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的獨立中文筆會,會長,資助組織,(圖)

來源: europe 2014-02-16 09:17: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231 bytes)
關於德國的獨立中文筆會,會長,資助組織,(圖)

廖天琪:讓中國獨立作家的聲音被世界聽到

獨立中文筆會上一任會長廖天琪,就任四年間,是中國當局嚴控思想的時期,劉曉波獲得諾獎、廖亦武流亡德國等事件背後,都有她的身影。她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要讓中國獨立作家的聲音被世界聽到。

德國之聲:對於很多人來說,獨立中文筆會近年隨著會員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獨立中文筆會在香港的頒獎活動以及對中國獄中作家的聲援活動等逐漸被熟知,我們想請您介紹一下獨立中文筆會的成立背景及您在任時筆會最重要的事件。

廖天琪:獨立中文筆會是2001年由幾位創會的會員發起的,其中包括貝嶺、劉賓雁、劉曉波等發起的,他們多半是散居在海外的作家,也有一些是國內的。他們從2001年同時向國際筆會申請加入,成為國際筆會其中的一個成員。獨立中文筆會進去以後非常活躍,第一任會長是劉賓雁先生、接下來是劉曉波、鄭義,下一屆就是我。

我們一路走下來,首先要說獨立中文筆會麵向了國際和劉曉波的受難很有關係;劉曉波遭遇逮捕被判刑11年,接著201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大事情,這直接把獨立中文筆會推向了國際視野。我從2009年接任會長以後,那時候劉曉波已經判刑,在2008年時他被抓時,我已經是筆會的理事會成員,直到他獲獎的兩年間我一直努力的把這件事情推向國際視野,請大家聲援、呼籲和營救,那時候也沒有想到會有在國際上造成大的影響的能夠得到諾獎,我絕對不會說這是我個人的努力,而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Gratulation. Das P.E.N.- Zentrum verleiht den Hermann-Kesten-Preis 2010. Dr. Tienchi Martin-Liao nimmt alsVetreterin von Liu Xiaobo die Preis entgegen im
Staatstheater Darmstadt. Foto DW/Juan Ju Datum: 11.11.2010.

2010年廖天琪代表劉曉波領取赫爾曼.凱斯滕獎

德國之聲:獨立中文筆會,我想獨立兩個字的份量很重,獨立在您的理解中有怎樣的意義?

廖天琪:獨立這兩個字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知道在一個不自由的國度裏,作家的寫作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如果他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自己的思想、用他自己的語言來做藝術創作的話,會受到威脅和騷擾,在中國大陸言論自由、獨立寫作是受到限製、被鉗製之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劉曉波是其中一個,當然還有更多的例子。

但我們筆會最強調的就是獨立寫作,獨立寫作代表獨立思想和人格。我們的筆會是和中國官方的作協相對立的,我們筆會中的作家用獨立寫作來維護言論和創作自由,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不斷有我們的作家被逮捕,甚至於被判處非常長的刑期,我們的一個會員在2010年底,因為被關押疾病得不到治療而去世。這是非常沉重的使命,作為一個獨立作家非常不容易的。

德國之聲:您在任期間,筆會對這些推動自由的作家給予了怎樣的支持?

廖天琪:我們雖然是一個文學組織,我們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言論自由,但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我們要保護維護我們宗旨的作家的人權和安全,除了在精神上我們彼此守望相助外,我們也給予這些作家一些經濟和物質上的幫助,我們有限的經費裏麵,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來資助相當困難的作家、或是曾經坐過牢、正在坐牢的作家家屬,我們也會給正在坐牢的作家一些法律援助的支持,找律師來為他們辯護。

德國之聲:四年中,您不停的在國際機構和海外政府間遊說、以及組織各種活動,也幫助廖亦武、野夫等很多作家到達能夠自由寫作的國家。比如廖亦武從出走中國到在德國,背後都有您的身影,您為什麽不停的把這些作家帶出來?

廖天琪:中國的作家他們由於生存、寫作的環境使得他們受到限製,他們沒有機會在世界間遊走,我也在想這樣的問題,中國有很多有才華的作家,他們的視野受製於中國的環境。我希望中國作家也能得到與世界進行思想、文化交流的機會。廖亦武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家,他當時在中國甚至遇到了人身安全的威脅,如果他不離開中國,會因為出版他的書而遭到逮捕,他自己也明白這種危險性,在這種狀況下,我就幫助他出來了。他出來後出版的書也獲得成功。但像野夫他是一個非常有深度的作家,野夫的文字之美、喻意之深,如果翻譯成其它文字會很困難。到現在他的書在國外的出版都沒有成功。我的作法不是要把中國作家弄到外國來,要他們留在國外,我隻是想提供一個機會:他們到國外來看一看,做一些比較。看了外麵的世界,幫助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文化和生存環境,有更深切的體會。

德國之聲:2012年、2013年獨立中文筆會的頒獎都是在香港舉行,毫無例外的受到中國當局幹擾,您在我們的采訪中曾質詢"誰在害怕真相與文學"?中國當局為什麽害怕?

廖天琪:任何專製政權對於擅於思考和表達的人是最害怕的,這些人能夠把思想擴散出去,中國有一個非常深的傳統,對於文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恐懼,這種恐懼遠遠超出了理性。這個國家掌權的黨實際上控製了一切的資源,從 軍隊到所有的媒體,他們還是這樣怕。

Am 20. September in Köln, beim China-Festival: Ungehört - China im kritischen Dialog
Podium mit: LIAO Tienchi, LI Chengpeng, Anne Roth und Stephan Kramer
copyright: DW/Matthias von Hein
zugeliefert von: Matthias von Hein

今年9月,科隆世界藝術學院邀請中國作家李承鵬、冉雲飛等來德交流

德國之聲:四年中您幫助獨立中文筆會建立和國際機構的聯係,打開了中國獨立作家與世界聯通的大門,包括9月份您還參邀請冉雲飛、李承鵬等作家來德國交流,您會不會繼續做這樣的推動工作?

廖天琪:我會的!中國的作家群體、知識分子群體是非常優秀的,他們的表達能力、對中國社會的觀察和見解是非常到位的,讓他們到西方來,和西方的公眾界麵對麵的交流是非常重要,讓西方世界知道中國這些特定的群體在想什麽、有什麽樣的期待、有怎樣的恐懼,我現在是科隆世界藝術學院的成員,我們有一定的資源和可能性,我還會繼續把中國國內的一些優秀的知識分子邀請出來,從精神和文化的高度和西方對等的知識分子交流。讓這些獨立作家的聲音被世界聽到。

德國之聲:新一任會長貝嶺已經就任,他在接受我們的采訪中也強調筆會接下來要補強文學部分,繼續推動言論自由,您有何寄語?

廖天琪:在中國這樣一個特定環境下,文學老是在政治的陰影下;貝嶺是一個詩人,在文化方麵、推介西方的文學給讀者方麵做了很多貢獻,他希望獨立中筆會盡量更可能恢複文學的色彩,這當然是對的,即使他這麽做,我相信他也不是真的要避開政治這一塊,因為這是沒有辦法脫離的,我是對他寄予很大希望,他也在這方麵做了很多努力。

采訪記者:吳雨

責編:洪沙
日期 05.11.2013

 

貝嶺當選獨立中文筆會新會長

獨立中文筆會近日進行換屆選舉。流亡作家貝嶺當選新一屆會長。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他不僅介紹了筆會選舉的具體情況,還談到了前會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Zu sehen ist: Bei Ling, chinesischer Schriftsteller, bei der Lesungen von seiner Autobiographie und Gedichten
Aufnahmeort: Buchhandlung & Galerie Böttiger, Maximillianstr. 44
Datum: 1. Okt. 2012
Aufgenommen von: Fang Wan (Praktikantin bei der DW-Chinesisch Abteilung).

流亡作家貝嶺

德國之聲:貝嶺先生,您能具體介紹一下獨立中文筆會此次換屆選舉的情況嗎?

貝嶺:競選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和民主的試驗。其實我們筆會的競選非常多。我們先要競選理事,由17個理事候選人競選9個理事的位子。必須選上了理事之後才有資格競選會長。但是會長仍由全體會員投票。等於會長要兩次經過全體會員的投票才能產生。這次的會長競選最後有三位候選人。競爭很激烈,到最後我被對方陣營要求要公布私人財產、收入狀況,這些部分等同於把競選推到了一個政府公職甚至政府最高領導人選舉的高度。

您是獨立筆會的發起者和創立者之一,可以說是獨立筆會的“老人”了,為何今年才參加競選?

在過去的十年,我作為筆會的創會人,把筆會傳承給了劉曉波。其實我一直有個想法,筆會的會長應該從國內產生,隻是在今年由於中國嚴酷的政治情形。任何一個可能出來競選的筆會會長的人,國內重要的作家或者人權領袖,都有可能失去人身自由。在這種情況下我決定出來,因為筆會需要一個對中國大陸和國內情況更多更深了解,甚至更願意去關注他們的海外的作家。這是我要參選的一個重要原因。

Protest vor chinesischer Botschaft: Leere Stühle für Liu Xiaobo
Die Schriftstellerin Herta Müller und der Dichter Bei Ling
10.12.11 in Berlin

2011年,貝嶺曾和德國作家赫塔·米勒在柏林中國使館前參加聲援劉曉波的示威



您個人認為,習近平今年3月上台後中國的文壇氣氛有何變化?

我們這次筆會之所以沒有國內作家出來競選,是因為習近平這些新領導當政之後形式更為險峻。更多的維權人士和支持社會公正的企業家都被陸續被捕。所以這不是一個進步,是倒退,如果說有習近平時代的話,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社會的本來可能往前前進的公民社會,網絡和言論自由的環境都受到了進一步的壓製。文學創作空間更為窄小。我得到的是負麵感受。

獨立筆會的宗旨是提倡自由寫作和言論自由,您能簡單介紹一下筆會從創立到現在會員的發展情況嗎?

筆會目前有340多位會員,70%以上在國內。回顧一下近年來的發展,我們現在的結構發生了一些變化,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現在會員的年輕人比例占到70%到80%,而50歲以上的作家越來越少。年輕一代更加言而無畏,辛辣的批評多出自於他們之手。我們有很多30歲至40歲之間的會員。

Cover Der Freiheit geopfert
RIVA-Verlag
Die Biografie des Friedensnobelpreisträgers Liu Xiaobo
+++
Achtung: Nur zur Rezension dieses Titels verwenden.
+++

貝嶺撰寫的《劉曉波傳》德文版封麵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曾經也是獨立中文筆會的會長,他現在仍然在監獄服刑。在獨立筆會的會員心中,劉曉波扮演者什麽樣的角色呢?

劉曉波是筆會曆史裏麵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他做了四年的會長。他幾乎就是筆會的一麵旗幟。這一點會員們可以說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可是,我們現在甚至沒有一個直接的渠道可以和他的夫人劉霞聯係,不過,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個可能的和劉霞建立聯係的方式,這個聯係更重要的是怎樣營救他們。這裏指的更多的是要把劉霞從一個軟禁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讓她獲得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讓她能在國內感受到到更好的,可以和朋友互動的環境。

獨立中文筆會是一個非官方的組織,是國際筆會的分會。您作為新會長,未來有何計劃和展望呢?

我有一些重要的設想,包括在台灣籌劃筆會的文學節。筆會是以文學為主,宗旨是弘揚文學,堅持言論自由。所以筆會文學部分的補強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是一個純粹的人權組織,它首先是個文學機構,所以我希望通過文學節讓更多的中文作家在母語的環境下有一個文學的聚會,我們有足夠好的文學家,他們可以和中國官方體係的官方作家創作水平進行文學和美學上的對抗,我們要產生一批好的作家來呈現筆會的實力和力量。另外,本人我希望在任期間可以推動各個地域中西作家的對話,做文學研討和對談。

采訪記者:文木
責編:石濤


(14.10.2012)
 

在恐懼中堅持發聲

知識分子如何麵對官員貪腐、環境汙染、道德沉淪及言論自由被剝奪的處境?在科隆舉行的論壇上,來自中國與德國的作家、藝術家和博客作者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Chinesischer Autor im Exil: MA Jian
Autor MA Jian auf der Veranstaltung ungehörte Stimmen in Köln am 20.09.2013
Foto aufgenommen von CHANG Ping (DW Freier Mitarbeiter)

流亡作家馬建一直堅持記憶式寫作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場主題為"迷失的聲音:與中國的另類對話"的藝術節於9月20日至21日在科隆舉行。十多位來自中國與德國的詩人、小說家、藝術家和博客作者就文學藝術、現實政治及曆史記憶等話題進行了對話。

本次藝術節由世界藝術學院兩位成員--作家廖亦武和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會同科隆文學屋共同策劃。主辦者指出,近年來中國上升為世界經濟巨人,在政治上卻依然是一個侏儒。在中共控製了軍、警、法及新聞媒體,掌控了全國一切資源、土地和財富的情形下,他們希望借助該藝術節的平台探討知識分子如何麵對官員貪腐、環境汙染、道德沉淪及言論自由被剝奪的處境。

Li Chengpeng hatte eine Lesung für sein neues Buch. Foto: Li Ruihe, 2012, Chengdu, Sichuan, China

中國知名作家、博客作者李承鵬

曆史和現實的禁區

"2008年之前,我以為中國的災難都來自美國、德國等西方霸權,就像黨說的那樣",博客作者、作家李承鵬告訴德國的聽眾。2008年四川地震改變了他,他在現場看到"豆腐渣工程"校舍倒塌後,被壓在瓦礫中孩子們伸著雙手求救而不得,他開始明白真正的災難來自身邊的貪腐官員。從此他成為一個勇敢而尖銳的時事批評者,並作為獨立候選人參加基層人大代表選舉。

與李承鵬對話的德國博客作者、政治學者安娜·羅特(Anne Roth),2007年因為朋友突然被指控涉嫌恐怖活動被捕而開始利用博客發聲,對政治、媒體及女權進行廣泛的批評。李承鵬說,羅特在德國因為個人災難而寫博客,他在中國則會因為寫博客而導致個人災難,他的努力遭到來自官方的打壓,新書宣傳受阻,微博時或被禁言。

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中第一次被拘捕的作家冉雲飛,與曾因"六四"坐牢、現旅居德國的作家周勍及德國作家來自前東德的作家卡特琳·施密特(Kathrin Schmidt)一起討論了現實政治與曆史記憶的關係。施密特認為盡管德國在反思曆史方麵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還遠遠不夠。冉雲飛則介紹說,"反右"、"六四"等曆史在中國仍然是禁區。他說,中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專製國家,比在前蘇聯羽翼之下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更加嚴酷和變形。周勍認為包括受害者在內的中國人普遍對曆史予以回避,"大躍進"、"六四"等曆史災難導致的個人悲劇,很多都隨著當事人的沉默而湮沒。他認為,挖掘個案比宏觀描述更加重要。

***Achtung: SCHLECHTE Qualität - bitte auf der Seite überprüfen!***
Autor Liao Yiwu mit Autorin Liao Tianqi
Chinesischer Autor im Exil Liao Yiwu auf der Veranstaltung Ungehörte Stimme in Köln am 20.09.2013
***
Foto aufgenommen von Chang Ping (DW-Mitarbeiter)

廖天琪展示劉曉波頭像

民間修史,日拱一卒

流亡德國的作家廖亦武在討論會上說,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場,他一直通過寫作來完成逃離垃圾場的願望。冉雲飛認為必須保持對苦難的敏銳,誠實地麵對一切禁忌,並堅持"日拱一卒"式的寫作,最大限度地去除自我審查。他成功地動員了大量的"右派分子"撰寫回憶錄,留下了研究曆史的原始資料。

作家野夫以寫作家族曆史而廣為人知,這些寫作揭示了中共建政前後被卷入曆史風雲中的個人悲劇。他因"六四"後辭去警職、協助民運人士而被捕入獄。他認為中共刻意遮蔽曆史和掩埋曆史,記錄曆史是作家的責任。野夫一直在進行"民間修史"工程。他認為網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將過去被官方壟斷的曆史記錄擴展到民間和個體。他還對中共基層治理進行了田野調查和研究。

Chinesischer Autor im Exil Liao Yiwu auf der Veranstaltung Ungehörte Stimme in Köln am 20.09.2013
***
Foto aufgenommen von Chang Ping (DW-Mitarbeiter)

廖亦武現場演奏

作家馬建對野夫的觀點表示認同,他於1987年因為涉及西藏問題的小說《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蕩蕩》遭到中共打壓,隨後流亡海外至今,但一直堅持記憶式寫作。他在藝術節上朗讀了以"六四"為背景的小說《肉之土》片段。

行為藝術家李心沫和德國作家蘇珊娜·克林葛勒(Susanne Klingner)探討了女權運動在中國與德國的現狀。克林葛勒指出,德國婦女至今麵臨生育與工作的兩難選擇。李心沫則介紹了中國廣泛存在的性別歧視,這種歧視隨著經濟發展還有所加強。她認為性別歧視和專製政權有同構性質,女權是人權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能夠幫助中國人實現人權。

作者:張平

責編:洪沙

 

 

  • 日期 23.09.2013

所有跟帖: 

最後那個? -小寧波♂- 給 小寧波♂ 發送悄悄話 小寧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09:39: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