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都說日本人冷漠,為什麽其作品感情細膩?>
日本人冷漠嗎?
日本人隻是不願意打擾別人罷了。
的確,日本人看上去都冷冷的。
他們不會在地鐵裏高聲打電話,而是安靜的坐著。
他們不會在大街上打打鬧鬧,而是安靜的朝自己的目標前進。
日本人不會給剛到辦公室兩天的小姑娘介紹男朋友。更不會關心你為啥三十歲了還不結婚。
日本人不會在朋友聚會上直接問你一個月掙多少錢,開什麽車。
朋友聚會喝咖啡,默默的各付各的賬單,不會為搶著付賬打起來。
這不是冷漠,而是生活在一個成熟的現代社會的人們懂得,人與人之間是有界限的,不要隨意闖入或者“關心”別人的生活,這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界限並不會造成真正的社會冷漠,而會讓社會更加有序。在日本,當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周圍的人卻會在第一時間施以援手。
我在日本問路,往往被問的人會直接把我帶到目的地。
問別人火車時刻表,他其實也不知道,但會掏出個手機,傻傻的翻半天。
我在日本丟掉錢包,完好無損的找回來。
還有各種關愛殘疾人的設施,周到細致到讓我想哭。
我以為,我們國家才是表麵上熱鬧,骨子裏冷漠。日本一年級的小學生,獨自一人坐公交車放學,上學,這在古道熱腸的中華文明古國,做得到麽?
至於心思細膩的作品,我想,正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為個人營造了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空間,讓每個人有機會按照內心的要求成長,安靜的品味自己的生活,體會自己的情感,這樣才會有“心思細膩”的作品誕生吧。
中國其實不缺文藝青年,缺乏的就是這種空間。
文藝青年一旦步入社會,就很難文藝了。一般他們都為了能夠更好的回答別人提出的三個問題而放棄了。這三個問題如下:
“你現在做什麽工作?”
“你買房了嗎?”
“你結婚了嗎?”
這三個問題的提問者,有可能就是你的摯愛,有可能和你毫無關係。問題提出的方式或許簡單粗暴,或許潤物無聲。但相信每個人都體會過自己的生活正在被人用世俗的尺子丈量的種種壓力。
或許,那些粗糙的、急功近利的文藝作品,就是這些尺子量出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