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時,我選擇了出國

 

我和老公在不惑之年時放棄了國內令人羨慕的工作及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選擇了出國。而今已是第八個年頭了。人們在不厭其煩的討論著該不該出國,歸還是不歸時,我想告訴大家我和老公的故事。

 

老公80年代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當時正是出國的大潮一浪高過一浪,老公也不例外,托福;GRE;申請美國的學校,就差一步邁出國門時,母親得了重病,孝順的老公依然決定留下來。 老公說當年他選擇學醫,就是因為母親身體一直不好,他想做個醫生好給母親治病。他這一美好願望雖然沒能使母親長壽,但也為母親在後來與病魔不斷抗爭的最後幾年盡了力。等到為母親盡完孝,再回過頭來想出國時,發現半個班的同學都已在美國生根發芽,有的都開花結果了。80年代末申請去美國的實驗室工作還算容易,可90年代末,這種機會就難了去了。據說,美國的醫學實驗室大多被中國的醫學生給填滿了,有的實驗室公告欄上發的都是中文通知,因為整個實驗室都是中國人,所以沒必要發英文的。

 

再說說我,同為80年代末畢業的我,那會兒雖然還和老公不相識,但卻忙著同一件事——學英文。隻是他的目的是出國,我是為了進外企,找一份好工作。在我的英文班裏,我是唯一的不為出國而來學英文的。我後來認識老公時,已經是一個收入頗豐的高級白領,並且是北京最早買車買房的那一族,所以我從來就沒想過出國,甚至還嘲笑身邊正辦出國的朋友。老公此時也已由一個醫學院的畢業生,磨練成了一個科裏擁有副高職稱的中流砥柱。事業之路談不上平坦,但還算風順。相對於在國外隻能申請實驗室的工作,他更喜歡國內的臨床工作,所以想出國發展的念頭也漸漸的淡了下來。後來發生的事與其說是我們選擇出國的原因,不如說是我們選擇逃避的方式。

 

在咱們中國,醫生如果沒有灰色收入,那就是被稱作無產階級的工人的兄弟。 灰色收入的來源基本靠3條路:藥品及醫用器械回扣;紅包;走穴。這是地球人都知道到秘密。 本人在外資藥廠工作,深知醫藥代表的苦衷和不易,所以要求老公不要收任何醫藥代表的藥扣,更何況一個外科醫生也開不了太多的藥。器械回扣嘛,對於老公這種沒有任何行政職務的醫生來說,別說吃肉喝湯了,就是連口水都別想喝。現在啥樣俺不知道,至少當年是這樣。紅包, 這是我和老公最深惡痛絕的一樣東西。原因不用說了。作為一名醫生,老公無論從業務水平,還是思想道德水準, 都無愧於醫生這個稱號。最後就剩走穴了。我和老公都認為走穴是個一舉多得的事,它可以為外地的病人節省來京的大筆費用,免除路途及生活的不便,同時享受到了高水平的治療及服務。對於醫生來說,用他的勞動獲取應得的勞務費。所以,隻要有外地醫院請我老公去做手術,他通常是去的。 但這種機會很少, 所以總的來說,老公是個很清貧的醫生。論學問,老公比我大得多,論付出,一個醫學院的學生要比一般的大學多讀兩年,工作後,他永遠都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醫學知識。論收入,他的工資加獎金隻是我的三分之一,有時還更少。這就是在我們出國前,像我老公這樣一個本本分分的醫生當時的狀況。做為他的妻子,我有牢騷,但我不抱怨他。做這樣一個醫生的妻子,我無比的自豪和榮耀。說到這兒,大家會覺得我們倆是那種有良知的好人。沒錯,我們倆是好人。可好人的下場是什麽呢?

 

我去東北出差和東北的同事聊天,當他知道我老公是北京某大醫院的外科醫生時,倒吸一口氣,睜大眼睛,然後似笑非笑地說:那你倆可太有錢啦!我明白他說這話的意思。可我當時愣住了,不知該怎麽接下麵的話。我如果告訴他我老公多麽清貧,他會認為我此地無銀三百兩,可不說吧,我當時的那種心情根本沒有語言能形容。我後來和朋友說起這件事,朋友說:你是不是有一種特想抽他的感覺呀。我一拍桌子,登時有一種找到知音的感覺。沒錯,我當時就是那種想抽丫那感覺。

 

抽人肯定是不行,這口氣出不去,也隻好自己內部消化。我和老公自我安慰:別管別人說什麽,咱做事對得起天地和良心就行。 可是中國天大地大,卻很難找個放良心的地方。這種被人冤枉的事也就忍了吧。忍,是要有底線的。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如果你問他生活中什麽最重要,恐怕十有八九的男人會回答:事業。中國的人際關係輕則斷送你的前程,重則斷了你的事業和生路。老公的科主任成為了學術及人事鬥爭的犧牲品,新任命的主任帶著自己人走馬上任,像老公這種前任領導的人馬就自然靠邊站了。一朝君子就得一朝臣,你看那個黨派上了台不都得換套人馬嘛。這是政治,很好理解。但這種政治體係被運用到醫院的管理體製時,就成了那些根本不想參與人事爭鬥,隻想做個好醫生的人的“斷頭台”。此時的老公有兩條路:1,留在科裏整天無所事事;2,和老主任一起調動到其他醫院,可這種把自己的命運像狗一樣讓人牽著走的人生,我們不能忍。既然命是天注定的,我們改變不了,那麽我們就想靠自己去尋找運,然後用自己的努力去讓運帶著命走。老公後來經過努力,又在澳洲成為一名醫生後,他終於找到了適合他這種人生存的土壤。這是後話。

 

 此時的老公又想到了出國這條還沒走過的路,這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我呢?十幾年前,我剛剛進入醫藥行業時,和那些老專家;教授;主任們打交道,我不能說所有的人,但絕大多數的老教授們那種注重學術,兢兢業業的醫學精神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什麽叫醫生,什麽叫神聖。我都已經記不清從何時起,學術風被另外的一股風卷走了。我的事業中沒有了專業,隻剩下了一個字:錢!我白天忙著周旋於那些跟我討價還價的醫生中間,可如果他們在你的夢中都揮之不盡時,你覺得我過的還是人應該過的日子嗎?就在我和老公都覺得沒路可走的時候,上帝把我們帶到了澳洲。我以前總是覺得我的命不好,可現在,我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好了。就在到了澳洲之後,我的思想和思維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發現自己終於活明白了。接下來才是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該不該出國,該不該歸。

 

該與不該的標準就是看你想達到什麽目標,想要什麽樣的人生。換句話說,就是你對成功人生的定義是什麽。後悔出國的人們都有共同點:進不了主流,職位不如國內時,賺錢沒達到期望值。出國前不如自己的人都升職了,有好車好房了。說來說去,歸根結底就一件事:物質。難道你出國的目的就是要比你以前的同事擁有更好的房和車,掙更多的錢?你為什麽總是想:如果我不出國,我早就如何如何了。你怎麽就不想,如果我不出國,早就讓人給擠兌得胡說八道了。澳洲不是天堂,既有政治鬥爭,又有人際爭鬥,另外還得加一個種族歧視。金庸先生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問題是中國是江湖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航母。對於我和老公這種不好爭鬥的人,我們願意活在澳洲這個小江湖。我們寧願躺在沒有豪華裝修的小房子裏睡個沒有噩夢的安穩覺,開著一輛經濟型轎車以超越中國豪華車的速度在有秩序的馬路上行駛。我的確因為語言的障礙在多數情況下不能融入到澳洲同事之間的談話,但我從來不缺少公司的同事對我極強的工作能力的敬重,也沒有缺少老板對我為公司所做貢獻的肯定和嘉獎。我在來的澳洲第四年的時候,又回到了我熟悉的醫療行業,當我對朋友說我運氣很好時,朋友卻給了另外一個說法: 一個人如果有能力,無論做什麽,在哪裏做,你都能做的很好。人生貴在踏踏實實的生活,別這山望著那山高。我身邊的澳洲人都過著簡單的生活, 幹著普通的工作,掙著平均水平的工資,該買房的買房,該買車的買車,該郊遊的郊遊,該度假的度假。沒人注意你開什麽車,穿多少錢的衣服,包是不是名牌,鞋是不是本季的新款。我和醫生之間的關係焦點是:病人該不該用,而不是給病人用了,我得給醫生多少錢。

 

我前麵提到老公又在澳洲做了醫生。他為了拿到澳洲的行醫執照,要通過層層的考試。這其中的艱辛隻有那些來澳洲的海外醫生彼此之間才能真正的相互理解體會。旁人或許能理解,但絕對體會不到。在澳洲的醫院裏工作,有標準的流程,該是誰的工作就是誰的,同事之間的關係很單純,年輕醫生可以和高級別的醫生爭論,目的就是為了病人,不摻雜個人色彩。高興就在這兒幹,不高興就換一家醫院,反正工作流程,治療方案,工資標準都一樣。沒人能左右你的前程,沒人能妨礙你掙錢。就這樣簡單的工作和生活。

 

說到這裏,我的觀點也顯而易見了。無論你選擇做什麽,選擇在哪裏生活,出國也好,海歸也罷,都沒有對錯,隻要自己覺得好就足夠了,不用看別人。其實,即便我老公在澳洲做了醫生,但因為是剛起步,收入不高。把收入的澳幣折成人民幣也還是趕不上國內有灰色收入的同行。可是別忘了,錢多錢少不是檢驗幸福的標準。我和老公結婚十幾年了,一直相依為命,生活美滿。我們不是有錢人,也不追求有錢人的生活,就踏踏實實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們也從來不缺錢。有一個現象,隻要是在國外能踏踏實實生活的中國家庭,幸福的多,離異的少。可是國內呢,家家防範,人人自危,小三兒小四兒滿天飛。一位國內的朋友一句話道出無奈:錢越掙越多,房越買越大,車越換越好,可幸福指數沒上去。我前麵說過: 到了澳洲之後,我的思想和思維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發現自己終於活明白了。是人就要對物質有追求,我也不例外。到澳洲後,在這個相對自由;平等的國度裏,我對於那些虛榮的東西追求的越來越少,我把我的人生重點放在了過日子上,盡情享受我們平常人的生活。我看到網上很多人認為,出國前在國內已經做到了某某職位,出國後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其實這再正常不過了。你到了別人的國家,享受著別人精心保護的自然環境,良好的社會福利,你還得讓人家把好職位給你留著。這事可能嗎?何況你在國內的職位也是一步一個台階的走上去的,到了國外,無論你多大年紀,無論你多有經驗,也都要從頭開始。隻要你肯踏踏實實的幹,憑著你在國內的經驗和能力,你會上的很快。就像我老公,同行們一眼就看出他不是一般大夫,可他在澳洲就得和年輕人一起起步。但他在國內積累的經驗的確使得他的起步高於一些年輕人。他的語言能力帶給他很多障礙,但也沒有完全影響了他的經驗和專業水平的發揮。無論如何,他做著他喜歡做的事。而且他一定會越做越好。

 

我想勸勸剛出國,還沒找著北的同胞,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放平心態,飯一口一口的吃,路一步一步的走,日子一定是越過越好。想想你到底想要什麽樣的人生,該留的留,該歸的歸。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人到中年時,我選擇了出國
  • 犬奴文化造成了“離中國人遠點”
  • 說說敏感話題: 個別韓國人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