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建議中國的新聞發布會等取消英語翻譯 - 流波

      我在去年三月份也是看同樣的記者答辯會時寫了《建議新聞發布會取消英語翻譯》一文,其中說:

  
    “如果說在改革開放之初,改革者的心情、渴望如是,新聞發布會專門有英語來翻譯是說得過去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的形式持續到今天,還在繼續,是值得商榷了,理由許多,下麵著重說三點:

  
    一、浪費時間是犯罪。每每***的重要的新聞發布會,不管有沒有外國人、是英語國家的還是其它語國家的、有多少,都是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對答都要經過英文翻譯重複一遍;而一句或幾句簡單明了的漢語要經過英語翻譯過來,變得沉長複雜,時不時還懂點英語的發言人有時還不得不糾正一下翻譯的錯誤,等等,讓發布會變得拖遝、泛味,時間的浪費從某種角度說更是犯罪。

  
    二、這樣的形式是對其它語種國家的極大不尊和傷害。聯合國正式批準使用的工作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6種。 據統計,在目前尚存的數千種語言中,使用人數在100萬以上的語言約有200—250種,其中使用人數超過1億的有11種,使用總人數超過34億,約占全球人口的60%。這11種語言為:漢語,使用人口約占人類的四分之一,由古漢語(糯語)曆史延續而來,古漢語(長江流域古糯語)曾是距今五千年前人類的共同語言,今天的各種語言都是古漢語的留存,是中華民族共同語言,是人類自文明發祥而來仍未間斷的母語;英語,古漢語變支,文字因中華炎帝族係互人海外支從中華古形象文字暨蘇美爾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聖書字基礎上創腓尼基字母後衍生為古希臘字母再分化為拉丁字母,由拉丁字母再產生眾多西歐拉丁語係國家和東歐斯拉夫語係國家,英語屬拉丁語係,因近代英國殖民最廣,使用人口約4.56億,全球許多國家將其做為官方語言;印第語,為中華長江流域古糯語遺存,由於印度長期為英帝國的東方殖民地,因此,英語和印第語同為印度的官方語言,使用人數 約3.83億;西班牙語,古漢語變支,文字來源類英語,屬拉丁語係,因近代殖民緣故,使用人口達3.62億;俄羅斯語,古漢語變支,字母來源基本同於英、法、西班牙語,所不同的是由希臘字母衍生的斯拉夫字母演進而來,屬斯拉夫語係,俄羅斯官方語言,使用人口約2. 93億;阿拉伯語,古漢語變支,由於腓尼基字母在西亞演化成阿拉米字母、閃米特字母等,成為亞洲許多文字的基礎,如阿拉伯、梵文、猶太字母等,公元4世紀後,阿拉(糯)伯字母在亞洲廣為流傳,今天使用人口2.8億;孟加拉(糯)語,古糯語變支,來源類印第語,使用人口1.89億;葡萄牙語,來源類英語、西班牙語,屬拉丁語係,同樣是老牌殖民帝國,因此,使用人口達1.77億;馬來(糯)及印尼(糯)語,古糯語變支,來源類印第語、孟加拉語,使用人口 1.47億;日語,古糯語變支,使用人口1.26億; 11.法語,古漢語變支,來源同英語,屬拉丁語係,1.2億人口左右。……想一想,隻有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才這樣崇洋媚外英語到這種孱害中華文明文化這樣深的地步,也是對其它語種國家的極大不尊敬和藐視。

  
    三、是對中華文明文化的最大漠視。今天這麽做,也是沒有對自己文明文化深入了解,沒有民族自信,相反,卻幾十年來對西方文明文化盲崇的嚴重、荒唐的表現,必須予以徹底改變。……

  
    《流波對話談英語政策誤中華》一文中闡述漢字與對英語等字母文字的絕對先進和優越性:

  
    1、漢字“六書”之功,是人類文字最高境界。華夏漢字,經上萬年演變發展,到甲骨文階段,已初具“六書”之功,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達到文字最高境界。“這就使得漢字或神形,如‘牛’、‘羊’,視字如見物;或可意,如刀口上加一點為‘刃’,或比合現意,如雙‘木’為‘林’,三‘木’為 ‘森’;或意音相輔、形聲相成,如‘河’,取水之意,讀‘可’之音;或建類一首同意相授,如‘老’、‘考’,部首同屬,互轉注釋,才有了‘先考’、‘壽考’之詞;或依聲托事,假借引申,如‘果’,像果之在木上,引托成副詞,‘如果’、‘果然’等是也......漢字的內涵與外延是如此之深之廣之蓄,使漢語與用幾十個字母符號機械地與事物毫無內在聯係地進行字母組合所形成的語言文字相比,豈止迥乎不同,實有天壤之別。”(流波《談談象形文字與字母文字》)

  
    2、漢字是“活質”文字,西文字母是“死質”文字。從文明文化發展史看,漢字是中華並人類上萬年來認識自然、表達社會的思維符號,曆史信息綿綿不絕;而字母文字是人為割斷曆史、社會信息後的僵硬符號,走入死胡同。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是左右上下東西南北中四方八麵神形兼備玉宇天成,研究、利用等開發形式多樣,所以漢字查字都能形成四角號碼、五角號碼等;英語等字母文字幾個字母左右排列成線條想上下都不行,更別說其它有點意思的變化了,想記一個單詞,基本上除了憑聲音死記外難有途徑。……“之所以漢字與字母文字有著如此大的差別,歸根結蒂到一點,就是因為漢字源於自然、源於社會,經人類曆史長河大浪滔沙成理順章而成,是高度科學化、邏輯化、理性化、社會化的“活質”文字;字母文字則因由字母符號進行”遊戲”組合而成,完全割斷了文字與自然、社會、曆史的內在必然聯係,隨著文字的發展,雖然也有了字根、字首、字尾,曆史上也不斷通過字母的細微變化衍生出新的文字來(這實際上很不利於人類的民族融合與進步),卻永遠也改變不了其毫無生機缺少活性的刻板的內在實質,是一種“死質”文字。這就是這兩者的本質區別。”(同上)

  
    3、英文等字母文字盡管表音是強項,但相比漢字還是小兒科。“英文等字母文字的顯著特點就是表音,所以也叫拚音文字。如果說字母文字在顯意的內涵與外延兩方麵都先天性缺血的話,那麽,它在表音方麵卻顯示了其特性。因為字母文字是用字母去表示語言中的音位、音節,去拚寫語言中的字詞等,所以,據字母組合(單詞),大體可讀出其字音來,反之,據字音拚讀,可幫助寫出其字母組合來。僅管表音是字母文字的強項,但相比起漢字來又有許多遜色的地方。漢字經曆史化、科學化、邏輯化演進而來,形聲表意字達90%以上。圍繞漢字的表音研究,中國的音韻學高度發展,魏之《聲類》、隋之《切韻》、唐之《唐韻》、宋之《廣韻》、《集韻》等,無不閃爍著中華民族智慧的火花。漢字的單音性、詞組性、平仄的運應,雙聲疊韻的發展,漢語自然而然地產生了音韻之美,對仗之工,使其形成的文章讀來如歌,吟之似曲,美妙無窮。”(同上)

  
    4、漢字觸類旁通,字母文字望洋興歎。漢字優越於英文等字母語言的地方太多太多,漢字能觸類旁通,如一看木字旁,哦,這與樹林有關,一看犬字旁,哦,是動物類,一看水字旁,嗬,與水有關。

  
    5、漢字造詞表意隨心所欲,英語製造單詞爆炸成垃圾、陶汰語言。漢語是“學少而知多”的語言,因為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很多。表達同樣的意思,漢語一句,英語等要好幾句,聯合國五種語言,範本最薄的必定是中文本。我們祖先給我們創造了不少字,但許多都老在那裏不用了,為什麽?因為所創造的幾千個字已經足夠應付過去、今天和未來的人類發展。而英語等字母語言就沒辦法,隨著新生事物的湧現,要不斷的創造新的單詞才能表達,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單詞,要把人類自己累死麽,所以英語等字母語言製造單詞爆炸成垃圾、陶汰語言。

  
    6、漢字在計算機等各領域的運用前景同樣是字母文字所不能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漢字的鍵盤輸入速度已遠遠超過英文,而且速度還在而不斷快速提高。漢字的神奇注定了它在各種領域的必然對字母文字的天然優勢,這種優勢必然為過去、今天和明天所驗證。

  
    7、漢字是最精準的語言。美國人計算說中國人一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搞出兩彈一星,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他們想象不到漢語漢字在速度、精準方麵的神奇效果……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隻要稍微留心,就能感覺、發現漢字優於英語等字母文字的長處、特點來,太多了。至於自古而來的漢字文化、藝術,同樣讓字母文字難望項背。

  
    二、全民提高中華文明文化素質刻不容緩

  
    當看到韓國文化廣播公司記者提出說中國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文化傳統,請問中國將如何發揮這種優勢來提升國家的軟實力等問題時,家寶先生的回答卻顯俗套和平庸。其實,韓國記者是看到了今天中國在文明文化方麵的重要軟肋,就是主體知識界對自己文明文化的漠視、誤識和否定,所以才造成近三十年來對西方的盲目崇拜,還有韓國人對中華文明文化的“搶奪”。所以做為總理,如果深刻理解到文明文化對中華民族複興有多麽重要時,就應當先分析分析這些問題。

  
    1、要深刻反省三十年來的民族和曆史虛無主義。“對中華文明的再認識,就是要徹底驅散’西方中心論’的曆史陰霾和剔除長期以來沉積在人們心理的殖民殘痂,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來審視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中無與倫比的曆史地位,這不僅是二十一世紀我國一項重大的曆史課題 ,也是我國思想界、教育界的一項緊迫任務。對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中的曆史地位進行正確的定論,關係到中華民族的精神源動力進而關係到人類文明的根本走向這樣的大問題。我們今天對自己偉大民族和文明的認識仍停留在‘四大文明古國’、‘四大發明’這一基本定式上,就是這一基本認識也被強大的思想誤流湮滅得有綜無影,從而形成了一種對中華文明莫大的社會誤識:是中華傳統文明,特別是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阻礙著中國近代的發展、阻礙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在這裏,幾千年民族輝煌的表層被一百多年來的民族恥辱鏽化得斑駁就離,以至於民族的、愛國的精神長城是那樣的易坍易塌,而殖民的、‘西化’的理論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們必須從思想上、理論上徹底走出‘西方中心論’的誤區,清醒認識到在這種思想觀和理論觀支配下所形成的長期以來對我中華文明的藐視和輕描淡寫,深刻反省我們自己對偉大文明的漫不經心或還冷嘲熱諷甚至是徹底的虛無!”(流波《談談對中華文明的再認識》)

  
    2、要正本清源: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源頭,引領人類文明文化上萬年至近代。“猿人從青藏高原向東部以長江流域為主區域的遷移過程中完成人類的起源,從中華長江流域走來的古人類又向非洲、澳洲、歐洲、美洲四散活動開去,從考古和人類文明的史料結合起來研究,人類上古時代之所以有一個共同的文明文化,源動力就是長江流域古人類從采集漁獵走向農耕文明的過程,正是這個人類最早農耕文明露出人類文明發祥的曙光。”(流波《中華文明的現代發展就是人類文明的未來走向》)

  
    “……距今近2萬年前左右的湖南道縣玉蟾岩稻作文明,當時古玉蟾岩人除能吃到陸上的動物、水中的魚蝦,還有天上的飛禽,這也是他們能創造發明人類最早的稻作農耕文明、最早的陶器燒製、最早的人類手工編製物的重要原因。而據當地考古文物部門介紹,在玉蟾岩周圍,類似的古人類生存遺址還不少。以此為中心,人類的農耕文明逐步向周邊擴散,現在相繼發現的上萬年的稻作文明有江西萬年仙人洞、廣東英德牛欄洞、浙江浦江上山等遺址,充分說明了人類文明從長江流域中遊向四周的擴散性和連續性。再擴大來看,距今9000~6000年前間的水稻農耕文明比比皆是:湖南彭頭山遺址、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浙江河姆渡遺址、江蘇高郵龍虯莊遺址等。還有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甘肅慶陽、龍山文化陝西扶風案板等稻粟混作文明,更加說明了長江流域文明向黃河流域等周邊的開拓。由此再向更大的範圍擴散成全球文明:南下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深入海洋之中,造就了東南亞、印度部分以水稻為主的農耕文明;向東沿海岸線北上至東北亞,雖然緯度較高但卻因水源、熱量充沛而保留有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的水稻耕作;跨過白令海峽或從太平洋島鏈橫渡的古糯民帶往美洲的農業灌溉文明;而到達地中海沿岸的古糯民創造的高度發達的文明如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流域文明成為後來西方文明的源頭。”(同上)

  
    3、要總結近代中華落伍的原因。“正當中國的大清皇帝們還沉浸在‘天朝’、世界‘中央之國’的曆史陶醉之中時,西歐通過‘文藝複興’、‘工業革命’、‘宗教改革’、‘農民起義’等一係列的變革,徹底砸碎了近千年來農奴式的封建割據統治和近乎窒息的宗教桎梏,向著近代文明的曙光迅跑。經過兩百來年的殖民擴張掠奪,非洲成了販賣與屠戮黑人的屠宰場;美洲中華先民支係印弟安人被屠戮殆盡;印度與東南亞被掠奪得千瘡百孔。時至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終於用堅船利炮把‘天朝’的尊嚴、‘中央之國’的傲慢擊得粉碎。腐朽羸弱的清政權末年,廣大的國土被蠶食、瓜分,民族慘遭殖民與蹂躪,‘東亞病夫’的毒諷壓得中國人抬不起頭來,中國社會的崇洋、恐洋、媚洋之風彌漫開來。在大部分中國人的思維裏,西方‘蒙天蓋地’的先進,中國‘昏天黑地’的落後,對西洋人有一種莫名的盲目崇拜,自以為低了一等;而西方從此更加狂傲,飛揚跋扈,‘白種人是上帝的驕子’的曆史謊言流遍全球。這就是一百多年來的‘曆史歧視’、一百多年來的‘曆史恥辱’、一百多年來的‘曆史誤解’和一百多年來的‘民族自卑’。這樣,西方成了人類文明的‘主宰’,西方人成了‘上帝的驕子’,全球的‘西化’之風從此彌漫開來。今天人們盲目的崇洋媚洋心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麵是近代以來西方在經濟、科技等方麵遠遠地走在前麵這樣的客觀現實和西方不斷在意識形態上進行“西化”的結果;另一方麵也是我們對自己偉大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中所應有的崇高地位缺乏根本認識甚至漠視的惡果。”(流波《談談對中華文明的再認識》)

  
    1986年,英國出版了一本書名叫《中國——發現和發明的國度(西方對中國的債務)》,書中介紹了一百個中國發明和發現的世界第一。作者坦普爾為什麽用了 “債務”這個詞呢?他在序言中坦言:“現代社會賴以建立的基本的發明創造,可能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然而這一重要事實,不但在西方鮮為人知,就是連中國人自己也缺乏認識。”“受用了中國的發明而不知其本源就是欠下了債務,但問題是發明創造者自己也無視自己的成就,既然沒有人討債,大家也就樂得享用了。” (流波《中華文明的現代發展就是人類文明的未來走向》)

  
    《談談對中華文明的再認識》一文分析中華近代落伍時說:

  
    當然,我們也應當好好分析中國近代為什麽落伍的原因,落伍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裏又為什麽沒有趕上直至成為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等等。這還得要從當時的大環境大曆史背景說起。國際上,一是歐洲在沉寂了近千年後所爆發出的無窮能量,這股能量帶著人性的野蠻與擴張,就像一條餓極了的猛獸衝出了牢籠,它虎視眈眈,用古希臘羅馬精神武裝頭腦,以中華科技文明為先導,帶著吞食全球的欲望,拉起海盜式的風帆,開始了人類曆史上史無前例的掠奪與殖民:非洲成了販運黑人的奴隸場,廣大黑人被當做牲畜般捕捉槍殺;美洲的原有居民(中華先民的支係)印第安人被驅逐屠戮,慘絕人寰;印度、東南亞諸國已被搜括得遍體鱗傷。二是西歐借鑒東方文明特別是中華“四大發明”徹底改變了西方的社會結構,生產力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工業革命使歐洲向著人類近代文明的曙光迅跑,這為歐洲能最後掠擊自人類文明發祥以來一直執牛耳於前的中華大國奠定了經濟的軍事的基礎。三是美國獨立後的迅速崛起,俄羅斯由蒙古金帳漢國下的莫斯科公國成倍地擴張開來,日本因“明治維新”的成功而由被殖民到擺脫殖民迅速發展成強大的國家。從國際背景來說,這些掠奪成性的新興帝國的形成,加上大小老牌帝國,中華民族的厄運是在劫難逃了。從表象上看,到17、18世紀,中國經濟還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甚至到了19世紀40年代,中國在與西方的對外貿易交往中,還基本是中國產品輸出占絕大部分,西方還拿不出像模像樣的東西輸送到中國來。於是英國就從印度偷運來鴉片,林則徐禁煙,才導致了中英鴉片戰爭。其次,由於國內的農民起義和民族戰爭而形成滿清入主中原,這是導致中國近代最終走向落後的內質原因。這並非說因為建立了滿清國家政權就一定會導致中國近代的落後挨打,而是說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滿清國家政權的建立更容易形成中國走向落後的諸多不穩定因素。其一,正當歐洲資本主義滾滾向前之時,中國的明末農民大起義誘發了滿清入關,這種農民起義與民族戰爭不似歐洲近代的農民起義旨在徹底摧毀舊的農奴式的封建割據和黑暗的宗教桎梏,而是推翻一個舊的封建政權後又建立一個幾乎相似的封建政權,而且這個政權的建立是由一個文化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來完成,其艱巨性、危害性和破壞性更大是顯而易見的。清軍對當時世界上最美麗繁華的蘇州城的毀壞性攻擊就是典型一例。其二,由於滿族在各方麵相對落後,入主中原後對漢文化的崇拜,勢必進一步掩蓋中華大國相對當時歐洲的發展有所停滯的內質,使中國進一步沉浸在“世界中央”之國的自豪之中。其三,滿清遺老是近代改革圖強的絆腳石。浸潤著中華文化同樣被殖民奴役著的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殖民擴張之路,並最終成為侵略中華民族最為慘烈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的“戊戌變法”卻以失敗而告終,最主要原因是滿清政府的大部分人尤其是遺老們認為這種變革首先就是針對滿清而來,則必然全力進行阻撓與破壞。後來,又有多少中華仁人誌士為國圖強奮發,最後才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麵貌才為之一新。毛主席總結這段曆史說:

  
    “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很奇怪,為什麽先生老是侵略學生呢?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鬥,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

  
    “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

  
    “今天,中華民族已昂首邁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必將徹底洗刷近代以來因落伍慘遭蹂躪的種種恥辱,用中華民族的氣魄、中華民族的自豪、中華民族的精神高築起人類文明的精神長城!”

  
    三、中華文明的現代發展就是人類文明的未來走向(《源——人類文明中華源流考》最後一章倡導)

  
    正確認識中華文明是消除今天人類認識自己文明發展進程中諸多誤解、誤區的最佳途徑和最有效手段,從而為澄清曆史事實,還原中華本來麵目,清晰人類文明史,使人類遵循文明、和諧、進步的發展軌道前行。

  
    ●要徹底摒棄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在中國各個領域的特殊權,還中國公民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將英語作為中小學到大學的課程,並作為高考、各類職稱考試過關的必要條件,成為壓在中國人頭上的沉重包袱。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隨之而來的盲目性在中華大地愈演愈烈。今天的英語成為最大的教育產業,成為中國教育培養西化人才的重要軟實力,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從文化上削弱中華文明文化的最大突破口。

  
    如果英語確實是一種先進的語言,落後向先進學習,是無可厚非的。縱使這樣,國家政策也絕不能將其作為中國公民學習的各個階段以及走上工作崗位後的各種職稱評定的必要條件。……我們如果舍棄人類曆史發展而來的優秀的語言文字於不顧,轉而將其他語言文字用國家政策的形式推上社會的主體地位,這顯然是不恰當的。

  
    ●在思想、文化領域進行中華文明文化的全民教育認識,要改寫曆史教科書等文明文化類書籍,尤其是中國、世界類曆史教科書。日本改寫他們近代以來對中華並東南亞諸多國家的侵略史,妄圖向後代掩蓋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台獨之流在台灣實行文化上的去中國化,妄圖把中華固有領土分裂出中華大家庭;西方人寫的曆史,以“西方中心”論為基調,基本顛倒了人類曆史的本真……今天,是中華民族站出來澄清人類基本史實、事實的時候了。亂史就是亂國,亂中華文明史就是亂人類文明史。要使中華民族“先進一萬年,落後近百年,今又崛起”成為家喻戶曉的文明文化理念。振興中華,首先是文明文化的振興,必須正史清源,將近代以來以西方中心論而書寫的曆史、文明史、民族史、文化史等等全部進行清理重寫,澄清事實,還原中華,改寫人類文明史。從小學到大學,都要進行人類文明文化史的學習了解,要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在人類絕大部分時間裏引領世界潮流、為人類曆史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使中華民族自豪感深深紮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

  
    ●要建立以中華文明文化為主體的世界體係規則、標準、獎項等製度,以此來引導、規範人類文明文化的健康發展。有人說所製定的文明文化規則,必須要人家來認可,你中國製定的標準,西方幹嗎要來認可呢?問題提得好。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隻要你製訂的準則合乎邏輯,公平公正,是人類文明文化先進性的體現,人們就會逐漸認識到它的價值。我們的自信來源於中華文明文化絕對的悠久性、先進性,我們又是秉承文明文化的真善美,在這樣的理想信念下的文明文化的標準遲早會受到大家哪怕是對手的最後認同。比如說,今天的諾貝爾文學獎到今天也還沒有一個中國人獲得,許多中國人感到十分沮喪,但實事求是地講,獲得西方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好的並不多,評判標準也帶有濃重的西方色彩。有的諾貝爾獎項帶有極端的政治色彩,如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西方敵視國家的反對者,等等。因此,中國要勇於承擔起人類文明文化正義前行的曆史重任,不單是自己做好,還要學習祖先開拓全球的勇氣決心,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在文化、教育、藝術、自然科學等諸領域,重樹中華雄風,製定中華標準的規則、獎項,逐步將人類文明再次拉入正常的和諧的有序的軌道,重振全球中華大九洲文明文化大同世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