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員,當某個地區的民眾受到自然災害的侵襲,
無論是友好鄰邦還是非友好國家都應該寄予高度的同情。
表達同情的方式和方法不一定相同但都必須是出於真誠。
2008年中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時,13億中國人
全體動員,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賑災的高潮。來自全世界各個
國家的民眾通過紅十字會向災區災民捐獻了大量的資金和物品。
這次發生在日本的9級地震和大海嘯,日本東北地區的民眾遭受到
前所未有的災難。不管你是日本人,外國人,還是在日外國人,永住者,暫
住者,公出者,旅遊者都會用自己的言行表達出同情的心願。然而在表達
方式上中國人和日本人的習慣完全不一樣。
驚天動地求救VS.焦急忍耐待援
在中國往往是驚天地慟鬼神地宣傳抗災救災,在日本往往是沉默無語,
嚴整以待。
中國唐山大地震(1976年),汶川大地震(2008年),印尼大海嘯
(2005年),海地大地震(2010年)等這些地震重災區,都有趁火打劫事件
發生。在日本是絕對不會出現那種情況的。秩序井然,有條不紊,因為
日本人習慣這種忍耐,習慣於在天災麵前保持沉默,習慣在無助之時沉悶
等待救援。他們不是依靠某某人的號召,而是希望長年累計的知識和體製
的體係。當然在媒體的誘導下也會代表災民呼籲。在每個避難所都可以
看到一些忍受饑寒光景,但災民們依靠自己的經驗和雙手、互助互慰。
雖然呼籲燈油不足,避寒毛毯不足,更重要的是信息不足,但他們很少
怨天尤人,更沒有埋怨政府的不作為。
政府的絕對領導VS.自治體的相互關照
中國人在災難深重的時候,許多人仰首等待政府的救助。這是曆史、
傳統和習慣形成的一種天生的依賴性。平常一盤散沙,在天災人禍麵前
就會凝聚一體向政府求助,向外來勢力求援。
日本人民族單一,重要的是他們的高度自治。每個自治體都有一套較為
完善的防災救災體係。一個村,一個郡,一個市,一個縣都有自己的行政管理對
應部門。
中國行政省、市、縣、鎮、村都是上下級關係、而日本的自治性強,
很多行政事務均由當地選舉產生的自治體負責。所以在中國是下級靠上級,
地方靠中央這種以來關係很強。在日本上級除了預算分配很多區域性的
行政管理都在地方。
這種高度自治的結果是在自然災害發生後,由各行政單位之間自己尋
找某些出路,各行政自治體之間又可相互關照,相互幫助了。
大肆宣傳VS.默默捐獻
在中國每次自然災害的發生都會有由中央到地方的賑災活動。
全國上下到處都是宣傳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感染群眾,鼓動群眾,本來不願
捐款的人也被發動起來。大張旗鼓、你追我趕、爭當先進、爭作模範。通過
這樣的活動無數的資金和物資送到災區。常見這樣的台詞:
“許多同胞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但他們依然選擇堅強地活下去;
我們雖然不能親臨前線去幫助他們;但是我們可以盡自己的綿力為他們
籌集資金;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募捐賑災晚會在某某中心舉行,成千上萬現場觀眾忍不住內心的悲慟
而流下淚珠。本次募捐賑災係列活動主題為“愛相伴 心相連”,活動組
委會印製了主題愛心T恤X百件,緊急募捐倡議書Y千餘份,晚會噴繪宣
傳海報N張,宣傳橫幅逾P十條……。
在日本,許多人都是默默地捐款賑災。
據報道僅日本(東京)紅十字會從3月14日到20日一個星期內就收到
全國捐款232億日元(相當於17億人民幣)。這樣龐大的金額都是在無聲
無息中進行的。當然在某些繁華街頭也有一些零星組織在為災區集資捐款
的活動。也有一些演員,藝人自發組織起來為災民募款的運動、演唱會等,
都是一些小規模活動。
那些名人、超級明星都是通過自己方式不聲張地為災區義捐。他們往往
是一些“無名英雄”。
曾經是著名電視主播的久米宏先生一次捐獻二億日元,雖然有報道但
是本人始終保持著默默無聞地,無聲地進行著支援災區的活動的。
服裝大王“優衣庫”的社長一次就是十億日元(約7億人民幣。也沒有
大張旗鼓的宣傳和媒體的表揚。
有些不知內情的影迷、追星族們竟然在網絡上罵他們崇拜的偶像們
遲遲不動,未見捐贈。其實這些人隻是一批無知自然怒的“憤青”而已。
例如前幾天在演唱界的超級明星,有43多萬追隨者的濱崎步在微搏
裏表達了對災區的深厚慰問,對災民深切同情的文章後就有許多人說她
那麽多錢為什麽不用實際行動表現?後來歌姬濱崎步簡單的回答是:
“我捐款為什麽一定要告訴你們?大張旗鼓?”
這是對那些不懂真是感情的人的一各最好的回應。
實際上在那些無人知曉的地方,有多少明星們捐了多少款可能永遠
是個秘密,而多數人們都是心照不宣地不願泄露這些秘密,不願打亂捐
款人的心緒。
在中國的一些“慈善家”們唯恐人家不知道他捐了多少款,做了多少
善事。在日本多數人希望自己的善舉成為秘密,更不要被宣傳和張揚。
白貓與黑貓 VS.不聲張的貓
“不管白毛還是黑貓,能夠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實際上這句話的板權不屬任何人,
而是中國千百年的俗語。
大小活動,群眾運動,熱火朝天,人海戰術曆來都是中國式的行為方式。
在日本有一句俗話是“能叫的貓不一定能抓住老鼠”。
(“鳴く貓は鼠を取らぬ”),一層意思是說停留在口頭上的東西往往
是靠不住的。還有一層意思是能說的人不一定能幹。
以前在博文裏談過,勸當今中國男人別跟洋人學“時尚”,少說些
“I love you”的話。因為洋人很實利而重勢力,如果不每天掛在口上
心就會生變。對那些成天口頭上說“我愛你,I love you”的人一定要當心。
一句話可能是“言不由衷”,可能是“說了就算了”,可能是“鹽之無味”,
也可能是“言為心聲”。必須要看她(他)的實際行動
才能判斷是否是真正的“Love”。
在中國“雄辯”這往往被視為“義正詞嚴”、“有理有據”而占上風。
在日本“沉默是金子”、“雄辯是銀子”(沈黙は金なり、雄弁は銀なり)
中日不同習慣的細微區別是:
在中國:念叨在口頭上、銘記在心靈裏,落實在行動中。愛搞“群眾運動”。
在日本:會說這不一定會幹。辦事不要停留在口頭上。 重視“草根文化”
日本有一句名言:會鳴的蟬不如無聲的螢更讓人感到“切身”
(“鳴く蟬よりも鳴かぬ蛍が身を焦がす”)
默默的奉獻才是最大關愛,
深切的同情不一定說出來;
伸出你哪怕是粗糙的雙手,
扶他從饑寒孤獨中站起來!----辛泰浩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