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寶寶發燒的10大原因排行榜 (續)

本文內容已被 [ 江南茶花 ] 在 2013-01-03 01:48:1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ZT:寶寶發燒的10大原因排行榜江南茶花2012-12-31 03:29:10

Part 3  正確量體溫


 

寶寶發燒與否,媽媽千萬不能以手或自己的額頭去“感覺”,必須通過測量體溫的工具去實地測量。一般人測量身體溫度的方法有:口溫、耳溫、腋溫、肛溫等四種;但1歲以下的寶寶無法測量口溫,所以改以背溫替代。


 

不論以哪一種方法來幫寶寶量體溫,前提必須在寶寶安靜的狀態下進行才可測得正確的溫度。因為寶寶剛哭完或剛喝牛奶馬上量體溫,所測得的溫度較高,剛洗完澡則較低,必須休息15~30分鍾之後再進行。


 

體溫測量方法


 

1.耳溫


 

使用工具 耳溫槍。


 

測溫之前


 

檢查耳溫槍的電池是否有電。檢查寶寶耳朵內是否有太多耳屎,若有須先清除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測量步驟


 

1 打開耳溫槍的電源。


 

2 固定寶寶,將寶寶的耳朵輕輕往下、往後略傾斜。(2歲以上則是將耳朵輕輕往上往後)


 

3 把耳溫槍探測頭插入寶寶耳道裏麵,輕按測溫按鈕。(通常會嗶一聲)


 

4 取出耳溫槍觀看結果。(熒幕顯示數字即為所測量的溫度)


 

5 耳溫槍測得溫度=寶寶當時體溫(不需再加減溫度)。


 


2.腋溫


 

使用工具: 一般溫度計、酒精棉球。


 


測溫之前


 

1 用酒精棉球從溫度計的末端往上擦拭一遍消毒。


 

2 將溫度計用力甩一下,讓水銀指針回歸到35℃以下。


 

3 檢查寶寶腋下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幹。


 

測量步驟


 

1. 將寶寶衣服稍作鬆解,以腋下能放入溫度計為原則。


 

2. 固定寶寶,把寶寶的手輕舉,將溫度計放到腋下中心點,手放下壓住並夾緊5~10分鍾。


 

3. 取出溫度計觀看結果。(水銀指針指到哪一刻度即為所測量的溫度)


 

4. 腋溫所測溫度+0.5=寶寶當時體溫。


 


3.背溫


 

使用工具 一般溫度計、酒精棉球。


 

測溫之前


 

1. 溫度計檢查工作同腋溫。


 

2. 檢查寶寶背部是否有流汗,若有要先擦幹。


 

測量步驟


 

1. 將寶寶衣服稍作鬆解,以背後能放入溫度計為原則。讓寶寶平躺,將溫度計放在寶寶衣服內背後,避開中間脊椎和二側肩頰骨的地方(量其棕色脂肪的溫度),壓住5~10分鍾。


 

2. 取出溫度計觀看結果。(水銀指針指到哪一刻度即為所測量的溫度)


 

3. 背溫所測溫度+0.5=寶寶當時體溫。


 

4. 背溫適合熟睡中的寶寶測量。


 


4.肛溫


 

使用工具: 肛溫溫度計(肛表)、酒精棉球、凡士林。


 

測溫之前


 

1. 溫度計檢查工作同腋溫。


 

2. 將肛溫溫度計的前端塗上凡士林(1歲以下塗1.5厘米長左右;2歲以上塗2.5厘米長左右)。


 

測量步驟


 

1. 讓寶寶平躺,先脫掉寶寶的尿片,一隻手固定寶寶雙腳並抬高。


 

2. 將塗有凡士林之肛溫溫度計插入寶寶肛門(約1~2厘米)。


 

3. 壓住讓寶寶夾緊1~2分鍾。


 

4. 取出肛溫溫度計觀看結果。(水銀指針指到哪一刻度即為所測量的溫度)


 

5. 肛溫所測溫度=寶寶當時體溫。


 

6. 寶寶若有拉肚子情形不適合測量肛溫


 


Part 4: 就醫 - 停,看,聽


 

人吃五穀雜糧,生病在所難免,更何況對於外界病菌的抵抗力較弱的寶寶。建議媽媽除了以正常心麵對寶寶生病外,也要明白一套完整的看病步驟。


就醫前


針對發燒寶寶,建議媽媽可以先做點功課,以幫助診斷更有效率。


1. 體溫趨勢記錄。


2. 其他症狀說明。


3. 若有腸胃不適,需觀察便便狀況。


4. 若起疹子,需觀察它的發展趨勢(例如從何處開始、顏色、大小等)。


就醫後


看過醫生以後一定要確實遵照醫生的照顧建議以及服用藥物,寶寶才會盡快好轉,千萬別任意減藥或停藥。


有時候醫生也不是看一次就會好,以下情況是需要立刻回診的喔!


1. 持續發燒不退。


2. 出現就醫時的其他症狀。


3. 發抖。


4. 皮膚出現不正常狀態。


5. 眼睛有變化(變紅、發黃等)


如何確藥到病除?


我們都希望藥到病除,所以用藥須知也是每位家長必須留意的事情。以下是大家在就診,以及領藥、服藥時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就診時


詳實告訴您的醫師或藥師:有無藥物過敏經驗;家族有無特殊體質或遺傳疾病。然後病人須遵照醫師指示,在正確時間及正確期限內吃正確的藥,且劑量要正確,同時要在醫師指定的時間回醫院檢查。


領藥時


當場仔細核對資料:病人的名字;藥物的名稱;藥物的劑量;用藥的時間(如一天3次、飯前、睡前、需要時使用等);使用的方法(如口服、肛門栓劑、外用藥膏、針劑等)。


服藥時


一般小孩和嬰幼兒的退燒藥劑型態有:口服錠劑(通常磨成粉狀了)、口服水劑、肛門栓劑等三大類,服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意識不清或痙攣發作時不可使用經口投藥的方式。


2. 為嬰兒授乳時,最好不要將藥物放入牛奶中,以免日後嬰兒討厭喝牛奶,而且一旦牛奶沒有喝完,便無法達到所應該服用的藥量。


3. 用湯匙、注射器、藥杯服用時,應事先測定並確定其容量。


 


DIY退燒法


沐浴: 體溫若在38℃左右,或未達醫囑的服用退燒藥時,媽媽可以用溫水,以擦拭或淋浴的方式為寶寶降體溫。但切勿使用酒精擦寶寶身體退熱,酒精散熱過快,寶寶會發抖甚至抽蓄,恐有危險。


睡冰枕: 寶寶發燒需要多休息,可以準備兒童專用的冰枕,在包裹毛巾之後給寶寶當枕頭睡。除了閱讀使用說明,還要知道冰枕不要直接接觸到寶寶的頸部以下,以及使用中是否有嗜、昏睡的情況發生。


使用退熱商品 若是輕微的發燒或已有服用醫師退燒藥,在二次用藥之間仍想退熱亦可使用市售退熱貼等,但使用之前最好先詢問醫師。通過皮膚吸收,確實可達退熱效果,但因受使用麵積限製,建議輔助使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