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保守人士創立的“茶葉黨”運動在奧巴馬上任後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反奧巴馬”浪潮,將華爾街金融危機和美國經濟蕭做為反對奧巴馬政府的借口,反對奧巴馬政府的稅務政策,反對政府救市救銀行等,說奧巴馬是“社會主義者”,引起大批低層公民的不滿情緒。但是,“茶葉黨”究竟是否代表了大多數的美國公民?
“咖啡黨”在“茶葉黨”謾罵詆毀奧巴馬和製造恐慌的局勢下應運而生。“咖啡黨”的形成完全是在網上發展起來的。馬裏蘭州的韓裔紀錄片電影導演安娜貝爾·樸在一次Facebook的更新中寫道:“讓我們到聚一起,喝“凱泊奇諾”(熱牛奶咖啡),進行真正具有實質內容和真實情感的政治對話!”。
在短短的幾個星期裏,“咖啡黨”的人數已突破了10萬,遍及美國各個角落。今天,3月13日,被稱為“咖啡日”,也是“咖啡黨人”的“生日”!
安娜貝爾說,我們並不是為了對抗“茶葉黨”而連接在一起的。但是,我們認為她們不能代表我們!我們的目的是聚在一起,進行理性的對話。如果有“茶葉黨”人參與,我們會坐下來和她們和咖啡或其它飲料,甚至喝茶,心平氣和地討論國家大事。
安娜貝爾·樸出生在漢城,9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她曾做為馬歇爾學者在波士頓大學研修哲學、在牛津大學學習政治學理論。安娜貝爾做過管理谘詢,戲劇編導,並將政治活動與新媒體結合。她贏得了她在牛津大學的金托什劇本創作獎,2005年被選為獨立電影製片實驗室研究員。她是紀錄片《9500的自由》的導演和製作人。影片描述了美國移民政策對弗吉尼亞州某郡的影響。
2007年,安娜貝爾成為“121聯盟”的國家協調員;這是一個曆史性的基層組織,她們經過努力成功地通過了美國眾議院121號決議,即“慰安婦”決議,這將是她的下一部電影的內容。
茶葉黨的來曆
::wikipedia
波士頓茶葉事件(英文:Boston Tea Party),亦稱波士頓傾茶,發生在1773年12月16日,因北美被殖民者不滿英國,因而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傾倒茶葉,對抗英國,最終引起著名的美國獨立戰爭。
1760年代,英國在北美殖民地增加稅收。1765年的《印花稅法》和1767年的《唐森德條例》(Townshend Acts)等法案導致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強烈不滿。他們開始宣傳一種主張:既然他們在國會沒有代表,就沒有義務繳稅。波士頓商人約翰·漢考克等領導當地人們抵製英國政府所經營的來自英屬東印度公司的中國茶葉,同時走私自己弄來的茶葉以逃避關稅,致使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銷量一落千丈。
1773年11月,有7艘大型商船前往殖民地,四艘開往波士頓,其他三艘分別前往紐約、查理斯頓和費城,然而紐約和費城兩地的茶商拒絕接貨,這兩艘商船不得不開回英國;而運往查理斯頓的茶葉被存放在該地的貨艙,後來於革命戰爭時商人賣出以支持戰事。
12月16日,四艘滿載茶葉的商船抵達波士頓港口,波士頓革命分子塞繆爾·亞當斯領導的一個由三組每組50個當地人組成的組織“自由之子”,打扮成印地安人偷偷摸到三艘船上,將船上貨物搗毀,並將342箱茶葉倒入港口內。整個過程相當平和及安靜。但是此舉得到來自各個方麵的批評,英國政府下令關閉波士頓港口,將戰船和軍隊駛入殖民地。
前新澤西州州長本傑明·富蘭克林認為被傾倒的茶葉應該被賠償,表示願意用自己的錢來賠。英國認為這是對殖民政府的挑釁,1774年英國政府通過一係列“強製法案”(Coercive Acts),旨在加強控製。這些法案雖然是針對麻塞諸塞州,但被北美居民稱作“不可容忍的法案”,後來費城等其他港口也陸續響應,終於導致1775年4月的美國獨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