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

來源: 小寧波♂ 2011-11-03 04:43: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25 bytes)

  稿費已有近千年的曆史,“以財乞文,俗謂潤筆”,古人把稿費叫做潤筆。白居易曾在詩歌裏大談工資,讓蘇軾傾慕不已。司馬相如為陳皇後作《長門賦》,陳皇後“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古往今來,稿費千百年來都是存在的。但白衣蒼狗,滄桑變化,到近代時稿費的變化可真不小,還有因稿費而惹禍上身的。
  稿費也是勞動所得,拿稿費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什麽可值得非議的。但在反“右”鬥爭中,文藝界的文人學者們卻因稿費而惹禍了。
  20世紀50年代時,文人的稿酬雖不如白居易、司馬相如那般高,但也不算低。當時的“基本稿酬”是:基本稿酬,按作品的字數(或詩歌的行數)或著作頁為計算單位,通常是以一千字或以若幹詩行(如10行,20行)或一個著作頁為計算單位,付給作者若幹報酬。通常計算標準如下:著作稿每千字老人民幣6萬—18萬元(新人民幣6—18元、合今60—180元),翻譯稿每千字4萬—13萬元(合今40—130元)。
  也就是說文人出版一部長篇小說可得稿費數千元,而當時人們平均月工資隻有區區40元新人民幣而已,而文人萬字左右的論文就可以得到差不多200元新幣,用現在的話來說,當時的文人們算是金領了。當時還有“一本書主義”的口號,不知是來自老資曆的丁玲還是後起之秀劉紹棠,總之,文人們的收入是讓人豔羨和眼紅的。
  當時在北京買套中等水準的的四合院要一萬多元新人民幣,而老舍、張恨水、艾青、吳祖光、趙樹理等文人,都在50年代初就擁有了自己的四合院。
  1957年反“右”鬥爭開始,“左傾”思潮的影響,使得稿酬一降再降。有些文人所謂的“罪行”還因此與稿費有了關聯。文心在《滄桑變化說稿費》一文中提到:“著名詩人艾青不僅自己成了大“右派”,他的夫人也因稿費問題被罵得狗血淋頭,當時的批判文章指出:艾青的夫人高瑛在和艾青結婚前,有一次到艾青處統計稿費(是遵照組織指定去統計的),艾青說出數字後,高瑛嚇了一大跳,當時就暗下決心要嫁給艾青了。文章侮辱了高瑛還嫌不夠,又配了一幅漫畫:艾青的屁股後拖了一個長尾巴,長尾巴上穿了一串銅錢,銅錢上寫著“名利稿費”,高瑛則兩腳踩在銅錢上,隨艾青飄然起舞。”
  稿費惹禍當然不止這一樁。女作家丁玲在延安時期時就較有名氣了,到反右鬥爭時算是老前輩了。中國作家協會為了培養青年作家,在北京辦“文學講習班“(即現在的魯迅文學院)時,丁玲也被請去講課。為了鼓勵青年們在文學上有更長遠的發展,寫些真正的好作品,在一次授課中丁玲說,一個人如果寫出好作品,不僅可出名,還能拿到一筆稿費改善生活。還隨便拿了智利的總統和詩人聶魯達來舉例,由學生知道智利詩人聶魯達多而知道智利的總統少來證明這個話題。按理說這不過是個比喻,不過是為了激勵文學青年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已,也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但有人卻因這次講課給丁玲扣了一頂帽子,說丁玲是在鼓吹“稿費”和“成名”,大有你終於被我抓住鐵據”的幸災樂禍之情。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丁玲被劃成“右派”,到北大荒進行勞動改造。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青年作家劉紹棠。也被稿費“撞”過腰。早在1952年,16歲的劉紹棠還在讀初中,已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青枝綠葉》,在當時可以說是引起了轟動。《青枝綠葉》不僅被《新華月報》文藝版轉載,還受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葉聖陶先生的推崇,編入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1954年,劉紹棠18歲時,又再接再厲,出版了第二本小說集《山楂村的歌聲》,同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學中文係,被譽為神童作家。

所有跟帖: 

小寧波,俺嚴重懷疑你的歲數。中國那時的房子是單位分配的,產權屬於國家。。。。哈哈 -READER-ONLY- 給 READER-ONLY 發送悄悄話 READER-ONL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3/2011 postreply 04:58:21

分配的房源是哪裏來的?你家沒有不等於別人沒有,全民無房的話還有黑五類地主資本家嗎? -小寧波♂- 給 小寧波♂ 發送悄悄話 小寧波♂ 的博客首頁 (644 bytes) () 11/03/2011 postreply 05:21: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