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康說的這些東西,都是現在大學本科的投資課基礎的入門知識,在共同基金這塊學術界早已經形成了共識(要知道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一來很多人讀大學也沒上過投資課,二來大部分人不願意相信自己買賣股票長期隻是虧錢,三來出版商也不願意出版這類書,書店賣的都是如何短期致富的書。所以在投資上麵大部分人都是吃虧的。
學術界都是講要100%買入成本最低的指數基金,然後等上至少20年甚至30年,但這招在熊市的時候不成立(比如過去10年這招就不如直接存定期),熊市賺錢的手法,共同基金由於法律規管不能采取,隻有不受監管的避險基金可以采取。
更多的我懶得展開講了,要講清楚也不容易,刁康寫的已經促進到了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利益衝突,但可能刁康也沒意識到我提到的監管限製基金經理這點。要想了解更多,大家把商業周刊推薦的十本投資必讀書看完就完全明白了(讀書太花時間,給大家推薦一個台灣人的博客,叫做綠角財經筆記)。
我就提供兩個數據讓大家知道,一是超過40%的投資基金經理在匿名問卷裏麵承認他們自認不夠資格幫人理財,關於這方麵的知識學術界在60年代就已經掌握了,接下來40年隻是在反複證實這點。二是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金融知識的掌握也是驚人的差,差到不可想象的程度,而這點呢,學術界隻是在最近幾年才發現,過去學者都是假設投資者都是很聰明的。然後在90年代發現投資者會犯一些共同的錯誤,但還是假設他們對金融知識基本掌握了,沒人真的去了解(問卷調查被認為是很低級的做學問的方法)知道2000年以後才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無論什麽國家,對最基本的入門金融知識都沒有掌握。(當然本版的都是聰明人,應該是例外)類似的研究以前香港也沒人做,也沒人給投資者講,直到迷你債券,Accumulator出來大家才發現原本精明的香港人那麽笨。在Accumulator上虧錢的多數是本地富豪,手下養了許多理財顧問。
大家可以測試一下,兩個投資,一個是每年穩定賺5%,連續十年,另外一個是有五年每年賺15%,另外五年每年虧5%,不做計算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哪個。
為什麽長期大部分人都會虧錢,因為股市本質是個負合遊戲,有人賺就有人輸,還有一部人是被政府和基金經理不管是賺還是配地拿走了,這個遊戲短期內有人可以賺很多,但長期裏就基本會賠掉,理解了上麵兩個投資最基本的道理就明白了。
可能有人問巴菲特為什麽那麽厲害,我給你三個回答,第一,比巴菲特厲害的人還有一些,隻是這些人平頭老百姓99.99%的人都不知道,他們也不想別人知道,因為他們不被監管的前提就是要隱姓埋名,不做廣告,第二,巴菲特的投資手法,其實非常非常複雜,但是巴菲特給世界最大的誤導就是他反複講他的方法非常簡單。誤導成千上萬的人以為自己也能成為巴菲特第二。比如巴菲特總是批評金融衍生產品,其實他自己就買,玩得比誰都好。最最關鍵的一點,是巴菲特賺錢的許多手法,是法律規定共同基金(強基金)不能玩的(巴菲特搞的不是共同基金),和上麵提到的一樣。所以共同基金的經理也是沒辦法,法律規定加上刁康講的傭金收入,熊市他們也會買入會跌的股票(如果熊市跌20%,他隻跌了18%,法律上他就是贏家,可以領取大筆獎金),而不是轉為現金保本。第三,巴菲特可以創造bubble,他買什麽什麽都會漲。
當然巴菲特給投資者講的95%都是非常正確的道理,但另外那5%他如果肯講,這個世界大部分人就知道自己沒可能成為巴菲特第二了。
最後再說兩句,就是比巴菲特還厲害的那幫人,比如Soros,他們一來是可以不受監管,可以玩基金經理不能玩的,二來他們都是投資頂尖級的高手(比如Soros,他對世界的理解比學術界超前了四十年),如果你覺得自己打籃球打不到喬丹的水平,提足球踢不到馬拉多納的水平,那你就別以為人家隻是運氣好,三來這幫人裏麵一部分人用到的投資技術,是和登月一個級別的,如果你意識到你拍不出阿凡達,用自家電腦搞不出變形金剛,那你就能理解為什麽有一群人手上的技術可以在股市上牛過巴菲特了。
上麵隨手而寫,有些地方寫得不太嚴謹可能會造成誤解,有好問題我可以繼續補充。
寫的不錯!補充幾句
本帖於 2010-03-21 15:32:54 時間, 由版主 fm881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