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共產黨中央51特別秘密行動組

緬共史略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馬克思主義才傳入緬甸,非馬克思主義的各式社會主義思想也傳入緬甸,對當時反英獨立的青年深受影響。1939年8月15日,一些“德欽黨”(即後來的我緬人協會)內的激進分子德欽丹東、德欽索、昂山、德欽巴欣、吳登佩敏等人在印度共產黨的幫助下成立“緬甸共產黨”。昂山當選為第一任共產黨總書記,不久由於昂山忙於別的事務,與共產黨漸次疏遠。

1940年至1941年間,德欽丹東、德欽索等人被捕,緬共無形中陷於瓦解,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暴發,1942年1月日本軍隊從馬來西亞和泰國侵入緬甸,德欽索出獄,恢複了共產黨的組織,任第二任緬甸共產黨總書記。

1944年8月,緬共、“緬甸國民軍”(昂山為首)、“緬甸人民革命黨”(即緬甸社會黨前身)等抗日團體,秘密組織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緬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

1945年緬共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推舉吳登佩敏為緬共中央政治局書記,並通過了在緬共推行美國共產黨白勞德路線的“和平發展路線”。

1946年3月,由於清算白勞德路線造成緬甸共產黨內部第一次大分裂,德欽索與其它七個中央委員脫離緬共另行組織紅旗共產黨,德欽索任紅旗共產黨中央總書記,緬甸共產黨則重新組成新的中央,選舉德欽丹東出任中央總書記(後改稱中央委員會主席)。

1946年10月,緬共因同昂山(此時已經完全脫離緬甸共產黨)及社會黨份子政見分歧,緬甸共產黨決定退出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緬甸獨立後,緬甸共產黨堅持反對吳努政府,1948年8月,吳努政府向緬甸共產黨全麵進攻,緬共被迫轉入地下,並開展武裝鬥爭,同時轉入武裝鬥爭的有紅旗共產黨、人民誌願軍和一部份國防軍。

1949年3月,緬共與人民誌願軍及起義的國防軍(該部國防軍於1950年完全接受緬共領導,並正式編入緬共的武裝中)取得協議,建立“人民統一陣線”,組成了“民主聯軍”,協同作戰。但為期不久,陣線即告分裂,並發生內戰,克倫自衛?與緬共發生武裝衝突,緬共同時與紅旗共產黨之間也發生磨擦,緬共武裝鬥爭的發展大受影響。吳努政府則於1950年4月至1951年底間,發動了三次大規模進攻,緬甸共產黨武裝被迫退出所有城鎮,全部轉入農村。

紅旗派的武裝力量在政府軍的打擊下不斷削弱,活動區域曾退至緬印邊境一帶,最後仍未逃脫失敗的厄運。曾經是緬甸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德欽梭,在其內部分裂後,實際上已經不得不放棄共產主義主張,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事實。

紅旗派的武裝並沒有回為其紅旗的稱謂而壯大,反之越來越小。領導人德欽梭他的長處在緬甸文學創作,曾經就是一個著名的緬甸作家,隨著時間推移,作家更加有了更多創作的欲望。革命對於他們說,似乎是徹底失敗了,“紅旗”勉強堅持到1972年便煙消雲散了。

德欽梭於1972年被緬甸政府逮捕,宣判死刑,後改為無期徒刑,由於德欽梭本人向當局說明需要書寫緬甸曆史的縁故,1980年被當局提前釋放。

緬甸共產黨“白旗派”較之“紅旗派”要好得多,其領導人德欽丹東領導的地下武裝,50年代以勃固為根據地,在克耶邦、克倫邦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和地盤。

緬甸政府自奈溫上台後,開始對一切反政府武裝采取了高壓打擊手段,緬甸共產黨及其武裝首當其衝。

50年代後期,在政府軍的打擊下,“白旗派”失去了原有的優勢,隊伍四散,部聳武裝力量聚集到了緬中邊境一線。

原緬共武裝中的克欽族部隊以及部份緬族部隊,由於不敵緬甸政符軍的軍事打擊,在五十年代後期、六十年代初期退到了中國境內,被中國政府接收並進行了安置,克欽族大多安排在中國貴州,緬族大多數安排在中國四川。

1952年7月,緬甸共產黨、紅旗共產黨和人民誌願軍骨幹份子組成的人民同誌黨之間停止了武裝衝突,舉行三黨談判,討論三黨合作以及進而實現三黨統一的問題,但由於三黨仍有原則分歧,會議沒有達到圓滿的結果。此後,緬共曾一再向吳努政府提出和平談判建議,吳努政府都予以回絕。

1959年緬共同克倫族團結黨、新孟邦黨、克耶族進步黨、欽族最高委員會建立了“民族民主團結陣線”,實際上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1960年11月,緬共派代表參加了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召開的莫斯科會議,並簽署了有關文件。以後在國際共運的爭論中,緬共站在中共一邊,並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是緬共的指導思想。自此以後,中共全麵介入緬甸內戰中,為緬共培養了大批軍事指揮員,建立了緬甸共產黨人民軍,所有裝備及物資均由中共提供,從此緬共也完全充當著中共義務兵的角色。

1962年奈溫將軍上台執政,1963年6月至11月,緬甸政府(革命委員會)提出與緬共進行各談,在中共的背後支持下,緬共在和談中全麵要求參政,並拒絕了政府要緬共交出武裝的要求,紅旗共產黨領導德欽索也帶領代表團參加了這次和談。

在中共武裝奪取政權的指導下,緬共於1964年舉行中央全會,確定了“贏得戰爭、奪取政權”路線。

1966年中共國慶,緬共主席德欽丹東作為毛澤東的親密友人登上中共國慶天安門城樓,正式揭開了中共公開支持緬共的序幕。

1968年9月24日,活動在緬甸勃固地區“白旗派”的緬共主席德欽丹東在營地被其警衛人員槍殺,當時緬共中央與活動在緬北的人員對接不上的狀態下,他們不清楚緬北的德欽巴登頂在中國的支持下已經在緬北建立了根據地,為了轉變局勢,德欽丹東的中央與政府吳奈溫進行了一次和談,奈溫將軍親自派飛機將“總書記”德欽丹東接到仰光,雙方談判沒有任何結果,德欽丹東被飛機送回不久,就被緬甸情報部門策反成功的德欽丹東警衛員苗敏刺死,苗敏攜槍逃跑,緬共中央推選德欽辛繼任主席,德欽巴登頂為付主席。德欽辛1975年在緬甸政府軍的軍事圍剿中陣亡。

德欽丹東被刺當時是中南半島上共產黨組織最高領導人首次遇刺身亡事件。這次行動的成功,緬甸政府軍事偵探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尤其是1962年以來,奈溫將軍的情報工作較之吳努時期有了一個更大飛躍。某種意義上講,情報係統成為緬甸執政者必不可少的工具。當時緬甸的情報係統分為軍隊和警察兩大塊,真正起作用的是軍事情報係統。

勃固山區是緬甸南部地區的一個咽喉地帶,東鄰克倫邦、東北接克耶邦,南部與仰光相鄰,由於瀕臨大海,山區氣候異常,一年四季冬夏分明,當時“白旗派”的領導德欽丹東將根據地選在這裏,明顯是一個戰略錯誤。

德欽丹東平時有一個警衛班擔任保衛,打仗時,一般是由警衛隊長帶領至少一個排的人馬跟隨左右,保衛工作自從昂山將軍遇刺後,緬共中央采取了更加嚴厲措施,特別是在與緬甸政府軍對抗的特殊曆史時期。德欽丹東的警衛班長苗敏是正宗緬族,跟隨德欽丹東十幾年的時間,由於苗敏對總書記的生活習慣十分了解,他被任命為警衛班長,苗敏雖然隻是一名班長,但連中央的領導也要對他客氣,他的位置十分重要,此人平時還老實,工作勤勉,能吃苦耐勞,深得德欽丹東的青睞。

奈溫派飛機接德欽丹東赴仰光談判,苗敏一同前往,照顧總書記的起居飲食。沒想到這一次他被政府的有關人員“盯”上,做了大量工作,在金錢的誘惑下,苗敏終於答應與政府的合作條件。隨身警衛的變化,德欽丹東絲毫沒有察覺,同機返回了勃固根據地。德欽丹東每天早晨都要沿山路走一轉才回來處理事務,他被刺殺這天他想一個人獨行,苗敏堅持將其它警衛留下而自己跟隨,心事沉重的德欽丹東根本沒有理會苗敏這種有企圖的蓄意安排,已經走出營地,德欽丹東還在往前走,似乎前方是他的歸宿。德欽丹東走到一個土包上停了下來,看前遠處出山的太陽,顯得心事重重。身後的苗敏見時機成熟,掏出隨身的雙槍,從背後向德欽丹東一陣猛射,瞬間德欽丹東就倒在血泊裏,苗敏摘下了德欽丹東的手表,攜槍向仰光潛去
德欽丹東遇刺對勃固山區的緬共是一個沉重打擊,並直接導致了“白旗派”的終結。緬甸政府軍抓住這有利時機,對勃固進行大規模進攻,取得了全勝。 1968年,重新占據緬甸北方大片土地為根據地的緬甸共產黨,基本上是原來“白旗派”成員,由於“紅旗派”退出曆史舞台,“白旗派”就再也沒有沿用這一名稱。

南部緬共武裝麵臨滅亡時,北部被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的人民軍卻不斷取得勝利,勢力影響越來越大。外電報道說在一些職業軍人嫻熟指揮下,緬共人民軍過關斬將,使政府軍產生了極大的驚恐心理。

實際上這些軍人就是中國派出的軍事顧問,在中共全力支持下,人民軍在果敢站穩腳根後迅速向薩爾溫江西岩擴展,1970年4月,人民軍攻克北卡佤山的猛卯。人民軍內也開始大量使用毛澤東語錄,在人民軍的立功證書上清楚地印著毛澤東著軍服的頭像,內容十分奇怪,上麵寫道:XXX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X次戰鬥中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榮立X等功。下麵署名:緬甸共產黨人民軍總部。

1970年11月,占領與中國雲南省畹町一橋之隔的棒賽,同時攻占了瑞麗縣對麵的姐蘭、雲南潞西縣茫海境外的猛古並建立了根據地,緬共北方分局一度在這裏工作,不久組建人民軍東北軍區,司令員林天,後為趙明,付司令是彭家聲,彭家富為東北軍區2 旅旅長,緬共人民軍東北軍區活動於緬甸貴概、棒賽、景北、猛古、果敢、北佤等地,東北軍區加入了大量中國知青,緬共新的根據地,最強大時麵積約3萬平方公裏,人口約50萬左右,七十年代初,隨著大批量中國知青加入緬共人民軍,人民軍在數量和軍事實力上都有了極大的改變,相繼創建北方根據地,控製北方的一些城鎮及農村。

1970年在中共軍隊的協同下,中共雲南省軍區司令員陳康親自坐鎮中緬邊界一方蜿町,緬共集結了全部兵力,為打通西進之路首先進攻緬甸重鎮臘戌,由於緬共軍事失誤,政府軍掌握了緬共人民軍全部軍事計劃,當緬共部隊攻入臘戌火車站,緬共人民軍戰士正用火箭筒射擊停靠在站上火車頭時,奈溫調動全國軍隊主力,將進攻臘戌的緬共人民軍裏三層外三層圍了水泄不通,人民軍在強大的火力下,隻有強行突圍,此次戰役死傷參戰的中國知青200多人,部隊突圍七天七夜回到中國邊境蜿町時西進部隊所剩無幾,人民軍從此以後也就開始走下坡路。

1971年底,為鼓士氣,在中國軍隊配合下,東北軍區與果敢、棒賽、北佤縣的縣大隊共3000兵力,進攻緬甸邊境重鎮滾弄,與政府軍惡戰42天也沒能拿下滾弄。

1972年攻占南卡佤山,占領邦桑、邦揚。邦桑成為緬共中央所在地。德欽巴登頂、楊光、林天、餘建、德欽培等人紛紛進入邦桑,在邦桑中央所在地,開設了對外廣播,與此同時,在?v尼族聚集的撣邦東部地區,緬共人民軍815軍區成立,林明賢任司令員,轄區在緬共中央附近根據地,林明賢是東北軍區付司令彭家聲的女婿,中國海南人。

緬共人民軍前後成立了四個軍區:東北軍區、中部軍區、815軍區、以克欽族為主的101軍區,建立了中央警衛旅。

東北軍區主要負責臘戌以北的解放區,有二個正規旅,總兵力5000人左右,司令員趙明,付司令彭家聲,參謀長餘建,財政部長劉國璽,內務處長楊茂安,一旅旅長魏超仁,二旅旅長彭家富,付參謀長蔣聲明。

中部軍區根據地在緬共中央所在地邦桑一帶,主要轄區是邦桑以南的區域,司令員李自如,付司令是佤族頭人後裔鮑友祥,下屬5旅、12旅,兵力4000人,中部軍區以佤族為主,是緬共人民軍中一支較能呼苦與作戰的部隊。

815軍區當時的轄區一直沿湄公河至緬老邊境,緬甸景棟以北的大部地區均是815的根據地,下屬768旅和683旅,768旅旅長宰弄板,緬甸撣族為主。683旅則以?v尼族為主要人員。

101軍區在“史迪威公路”的北線靠近中國的一段,屬於克欽邦,以克欽族為主,司令員丁英,克欽族,這個軍區一直是緬共人民軍在克欽獨立軍轄區內唯一的根據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邦桑中央警衛旅旅長羅常保,中國昆明知青,89年緬共滅亡後任815軍區參謀長,和林明賢一起在與中國打洛一江之隔的小猛拉。

1975年3月15日,德欽辛和中央書記德欽漆在作戰中死亡,5月緬共召開了中央委員會擴大會議,選舉德欽巴登頂為緬共中央主席,德欽??『頹肇?基為付主席組成了新的中央委員會。

簡單描述一下原緬共部隊及組織情況,對於了解緬甸北部的共產黨武裝力量,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了解及本文的深入,大家就會了解實際上緬甸北部各種販毒武裝,除坤沙和果敢毒品大王羅興漢以外,也就是原來的緬甸共產黨人民軍。


緬共與海洛英

69年以來,中國知青上山下鄉,大量知青下到與緬甸一江之隔的瑞麗等地,緬共在中國邊境一線開辦了幾個兵站,走頭無路的知青為謀一條生路投奔了緬共領導的人民軍,緬共增加了這一批有知識文化的人員,帶動了人民軍的大規模發展,中國派出以李金橋(後雲南軍區司令員)為首的軍事顧問團,組織和協調緬共物資供給及戰略指揮等工作。雖然中共支持緬共,緬共的經濟還是有限。

為解決中央經費不足的矛盾,緬共中央支持在解放區內,允許農民種植鴉片,並由一些地方財政貸款給農民發展鴉片的種植,所有鴉片統一由公家收購,禁止任何個人進行鴉片買賣活動,為進行統一管理,在東北軍區轄區果敢縣老街成立專門的稅務處,由緬共中央指派人民軍東北軍區人員唐朝文任處長,所謂稅務處實際上是為了協調鴉片外銷的一個公開機構,為使稅務處能名正言順工作,同時在老街開辦的一家“特貨貿易公司”,在緬北非常時期,鴉片的名稱即為“特貨”。果敢縣委財政部長楊茂安主持特貨公司工作,人民軍東北軍區財政部付部長兼貴概縣財政部長劉國璽統一負責實際行動及財務管理。

稅務處正式設立和特貨公司的開張,標誌緬共邁向販運和買賣毒品的第一步。

緬共當時有四個軍區與10個縣委、縣政府,所有的費用開支均由緬共中央解決,每年需要上億緬元的經費。轄區除去鴉片稅以外的稅收僅為支出的十分之一。在地下資源十分豐富,地上條件極為惡劣的緬北,要找到生財之路卻萬分困難,緬共中央政治局就經費問題經過多次討論,提出在各軍區和各縣“創收”口號,實質上利用鴉片貿易解決經費來源。在創收口號的鼓勵下,除中央的特貨公司之外,各軍區紛紛大顯神通開始自籌經費。緬北雖然條件惡劣,當地百姓卻有近百年的鴉片種植經驗,以販賣鴉片籌措經費,成為緬共七十年代以來的主要經濟來源。

在特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緬北撣邦的煙農又有了更大的出路。播種時節,由特貨公司貸款,等鴉片上市,煙農以鴉片交抵貸款,所餘下的鴉片又由特貨公司統一收購,緬北果敢、貴概、猛古、棒賽等地區的鴉片買賣全部由特貨公司完全壟斷,剛開始的1972年,上繳緬共中央的財政為兩千多萬緬元,最後發展為上繳利潤六千多萬緬元,成為緬共中央的經濟支柱。

由於鴉片在毒品交易中體積較大,味道又十分濃烈,在押運和交易過程中存在很大風險,74年、75年在和泰國北部毒販交易中多次遭受到伏擊,為解決這一問題,特貨公司專門建成了加工廠,將鴉片加工成為“黃砒”,經過加工的黃砒隻要進行再加工就成為四號海洛因,運輸則更為方便,並且受到毒販集團的歡迎。泰國北部山區也是這一時期毒品通往國際的一大渠道,隱藏在山裏的加工廠將黃砒提練成海洛英再銷往其它地區。這時的特貨公司已經不適應發展的要求,緬共中央決定將特貨公司改建成一支更加秘密而且機動性更強的隊伍
1976年5月1日,這支隊伍正式成立,為加強保密,該隊伍統稱:51小組,隸屬中央高層最高機密,僅有範圍很小的幾個人知曉這個小組的真實狀況,人民軍東北軍區財政部長吳覺敏為組長,東北軍區財政部付部長劉國璽負責具體經營。 這個時候的51小組,非同於人民軍其它部隊,裝備精良,人員素質都很好,長期以來,為照顧中共的麵子,緬共的特貨都是從緬北境內秘密押運到泰國北國再銷售給毒品集團,走這一條路不僅危險,更重要的是周期較長,為提高工作效率,51小組決定借道中國,從中國境內秘密地將特貨運到泰北。

中共六十年代末開始公開扶持緬共,並組成軍事顧問團參與緬共的一係列軍事行動,人民軍所有的武器裝備由中共全部提供,這也是為什麽緬共在六十年代末能夠興起的主要因素。中國境內西雙版納猛海打洛、瀾滄地區孟連猛啊、思茅地區西盟、臨滄地區南傘、德宏地區遮放、瑞麗及騰衝等地,都建有中共軍隊直轄“敵工站”,敵工站建在各邊境小鎮負有特殊使命,同時也兼有與緬共人民軍聯絡任務。人民軍運送彈藥裝備及人民軍傷員轉院、小部隊的借道協調等工作也是設立在眾多邊陲小鎮上敵工站的任務之一。

七十年代,中國雲南各地邊城的部隊醫院,經常能看到一些沒有軍銜的軍人住院,雲南省城的昆明軍區總醫院更是住了眾多這樣的傷員。屬於緬共中央高級人員因事進入中國境內,或者是緬共駐中國的特派員都是身著中共解放軍軍裝和配帶解放軍軍銜,一般人根本分不出這些人是緬共還是中共解放軍人員。

1976年六月下旬,經過一個多月準備,51小組第一行動組十三人清一色中國五六式衝鋒槍和六二式輕機槍,身著摘去軍銜的軍服,押運馱了近一千公斤黃砒的十八匹騾馬離開猛古,特別行動組持有顧問團的特別借道證,一路上沒有受到任何盤查進入中國邊陲龍陵縣的邊遠山區。

這一年正是中國邊防武警正式組建和大規模完善的頭年,境外緬共人民軍的各種情況對這支新軍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當接到情報說有一支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活動在邊境時,他們還以為發生了敵情,冒然圍截了51特別第一行動組,行動小組雖然在中國境內又持有借道證,當時武警對這樣的事感覺特別納悶,這個行動組所有人員及騾馬物資特貨都成為武警戰利品,中國軍隊芒卡敵工站人員發現了這一重要情況,並立即上報有關部門。

當年在中緬邊境地區,除了傳統的鴉片走私入境內,還沒有發現有其它各類的毒品,

“黃砒”到底是什麽東西對於這些武警來說是一無所知。

邊防武警還沒有弄清縲馬上馱什麽貨時,保山軍分區電令該武警將所俘人員及全部物資放走,所有詢問筆錄全部上繳軍分區銷毀,當地武警責任人全部就地免職轉業,參與圍遷人員統一複員。

51小組第一特別行動組順利地進入入瀾滄江流域,沿江而下成功到達泰北完成小組成立以來的第一宗毒品交易,所有人員都受到緬共中央的特別嘉獎。

對毒品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從黃砒到四號海洛因,隻需一次加工就能完成。那麽51小組為什麽不直接加要海洛因而要生產黃砒?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黃砒不能食用,對人民軍來說,如果直接生產海洛因,勢必造成吸毒人員增多而直接影響當地的生產和人民軍生存,更重要的還是考慮到國際上和外部影響,而且黃砒的利潤遠遠超出鴉片利潤,泰緬邊界的販毒集團設在泰北山林中的海洛因加工廠隻要收到黃砒很快就能提出高純度海洛因,再由毒品集團將海洛因轉銷到世界各地。

為獲取更多利潤,51小組通過緬共中央以政府名義發布公文,號召鼓勵當地煙農們“以煙代稅”,鴉片成噸收購後,由各區、縣政府送到由軍隊嚴密控製的“加工廠”進行加工。在緬共中央“創收”政策下麵,加工黃砒的工廠在各軍區內比比皆是,這樣的生產活動,則名正言順的“為公”幌子下進行著。

51小組所提供給緬共中央的經費,成為緬共最大的經濟來源。

在巨大利潤刺激下,各地的黃砒加工廠開始大規模生產,緬共人民軍所控製下的貴概、猛古、果敢、景北、北佤、姐蘭等各地,凡是有人民軍派駐的地點,都設立了黃砒加工廠,與中國畹町隻有一橋之隔的棒賽,專門從外地請來技術人員,指導部隊如何成批的生產黃砒,

黃砒大量的生產,對當時的中國還沒有構成危害,因為黃砒不能食用,又能得到巨額利潤,人民軍壟斷了所在區域的全部鴉片,大批的黃砒通過種種通道被販運到泰北邊界國際販毒集團手中。緬共在不毒害“人民”的指導思想之下,黃砒在緬共控製區已經公開泛濫。*

70年代,緬共控製下的北部撣邦鴉片的產量為450噸,撣邦坐落於緬甸東北部,南北長500公裏,東西寬280-450公裏,,海拔平均在900米,最高峰海拔2673米。撣邦高原是一塊廣大的山區,山地麵積占70%以上。洶湧的薩爾溫江將高原分成東西兩半,東部山脈是緬甸連通老撾、泰國以及中國的必經之路。山脈中有許多河穀地帶,形成數公裏到百餘公裏大小盆地,果敢民族居住的地區屬於此類地區,漢人統稱這樣的地方叫“壩子”,果敢就被叫做“麻栗壩”。

中緬邊界全長2185公裏,緬政府軍所控製的有效地段當年不足100公裏,其它地段均由人民軍所控製,人民軍之所以控製這些地段,主要是為了更方便地獲取中共的援助,自從51行動組成立以後,這條線路就變成特別行動組販運毒品的安全通道。從緬境內進入泰國北部,沿途必須經過其它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和大毒販張其富(坤沙)控製區,由於利潤的誘惑,勢必導致雙方爭鬥,更何況緬共在國內推行中共的極左路線,與其它反政府武裝的關係較為惡劣,特貨貿易時期就發生過幾次這樣的戰爭而使特貨落入他人之手。

51行動組販運特貨屬於“公家”行為,現在的黃砒數量在一天天增多,借道中國是唯一可行的辦法,為能保持長時期運送,於是,1978年緬共決定51小組由地下轉為公開,公開向老百姓征收鴉片及課稅活動,並且采取統購統銷的方式進行運作。緬共中央鑒於考慮到中共方麵利益,保證解放區的穩定,內部規定不準向中國販賣鴉片,更不準在解放區進行特貨交易,而是由51小組將鴉片加工成黃砒,自己利用秘密借道向泰國邊境運送。

1980年8月19日,緬共中央政治局將51小組及其成員統一收歸中央直屬,同時成立專門機構指揮51小組具體工作,這個機構代號“819”,由中央付主席德欽佩丁任“819”總指揮,主要人員有吳覺敏、吳覺男(中國名:趙華)、蘇康成、張德文以及楊德茂,張德文和楊德茂均是人民軍東北軍區人員,果敢人。自此,緬共高級幹部除德欽巴登頂及極少數人外,全部卷入販賣毒品的活動中。

在人民軍內部,各級幹部認識到“819”意味金錢與財富,紛紛通過各種關係,企圖進入“819”特貨交易,手中控製有權的軍政人員,以形形色色的手段大肆進行謀利,設工廠進行黃砒加工又賣給“819”,有的幹脆入股分紅。“819”所有成員,加工“公家”的鴉片賣買同時,也在倒賣自己的私貨,“公家”與“個人”,成了一條扯不斷的繩子,這樣的權錢交易,變得最終無法收拾,高級幹部在毒品交易中謀取暴利,而中央集體的經費變得越來越少,錢進了私人的口袋。

緬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高東的內弟陳奐生加入“819”直屬51特別行動組,權傾51,紅極一時,大肆用“公家”的資金收購黃砒販賣,所有的資金從不上交,此事在人民軍中引起極大不滿,1986年陳奐生回中國探親,緬共中央政治局下令讓他結清帳目又走,而德欽佩丁付主席看在其姐夫高東的麵子,特批陳奐生探親,從此,陳奐生一去不複返。1989年3月緬共垮台後,經查證,陳奐生當時卷走販毒資金合美元一千三百多萬元。

根據1989年所繳獲的一批“819”經營證據,大量顯示“819”自1980年成立到1985年,組織級為嚴密,“819”內部建立了財政收支帳目,來往費用相當詳盡,從人員工資、加工成本、批發價格、每批貨特利潤都有詳細記載,每一次大宗的特貨販運和買賣,都有要員督辦,並且有專門的人員進行洗錢活動。當時的毒品交易從來都是現金交易,大量的現金需要人來管理及設法進入國外合法帳戶,這個人隻對“819”的首要人物緬共中央付主席德欽佩丁負責,任何人無法介入其中,可以說,在特色這個人時,“819”是費了相當的心思。

人民軍中部軍區六旅政委車炬,1978年所屬部隊受命擔任51小組向泰國邊境押運特貨任務,六旅防區是緬共中央駐地邦桑(現改為邦康)楠卡河以南地區,六旅勢力範圍達泰國邊境地區,根據緬共中央命令,六旅全權負責向泰國販毒集團進行買賣交易,車炬是中國知青,中國知青在緬共人民軍中是主要骨幹。車炬老家在雲南文山,從小就隨母親在昆明生活,1969年上山下鄉,1970年初和幾個同學出境加入緬甸共產黨,由於知青大多能吃苦耐勞,打仗十分勇敢,並且能出奇製勝,很多人均被提升為緬共人民軍中高級幹部,1972年車炬被中央任命為人民軍中部軍區六旅政委。

由於車炬辦事精明,經過他交易的特貨從未失過手,車炬受到緬共中央的表彰,並成了緬共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從中央高級幹部到各軍區部門首長,誰要進行特貨交易都必然有求於他,其中緬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高東、中央委員巴丹、815軍區司令員林明賢(彭家聲之女婿)、東北軍區付司令彭家聲、人民軍101軍區司令員丁英、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蘇康成、人民軍48師師長林天、緬共所屬貴概縣縣長吳拉佩、吳覺敏、人民軍果敢縣委大隊長楊茂良、51特別小組具體負責人東北軍區財政部付部長劉國璽、東北軍區68師師長餘鑒等都和車炬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係”。

岩小石在與坤沙部為爭奪販毒通道在泰緬邊界打得不可開交時,車炬派員支援岩小石部,一舉攻下坤沙在泰緬邊界景帕布山一線據點。搶奪到不少地盤,車炬在泰緬邊境的勢力更加鞏固。這個時候的車炬,已經不滿足轉手販賣黃砒了,經過策劃並得到“819”最高領導允許,車炬自己在原坤沙地盤楠漠建成四號海洛英加工廠,車炬高薪從泰國請來海洛英加工技師,開始從事海洛英的加工。自70年代中期到89年緬共滅亡時,除“819”特貨經車炬的手轉入世界各地外,車炬與岩小石屬於個人每年“特貨”交易收入高達3億泰銖,約合1200萬美元,緬共特貨經營的資金,車炬按“819”的密令全部存在外國銀行,1989年緬共瓦解後,除車炬本人外,誰也不清楚緬共究竟在國外銀行存有多少販毒資產。

1989年緬共徹底來亡,緬共中央所有上層領導最後步原“紅旗黨”後塵,在所有武裝宣佈獨立後全部進入中國,中國政府對這些昔日的難兄難弟進行了安排。由於局勢的突變,

沒有任何人注意到這筆資產的流向,當然,這筆資金唯一的掌握者車炬升任佤聯軍第420師師長,420師仍然駐防泰緬邊境地區。

當政局平穩後,鮑友祥的佤聯軍、彭家聲的民族民主同盟軍、林明賢的撣邦東部同盟軍以及丁英所屬101軍區均對緬共時期販毒資金的下落提出疑問,車炬必然成為眾人想往的重要目標,鮑友祥近水樓台搶先將車炬秘密關押,車炬於1990年被叫到瓦聯軍總部邦桑開會,期間由佤邦中央警衛團團長尼東受命逮捕車炬,直接關押在北佤縣中央警衛團的地牢之中,其間受盡酷刑,不久即死於地牢,鮑友祥佤聯軍部沒有任何收獲,車炬帶著所有的資金和機密離開人世

直到現在為止,無論是佤聯軍還是同盟軍或101軍區,從未停止過對這筆錢的查詢,因為這是一筆巨大的款項,無論是誰拿到這一筆錢用於軍事,也許緬甸的曆史將要重寫,但各方至今仍然是一無所獲。由於所有的資金從開始就是車炬一人經手,緬共中央原希望在失去中國支持後用該資金自力更生,以圖東山再起,在之前沒有任何人動用過此筆資金,連中央領導人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錢和存在什麽銀行,車炬一死,這筆錢就成為一個密。

緬共人民軍所屬各軍區在沒有介入毒品交易之前,各部倉庫都存有大量的鴉片,在“革命”時期,鴉片被禁止進行買賣,各解放區對老百姓種植鴉片管理比較嚴厲,緬共所轄政府每年都能收繳大量鴉片,這些收繳的鴉片都由收繳部門各自保管。東北軍區在一次果敢地區打擊政府軍行動中,繳獲果敢產鴉片共1500公斤鴉片,在緬北,果敢出產的鴉片質量最好,因為居住在果敢地區的漢人不嚼檳榔,嚼檳榔需要用生石灰混合毛煙一起才能吃,其它地區的少數民族都有嚼檳榔習慣,凡是嚼檳榔地區的鴉片質量都趕不上果敢地區,因為吃檳榔的人口水裏含有大量石灰堿,而石灰堿則對鴉片產生化學反應,收割鴉片時必須在刀口沾上口水,這樣鴉片就不會沾刀,割起來很方便,果敢沒有人嚼檳榔,所以果敢地區的鴉片在緬北一直保持上等地位。繳獲的鴉片長期鎖在東北軍區物資倉庫內。

負責管理倉庫的是一個從印度尼西亞共產黨轉入緬甸共產黨的華人,緬甸名叫昂奈。昂奈當上倉庫負責人後,還能盡職盡責地工作。1976年,果敢、北佤、南佤、景北四個縣縣長、縣委書記們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討論“財政問題”以及如何利用條件進行“創收”, 在會議上,各縣的縣長和書記們紛紛聲稱自己轄區財政緊張,提出要征收鴉片,過去的政策一直停留在“收錢不收鴉片”之中,通過征收鴉片就能獲取大量的資金,這個問題在縣級單位是一個很敏感的事,緬共的組織紀律完全效仿中共,支部建在連上,如果有一點風吹草動,極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會議並沒有形成文字的決議,但參加會議的各個縣長、縣委書記都清楚下一步應當如何辦理,各自都有了打算,昂奈作為極少數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得知這一確切的信息後,昂奈感到這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倉庫裏所存的鴉片經過一段時間以來,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這批鴉片的存在。

會議結束後,各縣都開始征收鴉片的工作,沒有任何人提起存在物資倉庫的鴉片,昂奈經過苦思,決定對軍需倉庫這1500公斤鴉片下手。在極短的時間內,昂奈秘密聯係到買主,竄通好平時和自己要好的幾個弟兄,將保存了數年之久的1500公斤鴉片全部出手。事情後來敗露,昂奈僅僅被關押了幾天禁閉就沒事了,出禁閉室不到一個月,昂奈就偷偷離開了人民軍而不知去向。

昂奈倒賣鴉片之事很快就過去了,在人民軍內部,諸位昂奈的大有人在,無論在任何一個軍區或者是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隊,實際上都存有大量的鴉片,而公開征收鴉片以來,從來沒有那一個部門主動交出過存留或保管的鴉片,大多數都被當事人悄悄地處理,錢則進了個人口袋。

當毒品交易成為一個政治集團的主要經營後,罪惡隨著就不斷發生,80年代的緬甸共產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武裝販毒集團。


緬甸共產黨滅亡

1978年11月至1979年9月,為適應新的世界形勢,緬共中央全會在緬北根據地舉行。德欽巴登頂代表緬共中央作了政治報告,全會討論並通過了新的黨綱、黨章、《關於土地政策的規定》、《建黨路線》和《軍事路線》等文件,全會雖然從表麵上總結了緬共三十年(1948-1978年)來武裝鬥爭的經驗教訓,對原緬共中央1967年以後所犯的左傾錯誤統一認識,但實際上,長期受中共影響的思想並未能得到改變,相反還多了一些教條主義及在緬共內竭力推行大緬族主義。此次會議仍舊認為,緬甸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當前的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其它各革命階層參加的人民民主革命,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大敵人,工作重點是進行土地革命。

此次會議為緬共的徹底垮台留下了隱患,實行大緬族主義是針對占人民軍半數以上華人而製定,人民軍內部的華人已經明顯受到排擠與歧視,各軍區戰鬥力受到致命影響,加上所謂的土地革命及將小資本家劃入對立麵,緬共無論是在其根據地或政府區域,人民越來越反感,一係列的政策導致了緬共的提前垮台。

進入80年代,緬共的武裝鬥爭開始走下坡路。其政治號召力及影響日益見小。1980年曾就“停止內戰,實現和平”同緬政府進行又一次談判,德欽巴登頂並單獨會見了奈溫將軍,和過去一樣,談判並沒有任何成果,而緬共內部的問題卻越積越多。

8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的因素在國際事務之中占有了更多份額,“和平與發展”成為整個世界發展的主旋律,1978年以後的中國與過去不一樣了,與一江之隔的緬甸,看到了這種變化,中國政府和緬甸政府雙邊的邊境貿易得以迅速發展。

1985年,中國最後斷絕了對緬共的軍事援助,同所謂的兄弟黨之間也沒有任何政治往來,緬甸共產黨同時也清楚地看到,緬甸的革命道路,隻有堅持自力更生,爭取外援是不大可能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基層,層層人員都在學習改革開放進行經商,都在為自己尋找出路及大肆販毒,整個緬共的武裝幾乎沒有不做毒品生意,從黨的高級幹部到普能的人民軍戰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更多的毒品轉道中國流入世界各地,薩爾溫江東岸地區,成為“金三角”罌粟種植的核心區域。

紀律的鬆懈造成更多無法控製的事件發生,緬共高層都出現了500公斤海洛因巨額貿易款被幾個人私分。這樣的事件造成了黨內離心離德,緬共中央主要領導死搬中國模式,思想上偏安保守,軍事上既分兵把口又高度集中,脫離曆史現實,一再坐失良機,長期打不開局麵,1987年1月6日在反圍剿戰鬥中主動放棄棒賽根據地,人民軍內部宗派主義更加嚴重,緬共及人民軍的上層領導中,緬族人占四分之三左右,而基層幹部和戰士差不多全是少數民數,尤其以佤族居多。緬共中央不重視也不善於處理民族關係,對少數民族幹部實行歧視和排擠,廣大幹部戰士對中央的大緬族主義強烈不滿,黨中央領導層中派係眾多,隊伍內部腐化變質,不同的民族和地方勢力之間成幫結夥,由於各自的經濟利益,人民軍各部之間甚至個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加上緬共多年依靠中共提供裝備及物資供給,缺泛自力精神,中共停止外援後就開始信心動搖,士氣低落,在中央鼓動下,走私販毒,無所不作。

緬共企圖改變現狀,派出人員與越南共產黨達成協議,越共和中共多年的敵對情緒,導致越方完全反對緬共內部華人高、中層幹部,要求緬共清除領導層內的華人,而緬共忽視了華人在人民軍內部的絕對作用,開始在高層中排擠華人,東北軍區首當其衝,原司令員林天調入中央,趙明繼任東北軍區司令員,這些聽起來是中國人名字的人,其實全部都是緬族,趙明任司令員後,權力開始收緊,付司令彭家聲很快被清除出局,其弟彭家富的旅長則由蔣誌明取代。

彭家聲回到老家景北縣的賀島,在暗地裏進行秘密活動。

1987年8月,東北軍區原付司令彭家聲,人民軍原二旅旅長楊忠衛、緬共中央情報部李生、人民軍果敢縣大隊長楊茂良等人在中國邊境小城孟連召開了秘密會議,一致通過推翻緬共的決策,由彭家富回果敢成立人民軍果敢臨時軍事指揮部,先期控製果敢軍隊,楊茂良予以配合行動,彭家聲負責遊說人民軍各路人馬,整個行動在高度機秘下進行了近一年多時間。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二日正式召開武裝起義的會議,會議通過了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民族同胞書,並通過了起義部隊的全稱,根據彭在緬甸和大多數人商量的意見,全名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同盟軍總司令為彭家聲。一月二十三日全會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人員名單,並組成臨時中央軍事委員會。

一九八九年一月三十日,臨時中央決定:“於一九八九年三月十八日舉行武裝起義,正式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徹底推翻以德欽巴登頂為首的反動勢力。”宣告了共產黨在緬甸的完結。

1989年3月11日,由於情況起了變化,臨時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提前行動。果敢地區人民軍正式起義,宣佈完全脫離緬甸共產黨,正式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同盟軍迅速接管了果敢縣大隊,緬共果敢縣委員會以及各種機構與倉庫。13日,同盟軍發兵猛古,緬共東北軍區1旅四個營全部加入同盟軍。14日,未放一槍一彈,同盟軍順利占領了緬共北方局所在地猛固,除2旅政委高良退入中國境內,其餘人員全部倒戈同盟軍。1、2旅館正式編入同盟軍893師,共3500人。臨時軍事委員會及時發佈“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同胞書”等文件,同盟軍的行動很快取得成功,至3月16日,同盟軍已經控製了原緬共東北軍區80%的領地。

1989年4月11日,緬共候補中央委員趙尼來和中部分局付司令鮑友祥及人民軍5旅、12旅等在北佤縣困馬宣佈起義,17包圍了緬共中央所在地邦桑,扣押了緬共中央全部領導人,隨後將他們驅趕到中國雲南省孟連縣猛啊。該部共編為214、217、418、420、525共五個師和兩個獨立團,共15000人,控製了南北佤、邦桑特別區和景北縣的大部,人員多數是佤族,上層領導中有不少是中國出去的漢人。

1989年4月19日,815軍區司令員林明賢也率部脫離緬共宣佈獨立,組成“緬甸聯邦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軍政委員會”,815軍區編為369師、911兩個師,兵力3000餘人,控製了緬甸東部緬中、緬老邊境地區,麵積為4952平方公裏。

被趕入中國境內的緬共中央領導人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於6月16日在中國雲南省孟連縣召開了秘密會議,決定成立登欽巴登頂、政治局委員吳覺敏,耶博?滓約氨狽椒誌質榧俏獾ぷ槌梢桓雋偈敝醒肓斕薊?埂?月26日,中央遷至101軍區所在地板瓦,盡管暫被接納,但101軍區司令丁英在內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聲稱“暫時不接受緬共臨時中央的領導”。

101軍區是緬共中最晚組建的一個軍區,成員基本上是克欽族,這個軍區實際上隻相當於人民軍中一個旅級單位,下屬三個營和一個教導大隊,正規兵力600人,總部設在中國騰衝境外的板瓦。經曆了樹倒猢猻散的緬共中央,十幾個人寄人籬下地生活在101軍區,德欽巴登頂與政治局委員們在最後時刻仍然在發號施令,仍在不煩其煩地開會,1989年9月,他們終於走到了盡頭。

101軍區付司令澤龍與三個營的營長,一同向司令員丁英施加強大壓力,迫其作出最終選擇,或脫離緬共、或自己跟緬共少數領導人一起離開板瓦。麵對來自內部的巨大壓力,丁英權衡再三,看到緬共大勢已去,又回想起當年在緬共中被歧視的往事,選擇了與澤龍等人一起脫離緬共。

當丁英將最後的決定通知德欽巴登頂時,這位共產黨的領導人落下了眼淚,不得已,德欽巴登頂等人隻有離開101軍區,來到中國境內,請求中國當局給予躲藏之地。

緬甸共產黨經過50年,最終降下了曆史的帷幕。縱觀其半個世紀的發展軌跡,耐人尋思,令人回味,它由一支共產主義政治武裝力量,演變成為一支緬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裝,同樣是這批人,還是相當的政治理念,為什麽會落得一個這樣的結局。尤其是最後20年內,究竟還是不是一支政治軍隊?究竟還是不是代表人民的軍隊?

不過,緬共的存在,給予金三角以更加豐富的內涵。它的一切,使得人們在看待整個金三角的過去與今天的同時,會得到更多一點啟示。

由於有了緬共,金三角變得更加複雜。

由於有了緬共,金三角的今天變得更加令人注目,變得更加充滿魅力。

由於有了緬共,大毒鳧羅星漢、坤沙等人實際上有了相形見絀的意義。

這,也就是當今世界矚目的金三角的內幕所在,這也是金三角地區,政治的、民族的、經濟的角鬥中,鴉片為什麽會扮演最為重要的原因所在。



注:文中所涉及人名均為真名,311武裝起義由於本書主要內容的關係,在這裏隻作了簡單的描述,實際上,311武裝起義遠非如此簡單,起義最終由於許多鮮為人知的變化而造成現今這樣的局麵,這是任何人也無法想像的,為了保留曆史的真實,在以後可能的時間,我們將會全麵了解全部史實,還曆史的本來麵目,詳盡描述311武裝起義的整個經過和命運結局。




附注:黃砒的加工

由於黃砒易於加工,所以緬共時期大量的黃砒進入國際市埸,經加工過的黃砒,遠比鴉片容易運輸的多,而且經濟價值更高。

用幾隻大鐵桶,將生鴉片放入鐵桶內,鐵桶中已經有1/4的水,放入的生鴉片是水的2倍,即二分之一的比例。放入生鴉片後,將鐵桶放入一個正在燒煮熱水的大鐵鍋中,利用大鐵鍋中的熱水,給鐵桶加熱水溫一直保持在80攝氏度左右,因為水溫若超過85度,就會完全影響嗎啡的品質。

不停地用一根木棒將鐵桶內的鴉片攪動,生鴉片逐漸溶於水中,同時要不斷地注意鍋內溫度以及鍋下的柴火,以防火太大或太小。

生鴉片完全溶解後,往鐵桶內倒入一大瓢生石灰(即?溲躉?疲??⒉煌5賾媚景艚漣瑁???醫?黃??悍紙獬陝鴟群蛻儺碸煽ㄒ潁?黃?赫饈背嗜樽巧?就停止攪拌,鴉片裏的其它生物堿、硫酸鈣及不溶解的膠質特都沉澱到桶底,鴉片液成了淡茶色,提起鐵桶,把鴉片液從一塊繃著布的木框上倒入另一隻桶內,鴉片液經過緊繃的布過濾,沉澱特就過濾掉了。

過濾後的鴉片液又重新按第一步方法再稍加熱,放入兩大瓢的氯化銨並加以攪拌,氯化銨使嗎啡結晶沉澱,再經過過濾,嗎啡就從溶液中分解出來,這些灰黃色的結晶物就是嗎啡。

嗎啡並不是100%的純品,它仍含有一小份可卡因,把這種嗎啡壓成塊狀後,就成為金三角人所說的黃砒,它的純度為95%左右。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緬甸共產黨中央51特別秘密行動組
  • ZT Economic Models explained with Cows
  • wasteland
  • [轉帖]蔓珠沙華——彼岸花
  • ECHELON
  • 所有跟帖: 

    無主的錢,肥了銀行,瑞士的銀行可能這樣的錢很多. -北京痞子- 給 北京痞子 發送悄悄話 (14 bytes) () 03/17/2009 postreply 18:36:40

    期待下文! -mrzj- 給 mrzj 發送悄悄話 mrzj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2/2009 postreply 20:00: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