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租房並不知道這邊房子麵積是如何被蠶食掉的,第二次租房才避免了許多陷阱,所以有機會就提醒一下後來人,自認為這樣做沒什麽不妥,不過您老人家和寫大小看不下去。當然啦,您也未必是針對我,畢竟還有那個在香港的新加坡人,還有個喜歡澳門的朋友,我們幾個人在一起聊兩句,分享一下共同的看法,被您套上了“心理扭曲”“可憐人”的帽子。就這麽幾段話就給配上這麽高的帽子,不知道香港有多少人在您眼裏都是“可憐人”?!
恰好前天還和我太太聊,問長毛和曾蔭權誰晚上睡覺睡得好,我太太就說是長毛,因為他雖然整天批評香港這個那個,但他說自己想說的,坦坦蕩蕩,反過來曾蔭權就不能批評香港,有什麽都得壓在心裏,又老是被別人批,有次曾蔭權就跟一香港高僧訴苦說他內心非常苦悶,另外一次他特意對媒體講“我晚上睡得著覺”,有點此地無銀的意思。
這是我們家的看法,您呢,可能不這麽想,可能會覺得長毛非常心理扭曲,非常可憐。
送點心理學的資料給您看看,太長了先寫個摘要“看到不爽的事情就說出來,和朋友分享,說完就爽了,壓在心理長期會對身體不健康”(當然啦,如果您從小到大從來沒有遇到過不爽的事,每時每刻都笑哈哈,那就恭喜,下麵也不用看啦。不過真要如此的話,“扭曲”啊,“可憐”啊,“可恨”啊這些詞也就不會出現啦)
其實每一個人自出生之後,人類社會透過其親人、長輩、老師乃至各類人物,將各種價值觀與行為方式,例如做人要追求成功,要獲得金錢與權力,要有責任感,要努力,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等,都強加到每一個人的內心中,並形成一種強大的力量。將心靈深處不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衝動與想法,都統統壓抑下來。
而每一個人內心的衝動與想法,也同時會形成一股強烈的反抗力量,不斷地對抗這種社會的壓抑力量。
於是,人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這兩種力量的對抗博弈中尋找平衡。有時候外界的力量占上風,這個人就會是各類“成功學”的努力踐行者;但如果內心力量占上風,這個人就會顯得自我中心甚至“離經叛道”。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其實就是將這兩種力量都能夠調整得非常好,互不矛盾與衝突。但如果其中任何一種力量壓倒另一種力量,都不會是好的結果。
人的內心也是如此,如果將潛意識中所有的負麵感受都扼殺在搖籃裏,那麽,剩下的,其實並不是美好的世界。相反,有可能在短時間的效果背後,隱藏著長期的危害,人的心理也會變得越來越扭曲。
據現代醫學的調查,最壓抑,最不善於宣泄和表達不良情緒的C型性格,竟然是腫瘤等惡性疾病的一大心理成因。(C型性格的C就是取Cancer(癌)的第一個字母,有調查表明,60%以上的癌症患者都是C型性格)。
作為二十世紀兩位偉大的心理學家,也是心理谘詢理論的創始人,無論是弗洛伊德,還是榮格,在其理論中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盲目的壓抑其實是各種心理問題的起因。隻不過在弗氏的觀念中,更注重性的壓抑,而榮格則更關注到人性中諸多陰暗部分所組成的陰影。
在榮格的理論中,一直不主張人們盲目地壓抑陰影,而是注重於釋放、麵對與轉化。
將陰影視為朋友與夥伴,平等地接納,讓痛苦與煩惱有一個宣泄的途徑,就像大禹治水,從堵到疏,一字之差,效果卻完全不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抱怨其實也可以是一種美好的宣泄方式。
隻要方法得當,適度的抱怨對於負麵情緒的釋放,其實是蠻好的一件事。
大家在這裏可以來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
當下一次遇到煩惱與不開心時,首先對自己說,嗯,我不能抱怨,根本不要想這件不開心的事,而盡量想開心的事情,就足夠了。等一段時間後,看看效果會如何?
其二,是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找一個好朋友,好好交流一下,將自己的煩惱與痛苦都統統說出來,朋友隻需要聽與讚同。看看效果又會有什麽不同?
抱怨通常是向朋友傾訴與求助的信號,獲得他人的理解與支持,這本身也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諱疾忌醫,隻會給人帶來更多壓力和不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