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文刊登加國無憂有償征文
在大溫哥華地區,墓地都建在城市裏。記得剛來時,老公開車出去,我見到排排鬆樹圍著一片綠瑩瑩的草地,就說 這裏很漂亮哦,老公說那是墓地。以前我很害怕國內的墳場,但是在加拿大,墳場和草場差異很小。本那筆的中央公園過條街就是墓地,我初以為是公園的延續。至於本拿比另一個墳場,坐落在高坡上俯瞰著 Metrotown幢幢高樓大廈和盈盈鹿湖。
有個新移民朋友一登陸就想買公寓,而且最好在本拿比商業中心Metrotown附近。他看中 了一個水泥高層,單元在東北邊角上,視覺很寬闊,能看到海岸山脈。但是再看看,半路上有個山坡,他問中介是否是本拿比山,中介說,本那筆山要高多了,這是 墓地。“但是,”中介繼續說:“你仔細看看,這個山坡很漂亮,和風景區差不多。”朋友這下糾結了,漂亮是漂亮,那是在白天的陽光下。到了晚上,你就吃不準 那星星點點的是燈光還是什麽了。這麽一想,心裏寒了一下,最終割舍了。
朋友告訴我這段買房經曆,我也告訴他我那享年96歲的公公就躺在那個山坡上。公公當年之所以選擇那裏,是因為可以居高臨下地眺望Metrotown的繁華。
那個墓場沒有一塊豎立的墓碑,墓碑都水平方向地嵌入在草地中。每年清明去看公公,泊了車,遠遠看去,就是一山坡的草地間或許多鮮花,五顏六色的鮮花和綠瑩瑩的草地上行走著掃墓的人群,猶如春遊一樣。
溫哥華人少,掃墓全然沒有國內清明時節的浩蕩和擁擠。但是以後,去世的人越來越多,城市裏的墓地可能就不夠用了。不過無論如何,加拿大的墓地不會像國內那樣遭遇拆遷。
和老公結婚第二年初夏,他帶我回國去老家廣東省海南祭拜祖墳。記得那天下午特別悶熱,遠房親戚開車送我們到一個碩大的山坡墓場,我以為老公的爺爺一定在氣 派 昂然的山坡上。豈料我們被帶進一座大房子裏,一個個小盒子嵌在格子籠一樣的架子上,三十多年沒回國掃墓的老公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盒子,拖著我跪下就拜。剛跪 下,老天突然打雷閃電,一場傾盆大雨倒了下來。回旅館的路上,我很疑惑,難道一百多年前有火葬嗎。老公說當年當然是土葬啦,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要收回墓地 搞開發區,就把所有棺材裏的屍體火葬後,轉到這個新墓場的大房子裏了。我更懷疑了:那你確信這個盒子裏是爺爺的骨灰?當年辦事人有耐心一個個火葬?會否把 那些老骨頭們統統放進去,然後撈一把灰放在各自的盒子裏。老公很不開心我的多慮。他說:不會錯的,剛在不是打雷下雨了嗎,那是爺爺在天之靈看到我們祭祖來 了。
人說葉落歸根,或許這就是我公公不肯葬在中國的原因。,他很早就買下了那個雙穴墓地。我問老公,你的呢?他笑著說,還沒考慮過呢。
我就想,那我死後葬在哪裏呢?怎麽葬呢。葬在溫哥華,那是肯定的。因為兒子媳婦申請移民中。將來總要團聚在一起。
和老公合葬?好像不太適宜,畢竟不是結發夫妻。雖然老公在宣紙毛筆字的家譜裏把我的名字用鋼筆加了上去。但是有次我Google玩來著,發現老公的名字儼然 出現在他前妻的家譜中。老公猜測前妻家族中寫家譜的人不知道他們離婚了,所以沒有更改網上的信息。不管他怎麽解釋,我對此始終耿耿於懷。因為雖然是他前妻 提出離婚的(畫蛇添足一下:那是在老公認識我之前),但是至今她還姓著他的姓。再說他們的兒女們都在加拿大。百年後對父母的安排是他們說了算的吧,一個是他們的爸爸,一個是他們的媽媽。
不合葬的話,孤零零一個人土葬,即浪費土地資源又毫無意義,誰會來看我?我都沒有去看過我爺爺奶奶的墓地呢。火葬的話,保留那個盒子也是即浪費空間又毫無意義。
捐獻遺體也不是沒想過。但是我這身體活著的時候東痛西痛,實在不想死後再痛,雖然火葬也痛,但那時是短痛一時,比把器官一個個拿下來要快得多。
這樣我決定了。雖然尚未寫遺囑去公證,但是我真的決定了,首先是火葬,其次是不保存骨灰。如果骨灰隨時尚撒在海洋裏,會汙染海水,萬一被魚們吃到,等於間 接地被人吃到,與人與我都不好受。所以還是撒在任意一棵樹下做肥料比較好。我還會要求我兒子做件事,就是製作一張木長椅,放在海灘邊或者公園裏,麵朝西南 - 那是我的故鄉上海。
這種紀念逝者的長椅,在溫哥華隨處可見。每次去海灘或者森林或者公園,如果有這樣的長椅,我就會細細閱讀椅背上的小銅 牌,那上麵有逝者的名字,出生和去世的年月日,以及捐長椅的親屬的姓名。有時感慨,唉,這個女孩子這麽年輕就去世了,有時羨慕,哦,那對夫婦蠻長壽的,前 後去世也相隔不久。有時候,會發現某個長椅上放著一束鮮花,那天就是逝者的忌日。坐在刻有名字的長椅上,你可以盡情遐想這個人/這對夫婦生前的故事。一個 人坐著也像陪伴著一個無聲的朋友。這也是我選擇長椅的私心所在,不會寂寞。即使後代的後代忘記了我,可是身後還有路人的陪伴。或許碰巧有人會說:哦,我知道這個人-卉櫻果!我看過她的博客吔~”
本來我還想過把我博客的網址刻在小銅牌上,到底費了那麽多時間花那麽多心思碼了那麽多字。我這人喜歡狡兔三窟,注冊的博客大約有四五個吧。每次有了念頭或者感想,就寫在電腦裏,再一個個拷貝上去。
初始寫博客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更新。就像一個瘋長身體的孩子,吃得多長得快,後來呢,更新博客的速度慢了,就像一個人長夠了開始老了。現在幾乎每周隻寫 一 篇而已。再老的話,就不知道寫博客的頻率如何了。老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這麽老來囉嗦的。我公公九十歲後,就不大開口講話了。像 老話所說“半截埋在土裏了”。我相信越老的話,寫的也越少,至少我知道的名人都這樣。寫東西是要有激情的,寫博激情和心跳速率與年齡的增長成反比。
等 到心不跳了,博客不更新了。還會有人去點擊嗎?兒子肯定不會的,他一直反對我寫私人的生活也反對我寫他。我活著的時候他就不看我的博客、我也刻意地不給他 看。死後他更不會去看了(但是長椅他肯定會做的,我了解兒子)。兒媳婦可能會再去點擊,因為女人總是對另一個女人好奇,尤其是婆媳。但是等該看的都看了, 該感慨的都感慨了,兒媳婦也不會去點擊了。一個不再更新、沒有點擊的博客,也就是死了的博客。
死了的博客會怎樣呢?網址會否消失,還是被刪除?就像老公他爺爺的棺材被挖出來統一燒毀?有可能,因為網址越來越多會堵塞因特網的空間。我總覺得因特網其實和地球差不多,空間是有限的。否則為啥.com不夠了,又出了.net呢?就像在中國,棺材太占地了,提倡火葬一樣。
我知道我的Ingrd Gallery的域名會因為停付款而消失。 掛在北美各博客網的博客不知道會怎樣,首先北美各博客網自己會怎樣,如果破產了,那麽我的博客就和網站同歸於盡了;如果網站有幸像遺產那樣被後代傳下去, 那麽一個沒有點擊的博客又會怎樣?雅虎是這樣的,如果你N個月不用這個郵箱,郵箱即進入植物人狀態,下次登錄要重新激活,如果不再登錄,植物人就被消失 了。
既然刻在銅板上的博客,人家點進去的是無法顯示的空頁,令人失望也令我失望。還是不刻了吧。
再一想,考慮那麽多幹什麽呀,地球也有毀滅的一天,宇宙的身後事誰管呢。這麽一想,寫博客的興致一下子冷了很多,於是又加了這一篇。
我的畫廊以前的內容也很好看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在大溫哥華地區,墓地都建在城市裏。記得剛來時,老公開車出去,我見到排排鬆樹圍著一片綠瑩瑩的草地,就說 這裏很漂亮哦,老公說那是墓地。以前我很害怕國內的墳場,但是在加拿大,墳場和草場差異很小。本那筆的中央公園過條街就是墓地,我初以為是公園的延續。至於本拿比另一個墳場,坐落在高坡上俯瞰著 Metrotown幢幢高樓大廈和盈盈鹿湖。
有個新移民朋友一登陸就想買公寓,而且最好在本拿比商業中心Metrotown附近。他看中 了一個水泥高層,單元在東北邊角上,視覺很寬闊,能看到海岸山脈。但是再看看,半路上有個山坡,他問中介是否是本拿比山,中介說,本那筆山要高多了,這是 墓地。“但是,”中介繼續說:“你仔細看看,這個山坡很漂亮,和風景區差不多。”朋友這下糾結了,漂亮是漂亮,那是在白天的陽光下。到了晚上,你就吃不準 那星星點點的是燈光還是什麽了。這麽一想,心裏寒了一下,最終割舍了。
朋友告訴我這段買房經曆,我也告訴他我那享年96歲的公公就躺在那個山坡上。公公當年之所以選擇那裏,是因為可以居高臨下地眺望Metrotown的繁華。
那個墓場沒有一塊豎立的墓碑,墓碑都水平方向地嵌入在草地中。每年清明去看公公,泊了車,遠遠看去,就是一山坡的草地間或許多鮮花,五顏六色的鮮花和綠瑩瑩的草地上行走著掃墓的人群,猶如春遊一樣。
溫哥華人少,掃墓全然沒有國內清明時節的浩蕩和擁擠。但是以後,去世的人越來越多,城市裏的墓地可能就不夠用了。不過無論如何,加拿大的墓地不會像國內那樣遭遇拆遷。
和老公結婚第二年初夏,他帶我回國去老家廣東省海南祭拜祖墳。記得那天下午特別悶熱,遠房親戚開車送我們到一個碩大的山坡墓場,我以為老公的爺爺一定在氣 派 昂然的山坡上。豈料我們被帶進一座大房子裏,一個個小盒子嵌在格子籠一樣的架子上,三十多年沒回國掃墓的老公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盒子,拖著我跪下就拜。剛跪 下,老天突然打雷閃電,一場傾盆大雨倒了下來。回旅館的路上,我很疑惑,難道一百多年前有火葬嗎。老公說當年當然是土葬啦,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要收回墓地 搞開發區,就把所有棺材裏的屍體火葬後,轉到這個新墓場的大房子裏了。我更懷疑了:那你確信這個盒子裏是爺爺的骨灰?當年辦事人有耐心一個個火葬?會否把 那些老骨頭們統統放進去,然後撈一把灰放在各自的盒子裏。老公很不開心我的多慮。他說:不會錯的,剛在不是打雷下雨了嗎,那是爺爺在天之靈看到我們祭祖來 了。
人說葉落歸根,或許這就是我公公不肯葬在中國的原因。,他很早就買下了那個雙穴墓地。我問老公,你的呢?他笑著說,還沒考慮過呢。
我就想,那我死後葬在哪裏呢?怎麽葬呢。葬在溫哥華,那是肯定的。因為兒子媳婦申請移民中。將來總要團聚在一起。
和老公合葬?好像不太適宜,畢竟不是結發夫妻。雖然老公在宣紙毛筆字的家譜裏把我的名字用鋼筆加了上去。但是有次我Google玩來著,發現老公的名字儼然 出現在他前妻的家譜中。老公猜測前妻家族中寫家譜的人不知道他們離婚了,所以沒有更改網上的信息。不管他怎麽解釋,我對此始終耿耿於懷。因為雖然是他前妻 提出離婚的(畫蛇添足一下:那是在老公認識我之前),但是至今她還姓著他的姓。再說他們的兒女們都在加拿大。百年後對父母的安排是他們說了算的吧,一個是他們的爸爸,一個是他們的媽媽。
不合葬的話,孤零零一個人土葬,即浪費土地資源又毫無意義,誰會來看我?我都沒有去看過我爺爺奶奶的墓地呢。火葬的話,保留那個盒子也是即浪費空間又毫無意義。
捐獻遺體也不是沒想過。但是我這身體活著的時候東痛西痛,實在不想死後再痛,雖然火葬也痛,但那時是短痛一時,比把器官一個個拿下來要快得多。
這樣我決定了。雖然尚未寫遺囑去公證,但是我真的決定了,首先是火葬,其次是不保存骨灰。如果骨灰隨時尚撒在海洋裏,會汙染海水,萬一被魚們吃到,等於間 接地被人吃到,與人與我都不好受。所以還是撒在任意一棵樹下做肥料比較好。我還會要求我兒子做件事,就是製作一張木長椅,放在海灘邊或者公園裏,麵朝西南 - 那是我的故鄉上海。
這種紀念逝者的長椅,在溫哥華隨處可見。每次去海灘或者森林或者公園,如果有這樣的長椅,我就會細細閱讀椅背上的小銅 牌,那上麵有逝者的名字,出生和去世的年月日,以及捐長椅的親屬的姓名。有時感慨,唉,這個女孩子這麽年輕就去世了,有時羨慕,哦,那對夫婦蠻長壽的,前 後去世也相隔不久。有時候,會發現某個長椅上放著一束鮮花,那天就是逝者的忌日。坐在刻有名字的長椅上,你可以盡情遐想這個人/這對夫婦生前的故事。一個 人坐著也像陪伴著一個無聲的朋友。這也是我選擇長椅的私心所在,不會寂寞。即使後代的後代忘記了我,可是身後還有路人的陪伴。或許碰巧有人會說:哦,我知道這個人-卉櫻果!我看過她的博客吔~”
本來我還想過把我博客的網址刻在小銅牌上,到底費了那麽多時間花那麽多心思碼了那麽多字。我這人喜歡狡兔三窟,注冊的博客大約有四五個吧。每次有了念頭或者感想,就寫在電腦裏,再一個個拷貝上去。
初始寫博客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更新。就像一個瘋長身體的孩子,吃得多長得快,後來呢,更新博客的速度慢了,就像一個人長夠了開始老了。現在幾乎每周隻寫 一 篇而已。再老的話,就不知道寫博客的頻率如何了。老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這麽老來囉嗦的。我公公九十歲後,就不大開口講話了。像 老話所說“半截埋在土裏了”。我相信越老的話,寫的也越少,至少我知道的名人都這樣。寫東西是要有激情的,寫博激情和心跳速率與年齡的增長成反比。
等 到心不跳了,博客不更新了。還會有人去點擊嗎?兒子肯定不會的,他一直反對我寫私人的生活也反對我寫他。我活著的時候他就不看我的博客、我也刻意地不給他 看。死後他更不會去看了(但是長椅他肯定會做的,我了解兒子)。兒媳婦可能會再去點擊,因為女人總是對另一個女人好奇,尤其是婆媳。但是等該看的都看了, 該感慨的都感慨了,兒媳婦也不會去點擊了。一個不再更新、沒有點擊的博客,也就是死了的博客。
死了的博客會怎樣呢?網址會否消失,還是被刪除?就像老公他爺爺的棺材被挖出來統一燒毀?有可能,因為網址越來越多會堵塞因特網的空間。我總覺得因特網其實和地球差不多,空間是有限的。否則為啥.com不夠了,又出了.net呢?就像在中國,棺材太占地了,提倡火葬一樣。
我知道我的Ingrd Gallery的域名會因為停付款而消失。 掛在北美各博客網的博客不知道會怎樣,首先北美各博客網自己會怎樣,如果破產了,那麽我的博客就和網站同歸於盡了;如果網站有幸像遺產那樣被後代傳下去, 那麽一個沒有點擊的博客又會怎樣?雅虎是這樣的,如果你N個月不用這個郵箱,郵箱即進入植物人狀態,下次登錄要重新激活,如果不再登錄,植物人就被消失 了。
既然刻在銅板上的博客,人家點進去的是無法顯示的空頁,令人失望也令我失望。還是不刻了吧。
再一想,考慮那麽多幹什麽呀,地球也有毀滅的一天,宇宙的身後事誰管呢。這麽一想,寫博客的興致一下子冷了很多,於是又加了這一篇。
我的畫廊以前的內容也很好看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