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

來源: R.Ling 2016-02-23 22:26: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42 bytes)
回答: 詢問參加葬禮的注意事項夏荷仲夢2016-02-23 18:29:40

通常來說,會館或葬儀場的通夜是18點開始。根據人數, 一般30分到1小時就結束了。每個人排隊燒香前後也就五分鍾的事兒。燒完香葬儀場會備有輕食, 一點酒水,一點壽司,冷盤什麽的,流水席,一般坐下來,蜻蜓點水似的吃一點就結束了。

去太早或太晚都是不妥的,實在走不開, 可以委托別人幫你把お香典袋帶去。葬儀場去的人給的香典袋都有登記,你的心意,喪主會知道。登記後會拿到一枚領換券, 走的時候用來領回禮。

給了香典,喪家都有回禮, 你委托的人會幫你把回禮帶回來,所以委托之時要考慮和對方的見麵頻度。葬禮的回禮不宜放在委托人處久久不去拿。

自己親自去的情況下, 一般(東京で場合は)回禮的袋子裏都有一小包鹽,回家進家門前請家人或自己把鹽輕撒在衣襟衣肩上後拍幹淨,再進門。回家後要把葬禮的回禮的包裝立刻拆掉,喪主的回函卡片撕掉丟掉, 不要保留。

 

所有跟帖: 

香典袋怎麽寫, 怎麽封,日語查一下お葬儀マナー即可 -R.Ling- 給 R.Ling 發送悄悄話 R.Li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2:28:00

謝謝,很有幫助 -夏荷仲夢- 給 夏荷仲夢 發送悄悄話 夏荷仲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16 postreply 15:56:22

お葬式就三分鍾的事,進門門口給お香典,再進去上前,右側(家族)躹躬,左側(親族)躹躬,向逝者躹躬,進三次香,後退一步再躹躬, -Emmajapan- 給 Emmajapan 發送悄悄話 Emmajapan 的博客首頁 (71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2:51:40

謝謝,學習了 -夏荷仲夢- 給 夏荷仲夢 發送悄悄話 夏荷仲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16 postreply 15:21:08

很形象,電影裏看到過的一模一樣。 -betadine- 給 betadin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5/2016 postreply 06:20:23

謝謝!學習了。 -王翠花- 給 王翠花 發送悄悄話 王翠花 的博客首頁 (71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2:54:52

一般袋子裏沒有鹽的情況下,家人從家裏拿點鹽出來一樣 -R.Ling- 給 R.Ling 發送悄悄話 R.Li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3:01:32

更為講究的, -R.Ling- 給 R.Ling 發送悄悄話 R.Ling 的博客首頁 (11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3:05:00

天呢!我就那麽回來了 -王翠花- 給 王翠花 發送悄悄話 王翠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3:05:46

就像刑事、特別是暴対刑事那様、毎次回家路線不一様。哈哈哈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6 postreply 23:20:33

怕把晦氣帶回家…… -夏荷仲夢- 給 夏荷仲夢 發送悄悄話 夏荷仲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16 postreply 18:16:17

如果忘了繞道,還有補救,在家門口撒鹽:-) -betadine- 給 betadin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5/2016 postreply 06:18:10

噢,知道了 -夏荷仲夢- 給 夏荷仲夢 發送悄悄話 夏荷仲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8:04:14

謝謝你,太詳盡了,非常感謝~ -夏荷仲夢- 給 夏荷仲夢 發送悄悄話 夏荷仲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4/2016 postreply 14:44: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