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一年雜感27
想起來這一年在南京看的一些房,感到國內房市真有是瘋了。06年10月曾看過一個位於江寧的校區,號稱xx花園城,德國小鎮,離雨花台20公裏。被機場高速和將軍大道夾著,即使關閉門窗,仍然很清楚的感受到兩條幹道上汽車的呼嘯,就這還起價4000。過了一年,漲到6000多,據說南京祿口機場的員工都是一層一層的買。還有一個位於河西奧體的雙地鐵(目前隻有一條)樓盤,連續4棟近30層的塔樓,至少有一般的房子每天日照
轉眼到了08年,似乎房價要拐,有人說要暴跌。究竟是漲是跌,正反雙方還在激烈辯論。不過這次,好像連中央老大也看不過眼了。我不是專家,而且現在也已經不感興趣。但理智上,我認為不會跌,至少不會大跌。原因很簡單,政府一麵控製需求,同時更嚴格控製供給。中國房地產從來就沒有真正市場化。房產已經把城市居民,包括高校教師分成兩大階級。早幾年,趕上購買老公房的最後一班車,又買了大漲前的商品房的,如我身邊的很多同事,過得都很優哉。我在學校的通勤車上,經常聽到關於買車,出國自費遊等等。相反,這一兩年畢業,回國等新入夥的,單單這一項就把你抽幹了。你說,這TM國出的。
好,羅嗦房產好幾天了,有些兄弟早就不耐煩了,這個話題就此打住。我沒有評論,批判中國的房地產,因為這不是我的專業。我隻是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寫出來,希望為大家的回國大計做點參考。
回國一年雜感28
接著談談國內高校一般專業的教師收入情況,否則有兄弟說要變成小太監了。
老師的收入大的一般分一下這麽幾項:1,工資;2,崗位津貼(簡稱崗貼);3,課時補貼;4,科研補貼;5,其他的一些補貼。待我一一分解。
1,工資,這個其實隻占收入的一小部分,按你的職稱,學曆,工齡大致幾百到2,3000不等。據說,胡主席的工資也不過2000多人民幣。工資全國差距不大,往往艱苦地區的高些,可能也就高百八塊,沒什麽意思。當前正在搞工資改革,拉大差距。前麵提到目前的教師定級,就是象軍銜一樣的東東。比如教授分四級,工資差別最大有2到3倍,而一級副教授的工資不能超過4級教授的。但具體怎麽執行,好像還沒有定下來。
2,崗貼,這個是收入的比較大的部分,這裏的崗,就是下崗的那個崗。隻是現在這個是上崗。比如最先的長江學者就是一種崗位(10萬年薪),後來各省還有自己土造的什麽皖江學者(安徽),湘江學者(湖南)等等。中研院的百人計劃也和此類似:除了給個上崗正研的職稱,還有200萬人民幣的科研資助,不過聽說這幾年進的牛龜太多,現在隻給稱號,不給錢了。一般的,學校按你的職稱,資曆,聘你為xx崗位(可以和你的職稱不一致,也即所謂低職高聘和高職低聘),和你簽一個contract(一般2年或3年),發給你相應職稱的津貼,如果合同期滿,可以續崗,升崗,降崗,或下崗(就是解聘)。這個contract是學校起草的,當然對校方有利。崗貼在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甚至不同院係之間差別很大。一般來說,發達地區,牛校的高些,落後地區,破校的少些。當然,由於這幾年很多大學大建新校區,欠了一屁股債,有些牛校的崗貼也不多。比如,在南京的高校一般崗貼在每年1萬5-3萬之間,而重慶的就隻有一半了。崗貼並不是每月都給你,要扣大約30%,等每年的考核結束再決定是否發放。如果下崗了,當然就沒有這部分了。所以,收入的多少,很大程度看崗貼。不知道國家主席這個崗位津貼是多少?
3,課時補貼,就是上一節課合多少錢,這個和學校與地區也有關係,如西安和重慶的高校上一節課大約40-50人民幣之間,浙江的大概就90塊。我自己的我也沒搞清,下次問問。國內的一些研究型大學,比如海文和藍工,一般搞科研來錢更容易,所以老師多不願上課,學校一般強製性的規定教學工作量(這個後麵再交待);而一些破校,據說老師打破頭為多上課多掙錢。本來,教師講課,天經地義,是份內的份內,現在和金錢如此的掛鉤,就顯得有些太真理了。我本人性格開朗,有當老師的天分:在講台這麽一站,下麵黑壓壓一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那感覺真TM爽,而且聽眾越多感覺越好。上個學期講授本科生的《基礎物理學》(量子力學和統計物理部分),學生最後給了我88.93的高分評價(全校平均分85左右,物理係82分左右),我頗為得意。說真的,這是我第一次講課,還講的一百人的基礎課。
4,科研補貼。這一項越來越成為收入的重要一項,而且和準備回國的兄弟們關係密切。這一項收入又主要分兩種情況:1,科研經費提成,(科研經費的申請,我後麵再談)。各高校都非常重視科研項目和經費的申請,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排名,水平等。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搞到科研經費直接和你在學校的地位相關,就像舊社會的小媳婦,在婆家的地位就得看肚子爭氣不爭氣。比如四流水平的上海大學直接就把經費和職稱掛鉤,你要能搞來錢,什麽職稱都可以考慮。一般來說,在南京一些高校,科研經費的最多60%可以提現,目前國家自然基金的麵上項目大概3年20-30萬,差不多相當每年加了幾萬的工資。如果有經費,日子過得還是比較爽的,因為幾乎所有的高校對科研經費管理都不嚴,你可以買幾乎所有的東西,隻要拿出發票。現在基金的資助力度比以前翻番了,如果光買電腦,這錢還真不好花。一般學校會給你做個小金庫,幫你放起來,即使3年期滿後,你還可以有錢花。2,論文獎勵,記得以前海文每發一篇SCI論文,獎勵6千rmb,打到你的科研賬戶裏。很多高校直接就是現金,往往破校的高些。比如我在的學校大概 《Phy rev D》級別的每篇5千,南京師範大學是9千,而重慶的西南大學就到一萬了。據說有的破校采取影響因子*1萬,想想,一篇Science就值20多萬啊!各位如果有牛作,可要想好了!
回國一年雜感29
5,其它的補貼。這一項很龐雜,包括各種你想不到的補貼,比如我在的高校,因為剛搬到新校區,所以有個每月300元的交通補貼,但如果每月乘坐超過5次,則全扣。另外為了鼓勵大家上班,每天刷卡可以得到8元錢,如果足夠不辭勞苦,每月又能多500元。但新校區離本部30公裏,不堵車時單趟耗時50分鍾,最佳的還是放棄。這些收入一般算小錢,頂多cover學校食堂的夥食費。當然,有的補貼項目比起工資和崗貼也不算少,而且很微妙。去年中研院一個研究員給我show他的工資單(他每月總收入平均9千多),其中有一項地區補貼,他給我解釋說這是因為北京的生活成本高,所以多達2千多元。也就是說,越是落後,艱苦地區,物價越低,這個補貼就越低。推而廣之,如果有可能的話,去香港,東京,紐約工資,應該補貼更多。大家說,這是不是比較混蛋的政策--誰TM還願意去扶貧?難怪都打破頭往北京上海擠。
以上就是比較真實的高校一般專業陽光收入情況。下麵給大家看一擱東東,我再解釋一下。這個是兩年前西南某top40左右的綜合大學物理係主任寫給我的,
**************
....
1、聘為教授
2、提供100平方米住房,若要更大的,超過100平方米部分按學校售價付款
3、提供安家費10萬元
4、提供科研啟動費15萬元5、工資及獎金:教授工資(國家統一)、博士金貼:500元/月;教授崗位金貼:1000元/月;校教學科研獎勵金貼(如發表一篇SCI收錄論文1萬元/篇等)、院教學科研酬(45元/課時,帶一個研究生一學期20課、上一門本科或研究生的課80學時、根據獲得的校教學科研獎勵金貼,學院再折半獎勵)、院其它補貼(各學院不同,同一學院不同時期也不一樣,如本期我院教授、副教授6500元/月、講師4500元/月、助教3500元/月).
.....
******************
解釋如下:
1,如前文所述,是上崗教授,如要領證,還要經過幾個硬性考核。
2,如前文所述,需要指出的是,我後來從師弟那裏了解到實際情況和院長說的不太符合,倒不是他蒙我,院長是作科研的,學校複雜的條條框框他也不是很了解。
3,這個是真的,但後麵還要“張太醫論病細窮源”。
4,就是我說的各種補貼。但師弟說實際能拿到大約三分之二.主任是把寫文章,科研補貼也都算進去了。
實際上,按師弟的實際收入,是要低於同檔次東部發達地區的高校不少的。所幸,該校本來身處遠郊,沒有建新校區借債的壓力,學校房子也比較寬裕,周圍房價還不算離譜。建議大家回國可以考慮,建設大西南。我當初如果不是考慮家庭因素,肯定去了。該校環境優美,地處國家級風景區,號稱花園式校園,遠離主城,是個安心學習的好地方;加之主任也是中研院北京某所畢業的,可以算作同門,這幾年又收容了幾個在北京找不到工作的fresh PhD,也不至於太孤立。
回國一年雜感30 (某高校教師軍銜製草案)
前文書說到國內正在搞教師軍銜,有一處有誤:副教授隻有3級,沒有大校一級,特此更正。下麵轉貼一份教師定級的文件,大家自己打分,看看你自己能授什麽銜:
*******************
xx係2007年專業技術崗位推薦條件(討論稿)
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規定,崗位設置數,各專業技術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結合《xx大學專業技術崗位分級實施細則》及xx係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成就、學術影響、學術資曆等情況,製定本推薦條件。
一 、基本條件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遵守憲法、法律和學校的各項規章製度,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有集體觀念和奉獻精神,身體健康。
(二)積極承擔工作任務,履行崗位職責,任職期間能完成規定的教學科研及管理任務,近三年年度工作考核合格以上。
(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學術道德,治學嚴謹,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工作。
(四)已獲得擬聘崗位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年限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
二、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推薦條件
(一)正高級一級崗位 (大將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二)正高級二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上將銜)
1、不分任職年限,博士生導師,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
1)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2)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3)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4)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5)國家“973”首席科學家;
6)國家“973” 領域谘詢專家組成員
7)國家“863”領域專家;
8)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9)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0)國家科技三大獎第一獲獎者;
11)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以上第一獲獎者;
12)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以上第一獲獎者;
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第一負責人;
14)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已任正高技術職務12年及以上,博士生導師;近8年以來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麵取得了突出成就,具體要求為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已任正高技術職務5—11年,博士生導師,現承擔重要的教學科研任務,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學術影響,近5年以來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就,具體要求為符合以下任意二項條件。
1)國家級科技獎(前四位)或省部級科技獎一等以上獎勵(前二位);
2)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以上第一獲獎者;
3)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以上獎勵(前二位);
4)國家重大或重點科研項目(國家“863”計劃重大和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支撐]計劃重大和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重大和重點項目、國防創新和國防重點預研基金項目)負責人;
5)發表SCI收錄論文8篇或發表SSCI或AHCI收錄論文5篇或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論文2篇。以上論文均為第一作者;
6)8項以上授權發明專利的主要獲得者;
7)國家“863”專家組成員;
8)國家總裝備部專業組成員;
9)國內一級學會或國外重要學術組織的理事長或副理事長;
10)國家文科基地第一負責人;
11)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2)國家重點學科第一負責人;
13)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
14)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的指導教師;
15)國家精品課程第一負責人;
16)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第一負責人;
17)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
18)江蘇省“333工程”一、二層次培養對象。
3、任正高技術職務年限不滿五年,博士生導師,近年來從海外引進的拔尖人才,符合5-11年任職年限的推薦條件,並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者,可特別破格推薦;考慮部分學科的特殊性(例如體育、外語、建築、經管等),對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和學校建設等方麵做出突出貢獻者,可酌情放寬推薦條件。
以上均為正高級二級崗位的推薦條件,凡符合上述條件者均可申報推薦。在崗位數批準後,是否聘任由學校聘任委員會根據崗位指標及被推薦者的業績和表現決定,本條件僅適用於本次聘用。
(三)正高級三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中將銜)
1. 不分任職年限,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
1)國家級科技獎(前四位)或省部級科技獎一等以上獎勵(前二位);
2)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以上獎勵(前二位);
3)國家重大或重點科研項目(國家“863”計劃重大和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支撐]計劃重大和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重大和重點項目、國防創新和國防重點預研基金項目)負責人;
4)8項以上授權發明專利的主要獲得者;
5)國家“863”專家組成員;
6)國家總裝備部專業組成員;
7)國內一級學會或國外重要學術組織的理事長或副理事長;
8)國家重點學科第一負責人;
9)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
10)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的指導教師;
11)國家精品課程第一負責人;
12)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第一負責人;;
13)江蘇省“333工程”一、二層次培養對象。
2、任正高技術職務10年及以上,教學科研係列教授或在本學科領域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學術影響的學術骨幹。
3、任正高技術職務4—9年,省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省級以上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部科技獎一等獎以上主要獲獎人或省部級人文社會學科領域最高研究成果獎獲得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以上獲得者,文科基地負責人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工程中心負責人、省部級重點學科的首席科學家、教育部相關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省級(國家二級)以上學會主要負責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的指導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江蘇省“333工程”三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選者、優秀“雙肩挑”人員等。
4、近年引進的少數拔尖、傑出人才,可以適當放寬推薦條件中任正高技術職務年限的要求。
(四)正高四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少將銜)
勝任學校教學、科研、實驗等正高技術崗位工作,並較好地完成了本崗位工作任務者。
三、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推薦條件
(一)副高級五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上校)
1、專業技術崗位任副高職務10年及以上,承擔重要的崗位職責並發揮重要作用者。
2、在專業技術崗位任副高職務5-9年,承擔學校重要的教學科研職責,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取得一定的學術成績者,如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以上獲得者;省部級科技獎二等獎以上獲得者或省部人文社會學科領域最高研究成果獎的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333工程”三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選者,教育部學術新人獎、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學校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獲得者、省級優秀碩士博士論文的指導教師、文科基地負責人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工程中心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或麵上項目、學生網上評教最近4次均排全係前5名並且曆次排名均位於全係前10名者等。
3、對於取得突出成就的優秀青年教師,可以適當放寬推薦條件中的任職年限要求。
(二)副高級六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中校)
1. 不分任職年限,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
2)入選xx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教學科研資助計劃;
3)學校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獲得者。
2、任副高職務7年及以上,並較好地履行崗位職責。
3、任副高職務3-6年者,但承擔了學校重要的教學科研職責,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取得一定的學術成績,如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以上獲得者、省部級科技三大獎三等獎以上獲得者或人文社會學科領域最高研究成果獎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333工程”三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選者、教育部學術新人獎、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學校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二等獎獲得者、博士生指導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或專項項目、學校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三等獎獲得者並且學生網上評教最近4次均排全係前5名等。
4、對於取得突出成就的優秀青年教師,可以適當放寬推薦條件中的任職年限要求。
(三)副高級七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少校)
勝任學校教學、科研、實驗等副高技術崗位工作,並較好地完成了本崗位工作任務者。
四、中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一)中級八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上尉)
專業技術人員中取得博士學位3年及以上或非博士任中級技術職務5年及以上者。
(二)中級九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中尉)
專業技術人員中取得博士學位或非博士任中級技術職務2年及以上者。
(三)中級十級崗位的推薦條件 (少尉)
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中級技術職務並能履行崗位職責者。(以下算士官)
五、初級專業技術崗位任職條件
初級一級崗位(對應崗位工資技術十一級)
初級二級崗位(對應崗位工資技術十二級)
初級三級崗位(對應崗位工資技術十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