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日沒夜地看,終於把新版三國看完了,整整95集啊。上床後那些英雄故事還久久地在腦中盤旋,搞得人很興奮。
因為這一版的三國不僅情節上忠實於原著,而且曹操的戲份甚多。某幼讀三國,常覺第一猛人非曹莫屬,但這與當時的主流觀點相悖,如今看到以曹操為主的三國,頗為如饑似渴。
人,總是願意相信他已經相信的東西,嗬嗬嗬。
☆ 華歆管寧同席讀書,其間有高官路過,華歆扒窗圍觀羨慕不已,管寧於是以刀裂席,從此不屑與華歆為伍,一時傳為美談。
後來華歆當了魏國丞相,儀仗比當年高官更盛大,而管寧卻依然在讀書。這兩人的人生,哪一個更有價值?
☆ 華歆圍觀高官,回來就被裂了席;而項羽圍觀秦始皇,卻載入青史。
儒家的道德觀真奇怪。
更奇怪的是這種道德觀居然延續至今,腐而不朽,垂而不死。
☆ 曹操死前說:死是涼爽的夏夜,可供人無憂地安眠。
我一邊感慨曹操的文學氣質,一邊想:他一定是癌細胞擴散到全身,免疫係統最後發力,所以感覺燥熱難當了。
☆ 曹操的痛苦,是人類最深沉的痛苦:理想幻滅。
從刺董開始,他最初的理想毫無疑問是匡扶漢室,而且終其一生,他對皇帝都不錯,每個月好吃好喝供著,還把自己的女兒獻給皇帝。不像董卓和李傕,他們經常對皇帝老子不文明,睡皇帝的女人關皇帝的禁閉,種種惡行不一而足。
尤其是曹操女兒在曹丕篡漢時的激烈反抗,更說明曹操不僅自己忠於漢室,還言傳身教,培養出了一個忠於大漢的女兒。
所以可以想象曹操在理想和現實、初衷和實踐的逆差間,是何等的痛苦。
☆ 看著各路梟雄一會兒雄兵百萬一會兒隻身逃亡,非常有趣。常常有某個衰人突然就吃了敗仗,幾十年積攢的兵馬錢糧,幾個時辰就清零了。
和他們相比,自己日常生活的各種失敗就微不足道了。
也許這才是文學作品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