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の器「宿命」 -- 不知道這裏有誰共鳴

來源: ghost_in_shell 2011-08-25 10:43: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3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ghost_in_shell ] 在 2011-08-25 12:34:1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如果大家把那段9分鍾的音樂片看完的話應該對故事大致了解了,我來解釋一下

和賀英良(片中小孩)從小和得了麻風病的父親相依為命,四處流浪,受盡人間痛苦,後來他們碰上了一個好心的JC,把他受為養子,把他父親送到了隔離醫院。從此,父子兩人天各一方。和賀英良後來成為了著名的青年音樂家。JC養父想要他去醫院看望親生父親,和賀英良怕影響自己事業不從,遂將養父殺死。以上的音樂是和賀英良的最輝煌的作品"宿命"。音樂裏容入了他對童年時的回憶,及對親父,養父的感情。然而這感情卻無法在現實生活中表現流露。是一部非常好的倫理偵探片

 

 

 

  黃昏,海浪拍擊著海岸,橙色的逆光中,一個孩子在沙灘上壘著沙堡。風吹過,沙堡塌陷了,流沙歸還大海,無聲無息……

  《砂之器》,80年代初在中國上演過的一部日本推理片(推理片是60年代後日本影壇出現的一種有別於偵探片單純偵破案件的俗套,主張介入生活和社會的本生,將人物和事件置於現實的社會背景中,從而使推理片帶有了現實批判主義的傾向)。此片原著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家鬆本清張,劇本作者是日本電影界的巨頭橋本忍(《羅生門》、《壞人睡得最香》、《七武士》的編劇)和山田洋次(寅次郎之父,並且導演過《幸福黃手絹》、《家族》和《黃昏的清兵衛》),導演則是著名的老導演野村芳太郎。

  它以青年指揮家和賀英良和其養父悲歡離合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了一個人為了成功的卑劣和無奈。這種宿命是社會法則所決定的,一個生命對榮譽和前程的不擇手段追求往往會徹底忘記人性之善,被強大的社會等級製度異化為野獸,並且最終為社會等級製度所吞噬。和賀英良的命運猶如《紅與黑》中的於連一樣,無論個體怎樣掙紮,你都無法洗清你的階級底牌,這是注定的結局。你可以成功,但是你無法跨越你的階層。“賊的兒子永遠是賊”這句令人沮喪地咒語那麽現實地出現在我們的世界,我們可以否認,但是我們真的無法抹去這種階級的宿命。

  案件發生在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清晨的東京

國營鐵路蒲田調車場內。一個老人被鈍器擊中頭部死亡,為了掩蓋謀殺,凶手企圖造成死者被火車壓死的假象。現場沒有老人的身份證明,但是一盒有著羅恩酒吧標記的火柴為警察的偵破提供了有限的線索。遇害的老人曾經在那和身穿白運動衫的年輕人交談,吧女對刑警講到了她聽到的一個詞“卡梅達”,為此刑警們四處奔波尋找卡梅達,然而,一無所獲。在歸途火車的餐車上調查該案的刑警今西和吉村偶遇了著名的指揮和賀英良,在談論中今西瞅了和賀英良一眼,可以看見和賀冰冷的目光。我們知道在推理片中每一個出現的人物都一定和劇情有著蛛絲馬跡的聯係,那麽,他的出現在劇情中會是怎樣的進展?!而不斷出現的時間字幕表述著偵破的進程…….

  幾日後,吉村看到一份報紙,講述在“中央線”上一個飄撒雪白紙花的女人的事,職業的敏感使他向報社尋根問底。原來那個女的叫酒吧女理惠子,吉村到酒吧向她詢問,但是她否認自己乘坐過“中央線”。吉村陷入了沉思,這時酒吧來了一個新客就是吉村在火車上照過一麵的和賀英良。這樣事件又一次串連在了一起,吧女明子告訴吉村和賀在創作鋼琴協奏曲《宿命》。這是畫龍點睛的一筆,預示著影片人物的命運。

  事情終於有了轉機,老人的身份被查明,他的養子來認領遺體。刑警們渴望在他身上找到線索,但是他除了知道父親三木謙一曾經在島根縣龜嵩(音:卡梅達卡)一帶當過巡警外旁的一無所知,但是刑警們卻找到了突破口。在查找線索的旅途上,今西再一次讀到了和賀和鋼琴協奏曲《宿命》的新聞,而內容中關於“現代的孤獨和擺脫孤獨的起點”的說法正隱喻了和賀的人生。

  在龜嵩今西了解到三木是個模範警察和人沒有私怨。並在原住民桐原老人告訴今西:三木救助過一個患麻風病的老乞丐和他的孩子,三木把患病的老乞丐送進了醫院,還照料那個孩子。線索又一次斷了。而另一路在吉村的努力下終於找到了一些灑落在鐵路上的布片,知道沾染其上的血跡是O型。於是,警察們開始查找涉案人酒吧女理惠子…影片至此開始“收宮”了。今西繼續調查則老人的行程,在達伊勢市二見浦找到了三木住過的旅舍,而且得知老人曾經在兩天裏看了同一部電影。這種疑問是推理片常用的手法,一步一步將觀眾帶入情節中,想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為了尋求答案今西到電影院搜尋答案,但是兩天的電影是不同的,今西茫然了,但是影院一張前大藏大臣田所重喜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為什麽?影片感知了這條追查的線索將鏡頭轉向和賀東京的寓所,他和前大藏大臣田所重喜的女兒佐知子一段關於宿命的對話,我們從中可以感知和賀的濃重哀愁。這時理惠子給和賀打來了電話…….他們在外麵見麵後理惠子表示要生下和賀的孩子,和賀不同意。分手後,理惠子因為流產死去了。

  今西因為對牆上一張前大藏大臣田所重喜家人的合影產生了疑惑,轉而調查和賀,通過戶籍發現和賀乘著戰亂戶籍的缺失,偽造了自己的身世。為什麽他要怎麽做。在案件偵破的會議上今西慢慢道出了緣由:三木在當年救了身患麻風病的本浦千代吉和兒子秀夫(和賀英良),為了秀夫不被傳染送本浦千代吉住進了隔離醫院,並且好心收養了秀夫,盡管這對三木夫妻對秀夫百般疼愛,但也許他已經流浪慣了,他離家出走最後,輾轉來到了大販,被和賀英藏收留下來,當了夥計,到了一九四八年,偽造戶籍,才變成和賀英良。他經過發憤苦學,成為了一個作曲家和指揮。就在這個時候,想不到三木謙一突然出現並且讓他去看生父,和賀怕暴露了他和麻瘋病父親的關係,會毀掉他的名譽前程,於是殺死了養父三木。悲劇產生了。一組平行蒙太奇中和賀演奏鋼琴協奏曲《宿命》和今西的敘述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加深了影片的宿命主題和人物無可挽回到悲劇運命。而影片留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命運,到底在誰的手中!影片結尾,在《宿命》的主題中再次出現了悲涼的旅程,秀夫(和賀)父子走著,走著。一個定格,一行字幕:在人生的旅途上,縱然形式千變萬化,然而惟獨父與子的“宿命”卻是永恒的!

  悲劇落幕了,不,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隻要依舊存在著等級製度和階級,這一切還會重演。任何低等級的人妄圖擠身於上流社會的企圖都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的掙紮,即使你有一時之得,也無法改變永恒之失。最終危急自身。這是《紅與黑》中於連的運命,也是《砂之器》在和賀的運命,隻要我們的世界依然處在不平等中,終會有人前赴後繼地重蹈覆轍,這是曆史的必然,也是人類自身的宿命。

  最後順便提一下,這一個版本的DVD很完整地保留了上影譯製廠的原聲音軌,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的後半葉上影譯製廠的配音是十分傑出的,它的再創作對當時的電影觀眾而言是一次美好的聽覺享受,對當下那些粗製濫造的快速配音而言簡直是一天一地。可惜,斯廠式微音聲稀,再無繞梁悅耳聲。這種遺憾隻有聽過,方能明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