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英國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沒落的

來源: 李老頭. 2014-05-04 05:53:2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906 bytes)
回答: 【英國的榮耀】投資英國insight7772014-05-04 05:47:52

本人最近學業上產生了一點點變故,科研重心在老板的壓力下發生了轉變。因此心情有點不爽。因此寫點東西來發泄一下,現在寫的這個係列是關於未來基礎科學研究發展趨勢的,初步打算寫一個係列:帝國夕陽,羅馬困局,紅色迷霧,黑金過山車。(大家可以猜一猜都指的是什麽國家,猜到無獎)。不過不管怎麽說,我的科研壓力還是挺大的,所以不保證填坑的速度,勿催稿。

  在開始正文之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我先要澄清幾個問題。首先本文所討論的科學研究指的是理工科基礎研究,即一些旨在提高相關國家技術水平,探索人類知識邊界的研究活動,這種研究活動有一個突出的共性就是研究與現實應用距離遙遠。另外這些前沿探索性研究多半風險性極高,失敗乃是家常便飯,耗時極長,有些問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仍然不能給出明確答案(甚至很多時候經過幾十年,連一個思路是否能成功都不確定),糜費甚多。為了讓讀者更好的了解“理工科基礎研究”的含義,我選擇幾個例子:物理中的深空探索,物質微觀和宇觀結構研究,數學中的數論(尤其是與密碼學無關的方向),生物學中的非哺乳動物模式生物研究,設計生物學等。化學中的量子化學,工程學上的聚變堆,激光氣流控製等。

  其次,就像數學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我也想提出幾個“公理”,作為本文的支撐。

  第一,基礎科學不是必需品,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特殊需求,至少是可以短期內沒有基礎科學研究的。世界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在本國內沒有門類齊全的基礎科學研究機構,這些國家照樣可以正常發展。

  第二,基礎科學研究對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沒有直接作用,基礎科學研究能為一國高科技含量產品的研發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富國往往有較大的基礎科研投入,但基礎科學不是富國的必要條件,沙特非常富裕,但沒什麽基礎科學能力,相反前蘇聯有極其強悍的基礎科學能力,但其科技工作者仍然要和所有人一起排隊買麵包。

  第三,支撐強大基礎科學能力的是充足的經費和大量高水平研究者,所謂體製能產生一定影響,但其影響力遠不如經費和人員限製。有些人認為中國科研落後是體製問題,但他們無法解釋為什麽政教合一的沙特,大街上不能抨擊資政的新加坡能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所。

  第四,建立一個世界一流的科研基地需要大量經費和很長時間,但摧毀一個科研基地隻需要短短幾十年,沒有充足的經費和足夠的人員,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會飛速下降,蘇聯解體後,科研體製崩壞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曾經星光璀璨的蘇聯科學院轉瞬之間灰飛煙滅,俄羅斯經過20年的努力,仍然不能將其恢複到蘇聯解體前的水平。

  最後科研高度複雜,一般大眾極少具備參與科研決策,評估科學進展,理解把握科研方向的能力。從某種程度上,科研和科研決策是由極少數人參與的小眾遊戲。最後,科學研究是一種結果和邏輯的專製,在這種專製下,一個學說無論有多少人支持,或者支持者具有多麽大的權力,沒有實驗結果支持都不能被稱為科學。民意和權貴可以不支持自己不喜歡的學科,甚至肉體消滅他們不喜歡科技工作者,但這隻會限製相關領域的發展,不會使實驗結果改變為他們想要的。

  

  從二戰結束以後,英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就呈現出一種穩步倒退的狀態。這種倒退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英國自二戰後放棄了獨立發展國防工業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的方向,從而使得英國基礎科研的人才培養和經費投入都呈現出逐漸萎縮的趨勢。其次英國特色的工黨-保守黨輪替也加重了英國科研萎縮的速度。最後,工黨搞出來的食金獸NHS也在吞噬公共開支方麵起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證NHS經費已經成了最高級別的政治正確,倒在它嘴下的不僅僅是基礎科學,還有教育,國防,外交等等。

  蘇伊士運河事件後,與堅定不移的發展國防科技以支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法國不同,英國選擇了緊跟美國,積極履行北約成員國義務的外交政策,這使得其國防高科技研究項目顯得多餘。工黨60年代的國防政策白皮書終止了英國獨立研究軍用飛機的曆史,使得一係列軍用飛機公司和他們的空氣動力學,彈性力學研究項目下馬。

  1958年(感謝天堂風暴網友提供信息)美英核交流的恢複和北極星潛射戰略導彈的引進,終止了英國自己的戰略導彈計劃,相應的特種高分子材料,高能X射線物理學等一係列科學失去了用武之地,逐漸消亡。等到80年代保守黨上台,鐵娘子力圖縮減公共開支,減少科研支出,成功阻止住英國當時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學研究搭上基因工程革命的東風,最終被美國拋下。雖然英國也曾經試圖通過歐洲合作的方式,通過協和客機,空客,歐洲戰鬥機,地平線驅逐艦等計劃,采取項目牽引的形式保持甚至發展相關學科的基礎研究能力,但是相關項目的發展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而發展緩慢,道路曲折(如歐洲戰鬥機和地平線驅逐艦)甚至受到威脅(如羅羅的JSF替代發動機F136的發展計劃)。

  可以說,如果以26型護衛艦,F136和CVF為代表的牽引性項目遇到困難或者後續無人的話,英國將失去工科基礎研究的最後製高點。保守黨政府對理科牽引性項目也沒有任何仁慈,EPSRC的新海洋科考船已經隨風而去,伴隨它的消失的還有英國物理學家期盼已久的新加速器。對於理科某些方向來說,新的大型實驗儀器是成功的關鍵,至少四年沒有新大型儀器將使英國很多領域失去競爭力。

  

  喪失了牽引的英國基礎研究,麵臨兩大問題。第一就是經費減少。按照英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新預算,英國向高等教育的投入將減少40%,其中理科高等教育投入保持不變,而文科高等教育將完全市場化,由學校通過學費籌集資金(是不是聽上去很耳熟?)盡管理工科的教育經費得到了名義上的滿足,但是文科教育的巨大開支仍然需要提高包括理工科基礎研究專業在內的所有學生用更高的學費支付。畢竟英國人再窮也不能弄出個“牛津郡理工大學”。

  這必然會嚴重影響英國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同時英國負責分發人文學科經費的Council經費也將大幅削減。負責分發理科科研經費的Research Council經費名義上保持不變,大型儀器和基建投資將減少三分之一到一半。考慮到英國現在的CPI大約在4%左右,四年後英國理工科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購買力至多相當於現在的85%。科研經費的減少對於英國基礎科學研究的損害是巨大的。最直觀的,科研投入減少將降低經費申請標書的中標率,甚至達到一種非常危險的境地。按照美國科研資助人的經驗,中標率在20%時科研工作者普遍比較樂觀,當中標率降低到到15%時競爭就非常激烈,如果降低到10%以下,運氣和評委的態度就成了關鍵,這時將比較難以保證科學工作者不采取一些非常規行動來為自己爭取優勢。另外,在這種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英國資助機構也開始調整資助方向,將更大精力放在“可評價”的更貼近應用的項目上。

  英國工程學和生物技術的主要資助人EPSRC和BBSRC分別修改了他們的資助方向,將重點放在可以轉化為實際成果的研究上(“可測量”的成果),英國政府也在討論修改對大學的資助模式,將科研成果轉化作為評定大學資助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這種思潮下,MRC甚至關停了自己一些沒有什麽明顯應用價值的研究組,如在愛丁堡大學的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這對於科研工作者士氣的影響難以估量,人去樓空的景象對人的震撼非常之大。這種結構性裁員所造成的人員斷層,以後將非常難以恢複。

  英國科學麵對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人員不足。理工科基礎科研是冷門專業,而冷門專業招生困難,人員維持困難是全球性問題,以至於BruceAlbert在2010年12月的Science上發文提出:不能按照考生意願來決定專業規模。英國目前的最大問題就是本地學生不願意投入理工科基礎科學研究中,出現了科研人員的空心化。作者最早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因為作者發現自己研究所裏的同行名字很多都不是英語,非常難念。後來經過一些觀察,發現研究所中外國人占相當一大部分,尤其令人不安的是,研究所裏的英國本地人往往不是教授就是技術員,博士生和博士後非常少,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將越來越依賴於外國科技人才來運行支撐本國的基礎科學機構。這種情況下,英國必須能夠從海外獲得足夠多的各級科研人才,否則其科研機構將無法正常運轉。

  然而,目前英國的政治形勢表明,英國必然大幅縮減海外移民數量。現有的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提出將非歐洲經濟區(EEA)來源移民數量削減到其上台時的十分之一,並且限製來英國學習的非EEA居民留英工作。英國科學界和活動集團(如CASE)對此進行了抗議,但是這種反對怎麽看怎麽像日漫中的“蹭得累”,是那樣的軟弱無力。因此未來英國科研隻能依賴於EEA內的人才。可是EEA這個概念本身就處於嚴重的危險當中。EEA內人員自由流動的前提是EEA各國人民有相似的生活水平。然而現在歐洲某些國家的失業率高企,政府福利支出超過承受能力,處於崩潰的邊緣。很多人提出應該解散歐元區,允許這些國家貨幣自由貶值作為應對。實際上,自由貶值貨幣將導致這些依賴進口的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暴降。(參考蘇聯解體後的情況)這將導致這些國家人民湧出祖國,尋找就業機會,對西歐工業國造成重大衝擊。目前愛爾蘭的移民潮已經顯示出這種危機的現實性。一旦這種流動性喪失,英國的科研就將麵對後繼無人的窘境。

  


 

 
綜上所述,目前英國基礎科研處於比較困難的狀態。對於英國科學,最好的前景莫過於英國快速走出危機,政府恢複科研投入;同時歐洲經濟快速複蘇,維持歐元區和EEA人口自由流動,為英國科研提供大量人才。但是這種情況很難發生。中等的前景就是英國政府控製CPI,使得科研經費縮水速度降低;同時歐洲大陸的德國和法國加強投入拯救西班牙,維持歐元區和EEA人口流動。這樣英國科研將緩慢而持續的縮減規模,“光榮衰退”。但這需要德國和法國付出很大代價穩住歐元,債券市場也不能有較大波動,有一定風險。最差的前景就是英國陷入持續較大幅度的衰退,同時EEA因為西班牙問題崩潰,人口停止自由流動,甚至各國開始清理外來人口。那時的英國科學就將徹底成為曆史名詞。不管怎樣,英國科學在未來幾年都要麵臨很大困難,所以強烈建議任何準備來英國留學或者訪問的人都要慎重考慮。

  PS。這篇文是去年寫的,考慮到第三篇一時萬會寫不出來,我就決定先發出來,畢竟答應過某人。現在看有些內容已經有些過時了,(比如SDSR導致CVF的削減,F136項目的終止,成文的時候它們還有一口氣呢)。但是整體來講本文所述的絕望情況還是存在的。最近有同學對於一個非常偏門的問題提了一個實驗方案,老板回答:“有意思,但是沒錢。”我不禁想,如果LMB的創始人對著他的第一個博士和博後也說出這句話,世界也許將會不一樣吧?

本篇文章來源於 www.xilu.com 原文鏈接:http://www.xilu.com/2011/0504/news_610_156302.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