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more: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special/dizhengaibianriben/index.shtml
|
日本為何是地震多發國:地表下多個板塊在此交匯在地球的表麵下有很多層厚度大約為70公裏的地殼構造板塊。這些板塊每年移動幾厘米。但是當板塊的形變足夠大的時候,會有一股力量試圖糾正這些形變,於是導致了板塊突然地移動。地震是板塊突然移動產生震動的結果。最頻繁發生地震的地方就是兩個或多個板塊的交匯處。日本成為地震多發地的原因是日本地表下方有好幾個板塊在這裏交匯。【詳細】
|
1923年關東地震給日本傷害不僅是物質上更是心靈上的對這個年輕的皇儲、此後六十餘年間始終代表著日本的“人間之神”來說,這場被稱為“關東大地震”的災難,仿佛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它所留下的長長陰影,使這一天裕仁的呆滯表情,幾千萬日本國民的狂亂身影,定格而為此後二十幾年的日本曆史。不止是未來的裕仁天皇,這場地震給日本人的留下的傷痕,也並非僅僅在身體和物質上,身體上的傷痕,倒塌的房屋,失去的財產都還可以恢複,但是,地震給日本民族心靈上留下的創傷,此後近百年怎麽也無法抹滅,那種全民族的不安全感令這個民族愈發的焦躁,並在日後不到十年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詳細】 |
1995年日本阪神7.2級大地震:6434人死亡阪神大地震發生於1995年1月17日早晨5時46分(當地時間)。阪神大地震是一個直接發生在現代化大都市下方的大地震,震源又淺,即為所謂的“都市直下型地震”。它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城市建築、構築物的大量倒塌毀壞和人員傷亡,並進一步引發火災等次生災害。城市交通、通訊、供電、供氣、供水等生命線工程的破壞造成城市功能的喪失或癱瘓,生產、金融、商業等活動的停滯引起災害的連鎖放大反應。地震共造成6434人死亡,10683人重傷。【詳細】 |
地震與其說是災難,不如說是苦難。地震帶來的,遠不隻是死亡。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使軍人掌握了政權,讓日本一步步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不歸道路;1995年阪神地震使日本政府看到了在防災工作中的錯失和疏忽,災後曾下大力氣加以整治,同時加劇了日本政壇的首相更迭;在2011年3月11日的特大地震前,日本已經長期陷入低迷的經濟,政壇亂像紛呈,這次大地震的發生,日本會走向何處?而作為日本鄰居的中國人,又應該如何看待東麵島國的災難?
|
for more: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special/dizhengaibianriben/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