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公安局:“大巴人質劫持案”, 回溯當日,陳傑人在周二下午3時警察開槍之後片刻即已通過微博表示擔憂,“那是人員密集的公交車上,應當盡量避免開槍”,兩小時後更是更新博客,引用一年前菲律賓歹徒劫持香港遊客所乘大巴事件為例,批評“特警的開槍有過急之嫌”。不過,在根據次日《現代快報》報道察覺“人質重傷,劫匪輕傷”的細節後,這位身居南京的中國政法大學法製新聞研究中心研究員終於明白,“昨天官方的消息說,沒有人質受傷。今天看來這是謊言,不僅人質受傷,而且受傷在劫匪之先,並比劫匪更重。” 事實上,這一天的《新京報》也已經在報道中直言“兩大疑問”:“既然四人到來在警方的預料之中,為何警察查車時不能采取隱蔽行動,以防驚動犯罪嫌疑人?”;以及根據龍虎網官方微博和南京警方通報中的差異產生的問號,“劫犯以外是否有人受傷?”從安徽趕來的《合肥晚報》記者更是引述受傷人質家屬的抱怨(“特警開槍誤傷了我女婿……他們也不讓我說”),以及微博用戶對南京市公安局官方發布消息的質疑,文中寫道:“‘被劫持的那個人好像臉上中槍了,送來的時候滿臉都是血,現在還在手術室。’當天23時許,江蘇省人民醫院一名值班護士告訴記者。” 陳傑人那篇《一次並不成功的解救人質行動》最終發表在了當天上線測試的人民網江蘇視窗上,由其斥責“警察的麵子淩駕於公共安全之上”,還化作了昨日《新京報》上的白紙黑字《南京劫案:解救行動不能算“成功”》。這份京城媒體更刊追蹤報道,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警體戰訓部副主任尹偉稱,“解救人質時,要以保證人質安全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警方開槍擊中人質,這次營救就可以算作失敗了。” 在受傷人質的家鄉安徽,《新安晚報》把昨天大半個頭版都用來刊登家屬擦拭淚眼的畫麵,標題直接宣布《警方承認誤傷人質》,據其報道,南京市公安局一工作人員已向家屬致歉並稱可以申請國家賠償,承認“事發時狙擊手一顆子彈穿透了人質李全朝的臉頰並擦傷了劫匪脖頸”。不過,這份安徽暢銷報紙不肯罷休,配發兩篇義憤填膺的評論,《文過飾非的“安全解救”需向公眾道歉》、《南京人質解救,居然奢談成功》。 經由門戶網站轉薦,這些報道和評論在江蘇以外的媒體上升溫,《京華時報》今晨即以頭條位置斥責《南京人質事件真相不該被劫持》:“真相不是警方主動公開的,而是記者像擠牙膏一樣慢慢擠出來的。民眾議論嘩然在情理之中……對此,有人調侃說歹徒比較‘仁慈’……公眾對南京劫持人質事件的種種揶揄或反諷,可視為公眾為解救真相而引發的走火。警方承受的指責,主要是在為自己的隱瞞行為,而不是解救行動的失誤買單。”文章批評南京警方官方微博對這一事件的說明還隻停留在“兩名人質安全解救”這句話上,“在公開真相方麵,當代技術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麵,它需要停下來,等待相關部門遲緩落後的意識和思維。”央視網除了用專題討論《 南京劫持案:左右為難的“槍殤”》,亦推王石川之論《 人質事件報喜不報憂,虛驕的權力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