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一萬米的對決

來源: newXoD 2009-08-16 01:03:4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62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newXoD ] 在 2010-08-25 09:31: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柯誌雄

   普京很過癮地玩了一把潛水。

   這位愛好挑戰性活動的俄羅斯總理,8月1日穿著藍色保溫服潛入貝加爾湖水麵以下1400米,以接觸湖底的新能源“可燃冰”。

   4個多小時後,他麵色蒼白地浮出水麵,先讚歎湖底的壯觀,接著便抨擊起這個世界最深淡水湖的受汙染程度。

   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畫麵上的這一切。作為專業人士,他注意到,普京這次湖底之行,乘坐的並非中國媒體眾口一詞所說的“潛艇”,而是大名鼎鼎的深海之王——“和平1號”深潛器。

   汪品先還記得,這不是俄羅斯領導人第一次玩深潛器——2007年在北冰洋海底插上俄羅斯國旗的也是這艘“和平1號”,當時的領隊是俄羅斯最高杜馬副主席的奇林加羅夫。

   俄羅斯“和平1號”的風頭長期蓋過低調的日本深潛器,在亞洲公眾視野裏長期獨領風騷,不過這一局麵,連同中國公眾對深潛器的陌生,可能很快會被打破。

   8月6日,一位接近國家海洋局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我國也在自行研製深潛器。

   這將是今年6月底中國首個海底觀測組網在東海正式運行之後,中國向深海邁進的又一大步。

   “各國對深潛器等深海探測技術的重視,瞄準的是海底資源的爭奪。”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說。

   水下1萬米:真正的“海底王”

   2002年2月3日,浙江大學的陳鷹教授參加了美國載人深潛器“阿爾文號”的下潛,到達海底2500米處進行海底火山的實地考察。

   對於純中國背景的學者來說,這是第一次,而對於這個著名的深潛器來說,這已是第3768次下潛。

   2004年1月,一封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電子郵件又讓陳鷹興奮不已——“各位老師,丁抗和楊燦軍正在美國大西洋(14.34,-0.69,-4.59%)號考察船上。他們中的一位將攜帶由浙江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共同研製的深海原位探測裝置,乘坐阿爾文深潛器下潛到太平洋(18.11,-0.45,-2.42%)底。”

   對於每一位海洋研究者來說,與深潛器的接觸都像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

   1928年,美國人奧蒂斯·巴頓發明並建造了第一艘球形深海探測裝置。這個通體用鋼鐵建造的“鋼球”,可以從一艘水麵船舶上通過連接的電纜下潛到海麵之下。1930年,巴頓和另一名博物學家威廉·彼博乘坐它下潛到距海麵245米深度。兩年後,兩人又下潛到了923米——這一紀錄直到15年後才被打破。

   與外界習慣把潛水艇當作橫行深海的“海底王”的印象不同,從下潛的深度來看,深潛器才是深海探測孤獨的領跑者。

   “潛水艇主要在海下二三百米以內活動,而深潛器1960年就下潛到了10916米,是地球上最深的紀錄,但(當時的深潛器)隻能直上直下”,汪品先說,深潛器分載人、不載人兩種,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各國將發展重點鎖定於載人深潛器。

   “深海技術被認為是與航天技術、核能利用技術並列的高新領域,而載人深潛器則被認為是海洋開發和海洋技術發展的製高點。”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賈宇解釋說。

   過去這個製高點由不超過5個國家占據——在中國的深潛器之前,世界上有5台載人深潛器,分別是美國的“阿爾文號”、日本的“深海6500號”、俄羅斯的“和平號”與“密斯特號”,還有法國曾參與今年法航失事調查的“鸚鵡螺號”。

   2007年,設計深度7000米的中國深潛器由中國船舶(77.18,-3.89,-4.80%)重工集團第702研究所研製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的海洋研究者將可以乘坐自己的深潛器,而無需像以前那樣,幾乎所有的深海經曆都要通過“阿爾文號”來實現。

   “智商低了一半”:

   刻骨銘心的海底之戀

   乘坐深潛器下潛過17次的明尼蘇達大學地質與地球物理係高級研究員丁抗,是迄今為止全球深潛器經曆最豐富的中國人。一位貝爾實驗室天體物理學家曾對丁抗講起自己的感受:“下潛後,發現智商低了一半。”等到丁抗11年前第一次下潛時,他發現這話一點不誇張:不能穿鞋,不敢喝水以免內急,不能紮皮帶以免皮帶上的金屬扣損傷潛器艙蓋上的密封圈,三個人擠在直徑2米的載人艙內席地而坐。為防火和節電,深潛器艙內二氧化碳維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濃度,“有點慢性二氧化碳中毒的感覺。”

   但這阻礙不了丁抗回憶中詩意的美,“透過舷窗看海底,感覺完全是一片漆黑,水母等浮遊生物遊過時發出的藍光,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往下到了千米以下時,再無任何波浪,宇宙一片寧靜。”

   就在這寧靜的海底,各國的深海爭奪戰正喧囂不已。

   這場旨在爭奪海洋資源的深潛器之戰,開始之早遠超外界想像。生於1858年的美國老羅斯福總統,就參加過深潛器設計。日本天皇裕仁1975年訪美時,曾專程參觀美國WdsHl海洋研究所以了解深潛技術;1987年,平成皇太子不僅參觀,還鑽進了Alvn號深潛器中。

   各國首腦的青睞,背後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想象空間。1982年確定的這一公約,肯定了200海裏專屬經濟區和沿海國對大陸架自然資源的權利,同時規定大陸架在200海裏以外還可以延伸。今年5月13日之前,幾十個沿海國家又提交了外大陸架劃界申請。

   “先是太平洋海底的多金屬結核,後是海山上的鈷結殼,現在又是金屬硫化物礦床”,汪品先認為,隨著各國海洋研究的深入,對海洋的爭奪重點從海麵轉向海底。

   這也使得對深海技術的投入在將來可能贏取難以估量的回報,為此的資金傾斜也越來越慷慨。一位熟悉國外動態的學者告訴記者,美國接替“阿爾文號”的深潛器,2004年立項時預算2200萬美元,現在已超過5000萬美元。

   後來者中國:

   低調出場的“水下神舟”

   各國重金投入的同時,中國在深潛器研製上則保持低調和謹慎。

   被譽為“水下神舟飛船”的大深度載人深潛器,由科技部在“十五”期間立項研製。根據上海媒體的描述,去年12月在同濟大學深海館展出的深潛器樣機模型,外形“如一條可愛的胖魚”,前端裝有兩隻機械手,“魚肚子”裏能乘搭3人,從海麵下潛至7000米深度要花5小時。由於可承受710噸壓力,理論上它可到達全球99.8%的洋底。

   第702研究所副所長崔維成等7位學者2008年公開發表的一篇論文透露,中國深潛器正進行水池試驗,之後即可進行海上試驗。

   一些知情人士認為,在中國深潛器取得進一步成功之前,低調是難免的。

   “10年前三菱重工給日本海洋科學技術中心開發的深潛器,很多技術就已經很先進。我們的深潛器,其實有些關鍵部件還是要到國外加工,比如鈦合金載人球殼要到俄羅斯去做。”一位知情人士評價道。

   上海市造船工程學會理事長張聖坤在去年底的一次論壇上指出,目前製約我國深海發展的最大瓶頸是重型裝備,例如深潛器大部分零件仍需要進口,而國外的深潛器已遍及各大海洋,萬米深潛器也在研發之中,而且是隻做不賣。

   在汪品先看來,深潛器隻是建立深海探測全麵競爭力的一個部分。他認為,直接的深海探測從手段上講分為三個層次,而我國在技術上要做相應的升級。

   第一個層次的升級是需要從海底取樣升級到大洋鑽探。第二個層次是用運載工具探測海底,我國載人深潛器未來仍需要很多相應的技術升級。第三個層次是建立深海海底觀測網。

   張聖坤則把深海技術的升級看作是產業機會。根據今年5月披露的《關於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上海的海洋工程裝備總產值到2012年計劃要達到1500億元。

   技術較量的背後,是人才的比拚。

   “目前人才還是很缺乏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702研究所的一位內部人士說,“我們去年招船舶舾裝專業主管設計師,隻要你能勝任,就憑無錫市購房合同就能幫你弄10萬塊錢的免息公積金貸款,碩士學曆免息公積金貸款額度再加5萬。這都還不算非常高級的人才。”

   深海探測的人才培養如同金字塔,汪品先相信,廣闊的塔基才能有利於催化出塔尖上的高級人才。一個月之前他在西雅圖逛“科幻博物館”,發現人頭攢動,“就如中國人迷戀武俠小說那樣,美國的白領正迷戀科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