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名校,華裔少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美國電影《Palo Alto》中有一段對話應該讓我們每一個華人都心情沉重。
 


高中生Teddy、Fred、和April來到一塊墓地。下麵是他們在影片中的對話(意譯):

Fred:你們還記得八年級那個自殺的少年?這就是他的墓地。

April:記得。你怎麽就認為他是自殺的?

Fred:很明顯的。我想他自殺就是因為他是亞裔。

April:什麽意思?

Fred:意思就是說,他的父母給他的壓力太大。因為他是亞裔!

電影《Palo Alto》主要是描寫帕洛阿圖高中生生活狀態的,亞裔生活不是其重點,以上對話隻是其中一段閑聊。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亞裔(華裔)少年的學習壓力之大,以致到了要自殺的地步,已經在美國社會被嚴重stereotype了。

不要怪電影編劇對我們有偏見,近年來華裔少年自殺的案例越來越多,電影隻是真實生活的反應而已。

2014年11月4日,帕洛阿圖戈恩高中16歲的華裔少年卡梅倫•李(Cameron Lee)臥軌自殺身亡。據報道,“該高中已經以華裔學生自殺聞名了,每年都有學生自殺,2009年甚至有5名華裔學生自殺。”

帕洛阿圖一位居民表示,身為帕洛阿圖學生家長,她的確能感受到孩子的壓力,不論是課後補習,無數的課程,孩子幾乎都沒時間玩。幾乎每個家長都要孩子目標放在斯坦福、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卻沒有好好看孩子的成績單,是否有這個能力。

另一位家長指出,帕洛阿圖的家長都很拚,不但要求學校好,也要求自己孩子成績一定要在GPA 4.0以上,還要在高中時完成若幹AP課程。這位家長指出,他認識的一位家長,規定孩子每天練小提琴四個小時,一年365天,天天練。學區和家長都要反省一下,這麽逼孩子,逼得自殺值得嗎?

很多學生坦陳,壓力主要來自學生之間互相攀比誰的平均學分高、誰能上更多的大學預備(AP)課程。這背後,許多家長,特別是華裔家長在很大程度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結果水漲船高,造成惡性循環。

下麵是我從一位美國中學生對卡梅倫•李自殺事件的留言中摘取的,從中可以體會到在美國中學生眼裏,華人對所謂名校的追求,已經變態到了什麽地步:

“華人家長把5歲的孩子就送到Kumon。我知道一個一年級的華裔學生,上全天課不算,課後還直接被送到中文學校,一直到5點或5點半。然後這個小孩還要被送到其他的課程,比如遊泳、鋼琴。這都是8小時academics以外的!一個6歲的小孩怎麽受得了!這個孩子每天要學習10個小時!!!什麽時候他才能玩一會兒啊?!順便說一句,這個小孩看起來一點都不快樂。他死氣沉沉。(“this child never seems happy to me. He seems lifeless”)

相比較而已,那種傳統的對我們華人的stereotype “Asian Mom”、 “Chinese Mom",已經算輕的了。

讓名校之輕壓倒了生命之重,這是多麽扭曲的價值觀?

與其把孩子送到這個班那個班,我覺得有的華裔家長其實最應該把自己送到“美國文化和價值”補習班,好好彌補或修正一下在中國大陸被忽視(或被扭曲)了的人文和倫理觀!


 


所有跟帖: 

到了國外觀念還是沒變,真是可憐可悲可歎 -米索不達米亞- 給 米索不達米亞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2/2015 postreply 00:21: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