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育兒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常識 作者: 李雪(心理學專家)

本文內容已被 [ 2708喬一 ] 在 2012-12-15 05:21:1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網上育兒經眾多,媽媽們多了很多資訊和選擇。同時,早被心理學證偽和批判的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也在中國瘋傳,比如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訓練法等等。作為心理醫生,眾多來訪者的故事,深知這些方法對嬰兒造成的創傷難以逆轉,很心痛,寫下一些常識。這些常識,是真實的個案累積和不斷自我分析體驗的結果,理論上以客體關係精神分析心理學為主,客體關係學派對母嬰關係長期大量的案例追蹤和成熟的理論架構,向求知的朋友們推薦,另外向媽媽們推薦《希爾斯親密育兒法》。
--------------------------------------------------------
孩子越小,與撫育者的關係對其一生的影響越大;心理問題越嚴重,可推測其創傷開始越在早期。早期親子關係模式奠定孩子的人格基礎。1歲前的孩子處在全能自戀中,感覺自己和整個世界相融,這種感覺需要媽媽和孩子一體般的呼應來維持。媽媽就像孩子的鏡子,孩子透過媽媽的臉,“看到”自己,確認自己的存在。相反,如果微笑,哭鬧,饑餓等等表達,經常得不到媽媽的及時回應,孩子會陷入最可怕的感覺--不存在感。精神分裂症,自閉症,都有全能自戀重度受損的基礎。之前的文章總結過母嬰的四種回應模式,對孩子人格的影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9449a01014geo.html
 
延遲滿足能力的形成。嬰兒的微笑,哭鬧,尋找母親等表達得到回應越及時,越零延遲,長大後越具有延遲滿足能力。因為為孩子對世界充滿信任,深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表達並且會被滿足,自然會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提出合理的要求。而幼時需求經常“被延遲”的孩子,出於得不到的恐懼,會迫不及待甚至歇斯底裏的要求立刻兌現,無法判斷環境和時機是否合適。這樣的孩子成人後爭取利益時壓抑又怯懦,容易成為“老好人”,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成為內心空虛,欲求無度的人。
 
孩子所有問題行為背後都有積極的訴求,因之前正常表達時不斷受挫,導致現在用有問題的方式,成年人也如此。如果孩子出現問題行為,家長可以先問問自己,他的真實需要是什麽,我之前是不是忽視了他的需要。比如微博上網友提問,和老公一起帶孩子去超市,買完酸奶,孩子卻停留在酸奶櫃台那裏不肯走,我和老公先走了,孩子居然躺倒在地上。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我是孩子,被琳琅滿目的酸奶吸引,想多看一會,家長沒關注到我的需要,卻自顧自走了,我也想躺倒在地上。

寶寶為什麽見到東西就往嘴裏塞?0-1.5歲左右的孩子處在口欲期,此時嘴巴是感知和探索世界的工具,嬰兒喜歡把手指和一切抓得到的東西放進嘴裏,並由此獲得成就和滿足感,發展感官神經係統。家長保持寶寶周圍的東西安全衛生即可,盡量不要阻止這些自發行為。如果3歲之後還要吃手指,可能是對乳房的需要沒滿足,或者用嘴巴探索世界時經常被家長阻止。

孩子咬爛手指甲怎麽辦?指甲代表武器,咬指甲通常因為嬰兒時期的攻擊性不被允許,於是憤怒轉向自身,咬爛自己的指甲。若鼓勵孩子把對媽媽的憤怒表達出來,症狀很快消失。有3個媽媽對孩子說你再想咬指甲時就打媽媽一下,孩子幾天後都不再咬指甲。當然我希望能有更好的方法,媽媽也不要受委屈。
 
小孩聽不懂道理。我們對1個7歲孩子說,這是我們的房間,你進來之前要敲門。連說3次,她還是直接闖進來,我很崩潰。最後武誌紅直接說:你這樣闖進來我不高興。她恍然大悟,以後每次都很禮貌地敲門。道理是為了維護感受派生出來的東西,我們活著活著,就忘記了本質,隻剩下道理,活在幹枯與製約中。

真愛與溺愛的區別。1、溺愛的家長看不到真實孩子的需要,而是把內在缺愛的小孩投射給孩子,溺愛行為其實是在滿足自己,無論給孩子多少付出,孩子都感覺沒有被媽媽看到,媽媽好像在愛“想象中的孩子”,不會感到真正的滿足。極品案例,孩子一吃茄子就嘔吐,媽媽每逢孩子回家就做'營養美味'的茄子,並且指責孩子不領情。2、溺愛的家長因為怕麻煩怕失控,幹脆控製包辦一切,孩子無法通過獨立探索和完成事情獲得成長和成就感,會對家長充滿憤怒。

孩子要不要分房睡? 分房與否,每個地區習慣和家庭條件不同,不管分不分房,父母能給予孩子及時回應就好. 有一點需特別注意,孩子3歲左右進入俄狄浦斯期,性別意識形成,尤其不能和異性父母同睡,否則性羞恥感會給成長帶來很多麻煩,比如男孩沒男子氣,女孩像假小子,對將來的戀愛和性生活也阻礙很大。中國傳統把父母和孩子看得比夫妻關係更重要,作為女人,得到老公的愛不夠多,就會把孩子,尤其是兒子看得比老公更重要,母親對兒子的吞沒(用佛洛依德的話說,是一種精神閹割),是中國男人的普遍創傷,所以中國男人大多數沒有外國男人有男人味,缺乏男子氣概。

如何拒絕孩子?父母不是神,總會有無法滿足孩子要求的時候,但這會讓父母內疚,尤其是自我價值感低的父母。於是拒絕孩子時,附加一堆道理證明自己的拒絕合情合理,孩子的要求不合道理。這樣雖避免了內疚,卻讓孩子體驗到“被拒絕=我是錯的”,長大後可能成為即不會提要求也無法拒絕別人的老好人。所以,可以拒絕孩子,但不能評判孩子的需求不合理。學會不帶評判的拒絕,讓愛依然流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9449a0100lcgp.html

如何教孩子懂禮貌?常見家長對孩子說,快叫阿姨,說謝謝.其實孩子需要一個建立關係的過程,他要花時間觀察對方,感受能量場,最後才決定如何建立關係.這樣孩子的直覺和自我存在感得以發展,能夠分辨哪些人和場合合適自己,哪些有危險.社交技巧,長大自然會形成,家長不必急於教給孩子,免得打斷孩子的心理過程.

如何培養孩子優秀品質?孩子的優秀品質無法通過訓練和教導而來,而是內化與撫育者的關係而來。孩子的任何好習慣,如獨立專注友善,都非培養出來,而是依戀和抱持得到充分滿足後自然會如此。比如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得到足夠滿足,從而懷著對世界的信任,獨立探索;嬰兒的攻擊性得到父母寬容抱持,而不是懲罰嬰兒讓他不再敢攻擊別人,自然會成長為友善寬容,充滿生命力的紳士淑女。真愛,永遠不會過多。

把自己都放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們,你讓孩子的自我何處安身?隻有一種選擇,殺父母或者自殺。一個身體隻能承受一個靈魂。-------------自由即存在

一個人越是覺得自我可鄙可憎,軟弱無能。就越會奮發去管別人的事。無私者的虛榮心無窮無盡---------此句話獻給每天看著孩子挑燈夜讀,人生目標就是給孩子帶孫子的父母們。

讓孩子長大後抗挫折能力超差的絕招:偶爾一次成績不好,就告訴他你沒救了,長大隻能掃垃圾,幹脆別上學浪費我的錢;逃學一次,就吼他滾出去,不許再進這個家門,並且要果真關在門外任憑苦苦哀求絕不開門。把問題無限擴大化,配合使用威脅拋棄孩子的殺手鐧,保準他將來時不時精神崩潰。

所有跟帖: 

頂一下 -fwnn- 給 fwnn 發送悄悄話 fwn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4/2012 postreply 19:04:30

謝謝分享. 懷孕的準媽媽們必看. -江南茶花- 給 江南茶花 發送悄悄話 江南茶花 的博客首頁 (90 bytes) () 12/15/2012 postreply 05:20:45

很有指導性。 -fitgirl- 給 fitgirl 發送悄悄話 fitgir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5/2012 postreply 20:44:10

去看了李雪的博客, 寫得很好. -江南茶花- 給 江南茶花 發送悄悄話 江南茶花 的博客首頁 (417 bytes) () 12/16/2012 postreply 02:35:38

很有幫助!謝謝! -twinLobster- 給 twinLobst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16/2012 postreply 20:02: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