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試圖反映現實社會問題而終究逃不過被河蟹命運的電影。影片敘述了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人物在失去或渴望另一半後自己仿佛是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而不可避免地撞在了一起的故事,無疑是在影射整個社會都是處在這樣一種無人駕駛的狀態。車是實實在在地撞了,然而幸運的是竟然沒人受傷,導演張揚似乎無奈地設計了一個看似完美的結局∶所有的車又都重新有了駕駛員,於是我們的社會又回歸了真善美。
然而這真的真嗎?善嗎?美嗎?
離婚率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呢?高不可攀的醫療費和紅包使更多的病人得救了嗎?騙子和騙術不是更多更高明了嗎?
導演把美好的結局拍得也很美,卻更讓我惦記起了富翁的原配夫人,惦記起了被陪葬了的出車禍的孩子、劉燁(代替角色名)的那個吹蠟燭不會張嘴的有些呆的兒子以及那個尚未出生的胎兒。這些孩子是否也在暗示著被混亂的社會毀了的下一代?而稍大一點兒的也已經聾了啞了。她們好像被忽略了,而這正是隱藏在表麵河蟹後麵的不河蟹。
這種好賴惡式的大團圓結局咱中國的老百姓也愛看嗎?我不得而知。然而從上往下看,老百姓是花了錢來看電影的,不是來看自己的。花錢看自己顯然是不合算的,也會越看越生氣的,是不利於河蟹的,當然也就是堅決不允許的。
再來看看導演是怎麽定位片中人物的道德形象的。身為陪酒女的劉燁(代替角色名)夫人無疑是最高大搶眼的,相比之下小老板劉燁(代替角色名)心胸狹隘不知珍惜感恩實在為人所不齒;而那位白領初戀情人明明處處都在害人,卻偏偏委屈得象受害人;傳銷女騙人終被騙依舊騙人(撇開被河蟹了的結果);代駕者不務正業玩世不恭但良心未泯;大老板看似追求愛情實則背叛;司機忠貞誠實寬容最終卻落得被關進鐵窗。
看來導演張揚是想也有實力張揚的,可終於沒能張揚。還好,片名沒被改成《握緊方向盤》。
電影《無人駕駛》觀後感
所有跟帖:
•
這種電影死活賣不了座,文藝的本質是欺騙,就像酒的本質是麻醉一樣
-青年走鬼-
♀
(0 bytes)
()
08/04/2010 postreply
21:51:49
•
我是因為朋友推薦,並被要求寫觀後感,才看的。
-大笑之後-
♂
(0 bytes)
()
08/04/2010 postreply
22:50:38
•
寫篇《Shanghai》觀後感,貶低一下那些專們揮舞“愛國主義”的REN
-清清小河流-
♀
(0 bytes)
()
08/04/2010 postreply
22:53:41
•
看,又有人給我留作業了
-大笑之後-
♂
(0 bytes)
()
08/04/2010 postreply
23:16:31
•
哈哈哈,小時候被老師布置太多作業的後遺症。
-青年走鬼-
♀
(68 bytes)
()
08/04/2010 postreply
22:54:31
•
哈哈,好主意
-大笑之後-
♂
(0 bytes)
()
08/04/2010 postreply
23: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