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偏差和精神奴役

一、“房奴”“車奴”
我們常說,有車貸的人是“車奴”,有房貸的人是“房奴”。這裏的“奴”並不是罵人的意思,而是一種被束縛的狀態。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認知偏差,意思是人明知道事實或邏輯,卻依然堅持錯誤或矛盾的看法。當這種偏差根深蒂固時,我稱之為“精神上的奴隸”,也就是“低等奴”。

二、“低等奴”
“低等奴”指的不是社會地位低,而是精神層麵被操控的人。他們看似在自主思考,其實被情緒、信仰或意識形態支配。

舉個例子: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看似很關心藍領工人和農民,這些人收入不高、生活壓力大。然而,特朗普的減稅和貿易保護政策並沒有真正改善他們的處境,反而可能讓他們受損。但他們依舊死心塌地地支持他——這就是典型的認知偏差。

再看中國大陸的“粉紅”群體。許多人高喊愛國口號、熱血沸騰,仿佛國家榮辱與他們息息相關。但現實中,他們大多是普通工薪族,一邊喊“抗日”,一邊沉迷日本二次元和日本AV。這種強烈的自我矛盾,正是精神層麵的自我欺騙。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美國的“MAGA”支持者、台灣的“粉綠”、以及一些極右翼群體中。他們的共同點是:被政治敘事塑造了認知,卻以為自己在獨立思考。

三、認知偏差的現實體現
美國政治存在明顯的地域劃分——紅州(保守)與藍州(自由)長期對立。
多數華人集中在加州、紐約等藍州,但不少第一代華人移民卻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他們一邊享受藍州的教育、醫療、福利,一邊口口聲聲推崇紅州的“保守主義”。如果真那麽認同保守價值,按理該搬去阿拉巴馬或密西西比這樣的紅州,但他們並不願意。
這種“嘴上支持、行動相反”的矛盾,就是典型的認知與行為不一致。

就像明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卻依然抽煙一樣,這不是病,而是一種心理偏差。隻不過,當偏差嚴重到扭曲現實、拒絕反思,就可能接近精神分裂等DSM-5定義的邊緣狀態。

四、總結
認知偏差無處不在,它讓人以為自己在選擇,其實是在被操控。
無論是美國的MAGA、中國的粉紅,還是台灣的粉綠等等人群,他們的共同點是:以為自己在為信仰呐喊,實則被信仰馴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