹脆給她買一根繩子在家跳,也挺鍛煉的。還有很多大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老外,也都跳得不錯,可以好幾人一起跳。尤其到了最後,下午的時候,一個女的領著大家排成隊,一人跳一下,從這頭進去又從那頭出去,在搖繩的人背後繞過去,再從那邊進去另一頭出去,這樣繞著8字跳,大家又跳又笑又叫的,特別熱鬧!還真有點中學上體育課的感覺。
總之,那天因為一直忙著給大家服務,文化節上到底演了什麽節目我是一概不知的,也沒顧上去吃美食,更沒顧上去拍照拍視頻什麽的。自己累得汗流浹背,T恤濕透了,嗓子也喊啞了。到了最後,我們幾個胳膊酸的都不行了,都說這一個星期都不用做運動了!但我們都覺得真是玩得挺開心的,我自己覺得比去年正經去看節目和表演還帶勁。而且,一起服務了一天,我們組的幾個義工就都熟了,大家還約著以後一起去參加別的活動。你看,做個義工就又認識了幾個新朋友,也挺開心的。最重要的,是看到了海外華人的團結和力量!你看這種自發組織起來,服務大家,推廣中國文化,彰顯中華精神的熱情,還真挺讓人感動和感慨的。
反正我現在空巢在家,時間比以前自由了很多。像這樣做義工的活動,以後肯定會有不少。既能結識新朋友,又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也挺好的!你說呢?你喜歡做義工嗎?你喜歡和陌生人一起臨時搭檔嗎?把你的經驗寫在評論區呀。
好,今兒簡單記錄8月31號華盛頓中國文化節的節目就到這兒。謝謝你一直以來的聆聽、陪伴、和支持。生活中有很多未知的領域期待著我們的踏入,咱們下期節目再見。拜拜。
圖一:跳大繩
圖二:踢毽子
圖三:
圖四:義工展示貴州文化
圖五:國內來的學生做的香包
圖六:文化節上的塗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