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不升值對中國更危險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一手導演了日元的大幅升值,致使日本經濟數十年停滯不前,並讓本國經濟霸權麵臨的挑戰化為烏有。實際上,日本被迫進行了一次金融“切腹”。
這套理論過去隻在日本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中間流傳,現在卻被中國當局用來作為拒絕讓人民幣大幅重估的佐證。他們這麽做是對日本問題的誤判,也沒有認清中國經濟麵臨的真正威脅——威脅並不在人民幣升值上,而在其它方麵。
我們來看看日本當時的情況。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時,七國集團(G7)試圖通過“鼓勵”匯率大幅調整,解決全球失衡——當時的失衡局麵讓人焦頭爛額,但按今日的標準來看並不嚴重。他們達到了目的。日元一路飛升,再沒回頭。
日本的政策製定者能夠接受本國競爭力的減弱,並不是因為他們性子溫順,而是因為他們充滿了自信。
他們相信日本經濟能夠安然渡過任何衰退。他們是對的:1986年的衰退既短暫,也不嚴重。
此外,他們認為,在貿易夥伴國紛紛對日本最成功的企業實施配額的環境下,強勢日元可以算是一件有用的武器。
這種想法仍然是正確的。日元的強大,讓日本汽車製造商得以在西方重要市場內部逐步擴大製造產能。
他們還認為,是時候把日本經濟從出口型經濟轉變為消費型經濟了,而日元升值將增強日本家庭的購買力。可這回他們想錯了。
上世紀80年代末的消費狂潮已成為久遠的回憶。當時,日本的工薪階層往麵條裏撒金箔,部長們前往美國首席執行官們常去的夏威夷高端旅遊勝地度假。
造成妨礙的是史上最糟糕的泡沫應對策略之一。在輕度衰退過後的至關重要的30個月裏,日本當局任由信貸迅猛增長、房價和股價一起飆升。
他們為什麽會這麽做?原因就在於每一場泡沫中都必有的那套致命言論——“這次不一樣。”他們真的聽信了各國權威人士、學者和意見領袖們的說詞:日本工業的實力是不可阻擋的,日本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本的確是在進行金融自殺——這麽說不是因為它允許日元以離譜的幅度升值,而是因為它聽任資產價格以更加離譜的速度上漲。到1989年底,東京股市的市值已經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日本皇宮地皮的價值據報超過美國整個加州。
泡沫不可避免的破裂,拖垮了銀行體係,引發了通縮,日本經濟至今仍未恢複元氣。
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我們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廣場協議》針對的其實是兩個經常賬目盈餘不斷膨脹的國家。另一個就是統一前的德國。
從1985年9月G7在廣場飯店開會到1990年12月日經指數見頂期間,日元和馬克對美元分別升值了40%左右。但德國的情況與日本形成了鮮明的 對比:德國半點泡沫也未出現。日經指數上漲了兩倍,德國Dax指數累計才上漲50%,漲幅小於大多數主要市場。同時德國房價還小幅下跌。
顯而易見,讓日本衰落的並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的應對策略。那實屬極其嚴重的政策失誤。所以,如果你真的想阻止中國崛起,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中國生成巨大的資產泡沫。
在當前形勢下,讓人民幣匯率原地踏步或許就能夠達到這一目的。那將讓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陷入經濟疲軟的美國才適用的超低利率環境,促使儲蓄者把現金投進樓市,並確保信貸增速遠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這堪稱製造泡沫困境的完美組合拳。
目前市場對某些新興經濟體的熱捧程度已經令人擔憂。按10年平均營利計算,印度和印尼股市的市盈率都已超過了40倍。你需要有能夠忍耐100年的堅 韌精神,才敢購買墨西哥新近發行的收益率為5.6%的100年期債券。全球的增長和樂觀情緒如此依賴於中國,如果中國出現泡沫並且泡沫破裂,可能會以最驚 心動魄的方式重創大宗商品市場、引發第二輪通縮,並終結新興市場的繁榮。
本文作者是Arcus Research駐東京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