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陳元贇 |
|
龍昇 |
|
曾居家東京港區芝,出家門往南步行一分鍾處有都營三田線地鐵三田站、兩分鍾處有JR(元國鐵)山手線田町站。田町站前有塊圓石碑,上刻“江戶開城 西鄉南洲 勝海舟 會見之地”,紀念著1868年德川幕府陸軍總裁勝海舟與新政府軍代表西鄉盛隆在此會見,決定了江戶無血開城。從田町站再往南溜達溜達,就是三田四丁目了,此處不算廣大,卻有著二三十處寺廟,其中有座曹洞宗寺廟正山寺,寺中有塊兩米多高的石碑,碑上陰刻著“ 陳元贇先生之碑”大字,大字之上還有小字為“文武之德萬世傳”。此碑非墓碑,而是“陳元贇顯彰碑”。 向人打聽陳元贇是什麽人,何以有碑立於此寺?回曰其本是明末來日之中國人,曾在當寺不遠的國昌寺居住幾年,教授少林拳術給福野七郎右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三名浪人,因而成了日本柔道之祖。人們說國昌寺早沒了,正山寺正建在它遺址中,他們還推薦我可去愛宕神社看看,說那裏有座“起倒流拳法之碑”,可以證明這個說法。 愛宕神社在愛宕山,自家門前的三田線三田站乘兩站到禦成門站下車再走五分鍾路即可到達,我則是從家騎車北去,過有名的增上寺而到的。這愛宕山高不到二十六米,卻是東京城內第一“高峰”,在還沒有高樓大廈的江戶時代,勝海舟曾引西鄉盛隆登此山一覽江戶全景和海灣風光,勸說不要將它成為戰火的灰燼,而選擇了無血開城。卻說愛宕神社境內石碑有很多,比如1860年三月三日有18名浪士在此集合後發起的“櫻田門外之變”的“櫻田烈士愛宕山遺跡碑”、刻有蜀山人等人的狂歌的“狂歌碑”等,“起倒流拳法之碑”隻是其中之一,它高一米,為“起倒流”門人於1779年所立,碑額為“起倒流拳灋之碑”,那個“灋”字讓我這在使用簡體漢字前就讀過書的人也犯迷糊,是查字典才知道它是古老的“法”字。碑額之下是全漢文的碑銘,雖經歲月風雨磨損,仍能辨出“起倒流”“陳元贇”等字,有人辯出是“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化人陳元贇而始。” 日本現代柔道是1882年嘉納治五郎將中國武術的踢打摔拿與日本武技柔技融合而創立。對於柔道起源,有“日本自古有之”之說,但多為神話、傳說,而日本的“國史大辭典”“倒敘日本史”“日本教育史”“古事類苑”等典籍及許多專門家的論文,都載有陳元贇之說,而今許多柔道流派也尊陳元贇為祖。“柔道之日本固有”及“自陳元贇而始”“陳元贇是日本柔道之祖”之爭已延續數百年。但是我想:說日本柔道,總有陳元贇名字出現,即便他不是柔道之祖,也是對柔道有著影響和貢獻。 查資料得知陳元贇是在1626年左右在江戶國昌寺居住、教人習拳法的。而他在85歲時的1671年故於舊時尾張今之名古屋。去名古屋看看,在平和公園裏的建中寺內,有著高大的舊尾張藩第七代藩主德川宗春的墓,在它右側有一大一小的兩個墓,大墓碑銘“明國武林既白山陳廣學元贇”“既白山人遊息之處”,小墓碑刻“白翁道元信士”,那是陳元贇、源太郎元明父子墓。 陳元贇生於明末的1587年,是浙江餘杭人,名珦,字義都、士升,號芝山、菊秀軒、即白山人等。他自幼好學,通詩文善書法,但科舉卻落第,因又去少林寺習過武並負責寺內陶器藥材管理。他隨商船於1619年來到日本九州長崎,卻不料染病臥床,待病愈已是“腰鈔皆盡”無法歸國,隻好留下教授日人書法為生。兩年後的1621年,有浙江道奉檄使單鳳翔來日去京都商談對倭寇的對策,陳元贇被聘為臨時翻譯而隨同,他在京都滯在三個月,結識不少日本名貴。 陳元贇在返回長崎途中,知遇長州藩藩主毛利輝元。長州藩是日本中西部的大藩,他在那裏流寓一二年,為藩主毛利輝元撰寫了《長門國誌》,他在《長門國誌》序中寫到“餘自萬曆己未秋,渡灜海,涉鯨波,入扶桑之故墟。”陳元贇在長州藩遇到了同鄉——藩醫孟二寬(http://bbs.wenxuecity.com/japan/1021195.html),有人推測他從孟二寬那裏學到了醫術和針灸術。 再後來,陳元贇就在江戶出現了,先寄居於飯倉圭佐的草廬,再就到了國昌寺。之後多年中,他流寓於尾州、京洛、防長、長崎間。最後於1638年,被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第九個兒子、尾張藩初代藩主德川義直聘為薪奉60石米的幕僚,教授書法詩文,繼而被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友重用,直至去世,計在日流寓52年。在此其間,他傳播了中國公安學派文學主張,留有《虎林詩人集》、《既白山人集》、《生庵詩話》、《老子經通考》、《元元唱和集》、《陳元贇書牘》等著作。 名古屋東、愛知縣瀨戶市定光寺町山林中有座定光寺,寺廟境內有座尾張藩初代藩主德川義直的“源敬公廟”,它的廟門叫“龍門”,進門後有座拜殿名“燒香殿”,殿後又一院門叫“唐門”,門內是德川義直的圓形墳墓。包括祠堂式樣的“燒香殿”的整個“源敬公廟”樸素又大方,它是有陳元贇參與設計的儒教式靈廟,而“燒香殿”地麵鋪設的陶板和圍繞靈廟的圍牆上嵌入的陶板則是陳元贇燒製的。 (燒香殿地麵) 名古屋市名城1丁目名城公園旁有一處“禦深井丸窯遺跡”和一處“元贇燒窯遺跡”。原來德川義直很重視尾張藩內陶瓷製造業,曾築“禦深井丸窯”,陳元贇來尾張時曾參與其中,也另起窯製陶。他以在少林寺製陶管理的經驗,以他的繪畫專長,以尾張瀨戶陶土,模仿安南(越南)式青花染色法,燒出一種很獨特的良質陶瓷,他也教人依方製作,那種陶瓷被人稱作“元贇燒”,而他親自製的“元贇燒”至今還被舊家、寺廟、美術館、博物館珍藏著。今日名古屋有一種和“元贇燒”同名的小點心,8字形,麵粉製外裹豆麵,據說是陳元贇將作法傳授給一家叫“菊屋”的點心鋪而流傳至今的。 陳元贇會武術,通詩文、書法、繪畫、建築、製陶及醫術,造詣雖都不是頂尖級,但流寓日本東西五十餘載,把它們實實在在的貢獻或傳授給了日本,可謂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