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做一回“神經浪遊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345c00100ha0h.html?tj=1
我也做一回“神經浪遊者”
2010-4-4 17:34
床頭的書桌和壁燈
記得第一次見到膠囊公寓這個概念是在《神經浪遊者》上。偉大的威廉·吉布森,Cyberpunk的經典之作。讀這本書記得是在2000年吧。老實說書的結局是什麽我現在一點兒都記不起來了,不過印象最深的就是小說的一開頭Case在千葉租住的膠囊公寓——當然書裏稱為“棺材”,我 覺得那真的很Cool,到現在仍然這樣覺得:
“白色玻璃纖維棺材放在工業腳手架上,一共六層,一邊十間。……他朝第三層的九十二號走去,加寬了格柵的天橋在他腳下晃動。每間棺材三米長,橢圓形的門一米寬,近一米半高……”
到後來我才知道,在吉布森寫這本小說的時候,這種膠囊旅店已經存在了,就在日本。而現在我正坐在第一批中國版的膠囊公寓裏,參加新浪網組織的試住活動。我已經活了快30年了,還沒做過什麽比較Cool的事,我想這回我能做一次了。
好吧,讓我來總結一下我現在的處境。房間是全新的,很明顯沒有任何人住過,因為桌上還蓋著一層裝修導致的白灰,這讓我過敏性的鼻子稍微有些抗議。不過房間確實很Cool,和我想的一樣。淺色的塗料、舷窗形的節能壁燈、整齊的接線盒、漂亮的防盜門,還有頭頂金屬網和防盜門上不鏽鋼窗柵的閃閃發亮的感覺,都很後現代,感覺不錯。我聽他們說有人不喜歡金屬網和防盜門上的鋼柵,認為像監獄,但在我看來完全沒這回事。相反,我認為那正是最Cool的部分。
和Case的公寓比,尺寸要稍微短一些,關上門的話我想可能有兩米多,也許是2米2——明天我要找把尺子來量量。不過床頭的電腦桌,也就是我正在使用的這個東西,占了有半米。而我的身高是1米7。所以現在我躺下剛好頭頂著門,腳頂著桌子。當然,桌子底下是空的,腳可以伸到裏麵去。所以就像他們說的,一米九的人也是可以住下的,隻是桌子底下就不能放東西了。至於高度,我猜床的高度大概是40厘米,因為按照設計應該是要讓一個中等身材的人坐在床上腳剛好垂地。而床麵到頂部金屬網的距離大概是一米六,因為即使以我的身材也必須低著點頭才能在床上站起來。不過至少比Case那間高。而且床底下還可以放東西。至於寬度,他們歧視胖子,所以給了我一間寬的,給定的數據的一米二寬,不過我還沒有實測。據說明天還會有個女孩過來,本著女士優先的原則,胖子可能會把寬的讓給女士,然後搬到那邊稍窄一些的膠囊裏去,那裏的寬度據說是70幾厘米。
電氣設施配置如下:兩向開關兩個,三向開關兩個,有線電視接口和網絡接口各一。有線電視就不說了,反正我現在也沒有。網絡還沒開通,這可不太好。所以我寫的這些東西恐怕要等到明天——實際上應該說是今天白天才能發上去了。另外還有個問題,雖然牆上設計了接口,但桌子隻有這麽大,在我看來或者擺一台電腦,或者擺一台電視。當然,如果電腦隻用筆記本那倒沒問題,不過像我以前的習慣那樣開著電視上網恐怕就做不到了。
基本數據就是這樣。至於其他的,我首先要說防盜門很漂亮,而且有兩道鎖,一道是上下的,另一道和普通防盜鎖一樣是橫向的,以這種檔次的小公寓來說,絕對算得上固若金湯了。牆壁雖然接近白色但並不是玻璃纖維的——這又是一個區別,而是石膏板,不過刷了塗料,摸不出石膏板的質地。還有頭上是一層網眼有拳頭大的金屬網,我喜歡那質感。就像之前說的,床頭可以放下來,這樣就留出了一個放腿的窟窿。不過我認為如果在窟窿下能放上塊毯子就好了,畢竟我沒有穿鞋上床的習慣,所以如果我既想把腿放進窟窿裏讓自己舒服一點,又不想光腳踩在床底的地板上,那就必須每次都提著鞋上床,這似乎有點滑稽。另外如果我真的是打算坐在床板上用電腦,那麽我認為這個電腦桌的鍵盤位置設計的有點高。當然這隻是我個人看法,畢竟我不是學人體工學的。還有,現在床腳是頂著門的,我認為如果能夠往裏縮20厘米,在床和門之間留下一塊地方會更好些。這樣不但坐在床上穿鞋和脫鞋很方便,而且這會讓我至少可以關上門以後再脫鞋。考慮到將來租住在這裏的可能以年輕男性居多,這樣的一個改進的優勢在物理上——好吧,也許是在化學上或生物學上——應該還是能看出一些的。
現在盤點一下我的裝備:首先鋪蓋方麵,我有一條床單、一條棉被和一個枕頭。我並不害怕硬板床,所以沒帶褥子。不過為了能夠把床掀起來放東西,床板被設計成了兩節的,並且中間有個棱。所以在沒有褥子的情況下,我今晚可能不得不忍受一下挨硌的滋味了。其他東西還包括:老式手提電腦一台——電池和光驅已失靈;網線一根、USB無線網卡一塊——雖然現在都派不上用場;2G容量U盤一個——存放著我近期的所有工作;移動硬盤一塊——存有一些大部頭參考資料以及可供解悶的電影和卡通若幹;“隨易通”一個——這是用來在單位以外瀏覽內部數據庫的數字證書,不過因為網絡不通,完全用不上;有照相功能的手機一部 ——我剛剛用它拍了兩張照片;手表一塊;身上穿的衣服,其中包括厚外套一件;因工作需要近期正在精讀的英文文獻一部以及讀書筆記一本;中文版《神經浪遊者》一本;記事本一個;便箋紙若幹;各種筆數支;幹淨手絹兩塊;毛巾兩條;濕巾一包;牙具一套——包括一個水杯,可用來喝水;拖鞋一雙。
我現在缺少的東西,首先是一個衣架,用來掛我的外套。衣架可以掛在屋頂的金屬網上,這不成問題。另外如果打算常住,我還應該把剃須刀帶過來。其他的還需要一邊主一邊想。
最後說說我不太滿意的地方,這地方外部環境不太好。樓道裏有些髒亂,晾的全是衣服,相應的腳底下的積水也很多。洗漱間是全樓道公用的,有點像大學宿舍,但更小一些。樓裏沒有洗澡的地方,據說樓邊不遠有公共浴池。當然這對我來說無所謂,實在不行還可以回市中心去洗。廁所也在樓外,是一座比較簡易的蹲坑式廁所。我不知道該說可怕呢,還是親切。因為在市內已經好幾年沒見過這樣的廁所了,所以乍一看確實讓人有些不習慣。不過小時候我們家胡同的廁所也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對我來說衝擊力也不是特別大,甚至就像校園民謠和高曉鬆一樣,讓人有懷舊的感覺。不過話說回來了,這並不是膠囊公寓本身的錯,還是應該區別對待的。而且如果過得不那麽講究的話,這些其實算不上大毛病。以廁所來說,回想一下,我生命中的前二十年還不是蹲在這樣的廁所裏拉過來的,天天上幹淨廁所也不過是最近幾年托奧運會的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