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這個人沒有在德國公司工作過,或者是個訪問學者: 我眼中的的德國人

來源: chinaeu.de 2009-12-18 05:34: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89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chinaeu.de ] 在 2010-08-25 09:31: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每個人看德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每個人腦海中形成的對德國人的印象,毫無例外地受到他接觸的人,經曆的事的影響。形形色色的印象,也許大同小異,也許大相徑庭。作為久居德國的華人,我不敢說對德國人了如指掌。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麵就說說我眼中的德國人。

自 傲

德國人真正的傲慢是那種不動聲色的,深入骨髓的自傲,是長期以來以日耳曼血統為貴的思想體係下的積重難返的結果。它的根深蒂固,可能讓許多德國人在不知覺中受到左右。因著這種對本民族極端的優越感,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德國人內心深處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排外傾向。二戰以後,盡管德國政府和社會一直致力於打擊國內的極右排外勢力,在和其他民族溝通了解方麵作了許多的努力,誠意有目共睹,但收效和付出不成比例。不說那些極右組織在德國尤其是在前東德地區還有相當規模和勢力,即便是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對世界大同有著一定認同的群體中,很多人心靈的某個旮旯地兒,也難免還殘留一些排外的餘孽。

德國人的排外有兩種。第一種是明目張膽地高喊“外國人滾回去”的類型,這類人其實是極少數,整體素質較差。他們排外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外國人在德國,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了損害。對事情他們隻見其表不問其本,也許出自不願也許是沒有能力。他們把自己的問題,全部歸罪於外國人,對外國人自然充滿恨意。這類人雖然有一定的暴力傾向,但隻要政策法律力度夠大,在目前的政治大環境下,他們也成不了大的氣候。而且這些人在明處,比較容易識別。第二種是心理有著潛在排外因素的類型,人數眾多,涵蓋德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這類人排外是隱蔽的,有時甚至是不自覺的。很多人隻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露出點馬腳。就像黑森州州長羅蘭德·考赫,作為政客,他不敢也不允許自己有排外傾向,可關鍵時刻,還是沒把住,把德國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責任推到外國人身上。我相信他的所為不會是有意的嘩眾取寵。幾十年的政治生涯,至少這點經驗他是有的。他的錯誤就是內心深處那個潛在的因素乘其不備而導致的。這類德國人排外,並非因為仇視外國人,他們表露出的情感,可以說和仇視沒有任何關係。他們排外,完全是自傲心理作祟,是覺得外國人不如他們,而在心理上產生的一種自覺或不自覺的歧視和排斥。

情歸情,理是理

我所接觸的德國人總的來說,理性的多。這並不是說德國人情商低,隻是他們把情和理分得很清,不會情理不分。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抑或是兄弟姐妹之間,德國人在家裏,“我愛你”是常掛嘴邊。家裏誰過生日,都能收到其他成員精心準備的禮物。聖誕節為家人選擇禮物,更是德國人年終日曆表上的大事之一。可以看出,德國人對親情還是相當重視的。然而,德國人對子女的教育,大多不是動之以情,而是曉之以理。他們不會對子女強調什麽手足情,什麽年紀大的應該謙讓年紀小的,年紀小的應該服從年紀大的。對父母來說,誰有道理就維護誰。一件玩具,哥哥先拿到,弟弟即便哭得昏天黑地,父母也不會以弟弟小為理由,強迫或者說服哥哥讓步。在德國,政敵私下可以成為好友。不同的政治見解,不會影響私人間正常交往,深厚的私人交情,也不妨礙政壇上互相攻擊。據說,社民黨的主席和前巴伐利亞州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私下就是十分投機的朋友。因為感情而放棄原則的事情,不常發生在德國人的身上。

德國人不太容易情緒化。在德國生活近十年,還從未有街頭觀光打口水仗的眼福。電視中各種辯論秀,六個人就會有六種觀點,辯論起來,也會言辭激烈,也會高亢激昂,但都是在理性能接受的範圍。議會辯論,也隻就事論事,少有惡語中傷,人身攻擊。類似台灣議會動輒大打出手的場麵,絕對超出德國人的想象力。德國人理性,所以和德國人講道理不是難事。有幾次在外國人局和銀行,感覺受到不公正對待,就和他們講道理,據理力爭,結果都為自己爭取到公道。

德國電視曾經有個歌手選秀節目,有時會讓候選歌手互相擔任裁判,將自己認為不合群的歌手淘汰出局。有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把自己最好的女友列為出局候選人。該女孩的理由理性的讓人不相信她隻有十六歲,而她表達理由的方式,讓人不得不相信,她也很在乎女友的友情。她幾乎是聲淚俱下地有條有理地列舉了自己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看得出,她雖然很難過,心情卻很坦然,並無愧疚之情。而那位備受打擊的女友雖然當時就泣不成聲,但平靜下來後居然也表示能夠理解她的決定。兩個人都將情和理撇得如此之清,讓我佩服之餘也自愧弗如。

基與德國人這種情和理不胡亂參合的處世態度,德國成為世界上最有秩序的法治國家之一就不足為奇了。對德國人來說,執法守法都是天經地義的,不會受情所擾,為情所困。國人常抱怨國內有法不依,這種現狀,不能不說與國人自身過於感性,情商泛濫也有很大關係。對於比較感性的國人,德國人的這種處世態度有時很難接受。我認識的一些中德組合家庭,不少是因為婚姻中的雙方,無法彌補這種差異而導致解體。

含蓄、節儉

德國人十分含蓄,不事張揚。雖然德國的經濟實力高居世界前列,發達程度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隻看表麵,很難了解德國富庶的程度。很多來德國匆匆一遊的國人,覺得德國比中國差遠了。在德國,難得見到像國內那樣裝潢高檔的名牌店或精品屋,五星級酒店也遠不及國內的規模。媒體很少報道大款富豪排名榜之類的玩意,那些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有名的德國人,難得能讓人一睹真容。

德國人不會動不動就豪宅別墅,很多有錢人也就是普通的住房。德國人的住房,尤其是外表注重樸實無華。但對建築材料的質量十分考究,各種配置如門、窗等都要求堅固耐用。購物多從注重實用的角度,決不虛有其表。完成一座建築或一套設備,德國人是當作百年大計來對待,決不隻追求表麵的噱頭。講究內在品質的德國人,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日子的滋潤程度,隻有自己知道。他們不愛顯擺,不講排場,日子過得實惠而踏實。

德國人的節儉也是很讓人回味的。在國人的眼裏,節儉隻是窮人的專利。在德國卻有這樣的說法,“和富人在一起,可以學會節儉”。有錢人不會因為富足去賭城一擲千金,去酒吧砸高檔酒取樂,更不會把金飾武裝到牙齒來顯示自己的財富。他們的節儉,不了解的國人肯定難以理解。老公剛到德國時,指導教授請他吃飯。因為老公不太習慣德國食品,故剩下不少在盤子裏。教授在對付完自己的盤子,征得老公同意後,拿過老公的盤子,毫不扭捏地吃了個幹淨,讓初到德國的老公驚訝不已。如今我們對這種事情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在德國,幾乎見不到一夥人扔下一桌剩下大半的酒菜揚長而去的現象。剩下的食品,往往會打包帶回。

在德國久了,對德國人的節儉情節有了較深刻地認識。感覺德國人的節儉,主要不是計較省下的幾個小錢。他們尤其是有錢人做這一切的時候,真的能讓你感覺到那種對物質的尊重和珍惜,那種避免犯罪的虔誠。就同我上文提到的德國女友,當她從路邊撿回幾個被丟棄的塑料桶作為漚肥之用時,想到的不是因此而省下的幾文錢,而是廢物利用,於己於環保都有利。

不會拐彎抹角

和德國人接觸,感覺大多數德國人都比較直腸子,有一說一,不會避實就虛耍滑頭,也不會模棱兩可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在大學讀書時,曾經參加了一個項目組。項目組大都為德國人,隻有兩個中國人和一個捷克人。捷克同學不太合作,經常完不成分配的任務。每次開討論會時,德國同學都會口伐捷克同學,並且直截了當,直奔主題。中國同學包括我自己在這種場合,一般的表現不是一言不發,就是顧左右而言他,總覺得應該顧及捷克同學一點麵子。德國同學則心裏怎麽想,嘴上就怎麽講,最後,在所有德國同學的堅持下,捷克同學被除名。

德國人似乎不知道什麽叫婉轉,不善於外交辭令,過於直白,有時讓人難以接受。還是以我在項目組的經曆為例。項目中期,開始寫項目報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個人的初稿,需要讓兩個同學審核,以保證項目報告的質量。作為外國人,我們的報告裏,有較多的語法錯誤或者不太地道的語言表達,應該是能理解的。不過,那隻是我們一廂情願而已。德國同學的態度可是毫不留情,小組會上,把我們的報告批的體無完膚,而且言辭激烈。雖然對他們的態度一時難以接受,但看到退回來的報告上,他們一絲不苟的糾錯,密密麻麻地紅成一片,心裏也還是挺感激的。不要以為德國人隻是對我們外國同學“耀武揚威”,本國同學的報告,寫得不好,照樣不能幸免。一個德國同學的報告,不僅被否定的一文不值,審核的同學甚至說,他完全不能理解這位德國同學,居然能交出這種樣本。唯一的解釋就是寫報告的人根本沒有用腦,沒有把寫報告當回事。因為這種“聲討”在德國學生中習以為常,被批的同學也沒翻臉,心悅誠服,老老實實地又寫了一遍。

德國人的直腸子,使得他們待人接物上,比較真誠。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給你解答問題時的毫無保留。在大學讀書時,如果你有不懂的東西,隨便找個德國同學,隻要他知道,他都會給你解釋到他確信你懂了為止。如果需要,他們會將有關聯的內容也給你講解一遍,有的人還會把解釋給你寫下來,一步一步,清清楚楚。我的感覺是,德國人在學習上少有那種不健康的競爭意識,不會介意他們的幫助,也許會讓你的考試成績超過他們。記得一次參加專業口試,我前麵的考生碰巧是認識的一個德國同學。利用考官給他評分的空檔,德國同學把他考到的內容一一列給我聽,還特別強調了一個他自己沒答出的題目。在大學各專業的網站上,都能查到考生寫的各種考試筆記,考試心得和考試內容,提供需要的同學參考,幫助他們取得好成績。有的考試筆記細致到考官想聽什麽樣的答案,什麽樣的問題會經常出現都有分析,真讓人感動他們的誠意。

德國的大學,是沒有班級和年級概念的,學生就如同自由電子,聽課考試都根據各人情況安排。這種情形下,德國的大學考試製度有很多空子可鑽。但我在大學五年的經曆告訴我,德國同學在這方麵很“弱智”,幾乎不會動這種歪腦筋。



禮貌,保持距離

德國人是十分注重禮貌的,也經常幫助別人。在德國,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經常會有一雙手在你需要的時候伸過來。所以,那些初到德國的人或來德國旅遊的人,都覺得德國人熱情友好,甚至平易近人。不過,久住德國,還能有這種看法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在德國,經常可以碰到這樣的場景,當你推著嬰兒車出入電梯或上下公交車的時候,不乏會有德國的紳士淑女們主動為你把住電梯或公交車的門,耐心的等你上下,必要的時候,他們會幫你把嬰兒車抬上抬下,十分小心周到。做這些時,他們的表情是平靜的,笑容是淡淡的,對你的道謝也隻是禮貌性的回應。你很難碰到一個人,會因此有興趣和你繼續攀談兩句。如果你嚐試就嬰兒車內的孩子,和幫助你的人打開話題,那多半你是會失望的。我的感受是,德國人在你需要的時候伸出的那雙手,不是源於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情,而是源於他們良好的教育素質和修養。驅使這雙手伸出來的背後,不是我們中國人想當然的一副熱心腸,更多的是,他們的教養,他們的理智告訴他們應該這樣做。所以,這雙伸出的手,讓你隻能感受到它帶給你的便利。如果不是那掛在臉上禮貌性的笑容和客氣的對話,可能你會覺得和受助於一個機器人沒有區別。就我的感覺,這雙手伸出來,更多的是展示了主人的素質,體現了主人的修養。

德國人和他人相處,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那種一回生,二回熟的觀點,對德國人根本不適用。不要說和我們外國人,就是德國人之間,稱兄道弟,不分彼此的情況也是十分罕見的。同事之間的關係非常淡漠,可以說,上班時間是同事,下班時間是認識的路人。德國人十分重視個人空間,不願讓別人隨便進入他們的生活,也不會隨便去打攪別人的生活。即便是比較熟悉的人,相處時也是很講究分寸的。同事熟人之間,相識多年,彼此仍以“您”相稱,是很正常的。雖然是一字之差,卻反映了德國人那種希望保持距離的心理。

即便要好的朋友間,也是不輕易借貸的。年薪月俸都是朋友間忌諱的話題。國內那種張嘴就問對方月賺幾何的情況,是會嚇跑德國人的。朋友間出去吃飯,如果不是事先約定或有什麽特別的原因,那一定是各付各的賬。今天你請我,明天我請你的交友作風,在德國是沒有市場的。德國人這種需要保持距離的處人態度,個人覺得也是多數德國人晚年生活寂寞的很大原因。

囉囉嗦嗦寫了這些,回頭來看,發現自己對德國人的總體印象還是相當肯定的,真有點驚訝。其實,我並不十分喜歡德國人,寫此文時,還擔心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喜惡,成就一篇討伐文章。如此結果,欣慰自己還是很客觀的。

編輯:啟德教育

所有跟帖: 

回複:寫的不錯啊!有一定深度,應該在德國呆了不短時間。你具體批判一下吧? -chinaeu.de- 給 chinaeu.de 發送悄悄話 (92 bytes) () 12/18/2009 postreply 05:45:51

這篇文章寫得蠻對的,至少我也有同感 -雪映梅花- 給 雪映梅花 發送悄悄話 雪映梅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8/2009 postreply 05:53:23

不會拐彎抹角-這個我不同意,德國人最會拐彎抹角 -大蜜蜂- 給 大蜜蜂 發送悄悄話 大蜜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8/2009 postreply 06:02:57

除了那一些個傲氣,基本上芬蘭人也差不多這樣~~~ -fifibobo- 給 fifibobo 發送悄悄話 fifibob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8/2009 postreply 06:04:40

隻說一句:人前人後 -哈_哈- 給 哈_哈 發送悄悄話 哈_哈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8/2009 postreply 06:57: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