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雄闖蕩上海灘 不限戶籍個個精英 (轉自新聞晚報) (圖)

本文內容已被 [ READER-ONLY ] 在 2010-08-25 09:31: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上世紀80年代以前近50年裏,上海人有兩個特征,一個本子:上海市區戶口簿,一種方言:上海話,稱之為老上海人。今天的新上海人,不講上海話,也有兩個特征:一本高學曆憑證,一本商品房個產證。過去,老上海人是一鍋大米粥,米與汁不分;現在,新上海人是一塊糯米糕,顆顆精神。 曾有句流行全國的俚語,概括得有些偏激:“在北京人眼裏,都是部下;在廣東人眼裏,都是北佬;在上海人眼裏,都是阿鄉(滬語:鄉下人)。”在我小的時候,連上海郊區的菜農,我們都喊阿鄉。阿鄉坐在突突突的拖拉機菜垛上,回敬我們:“你娘是阿鄉。”的確如此,我父母就是山東人。 新上海人,浦東密集度最高,辦公大樓裏最多。到浦東,尤其是陸家嘴,都說普通話,說上海話是沒有文化的表現,有點像美國土著紅種人。在浦東的飯店酒店,連拉門的服務生都是說普通話“先生先生”的,在浦西,黃河路美食街上一片上海話敲車窗:“阿哥阿哥吃飯伐?”可見新舊上海人密度差異。 房產界有個現象:外地人買浦東房產,尤其好樓盤,外地人半數以上。《溫州晚報》組團來上海買房子,有人說,浦東房產是外地人炒上去的。名牌高校,考研讀博的大都是外地人。外地人像日本人,是姿三四郎,勇於拚搏挑戰;上海人像法國人,偏愛衡山路上的酒吧劈情操。女人比男人更現實,上海姑娘在全國屬於“一品鍋”,過去非上海男人不嫁。到了上世紀80年代,與外國人結婚是時髦,當時筆者也是“翩翩濁世一公子”,但不得不服:白發不如黑發,黑發不如黃發,一聲感歎斜陽裏:“華籍美人嫁給美籍華人。”現在,婚姻不是隱私,報紙中縫廣告說得最直爽:“婚否不論,戶籍不限”,關鍵目標:“事業有成”。事業有成是精英。他們往往是外地闖蕩上海灘的英雄。(大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