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德語中的日本話

來源: 哈_哈 2009-01-15 12:04: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00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哈_哈 ] 在 2010-08-25 09:31: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德語中五百個來源於日語的詞匯zt


從“Aikido”(合氣道)、“Karate”(空手道)到“Sushi”(壽司)、“Tofu”(豆腐)再到“Zen”(禪)——主要是從20 世紀開始,德語中吸收了500個來自日語的外來詞;對比之下,雖然當前“中國風”勁吹歐洲,卻隻有50個中文詞進入德語。芭芭拉8226;哈施克(Barbara Haschke)和戈特希爾德8226;托馬斯(Gothild Thomas)在這方麵的語言學研究中查閱了各類專業詞典、百科全書和外來語詞典,如最新版的《杜登詞典》(Duden)、《布洛克豪斯百科全書》(Brockhaus)和日德詞典,得出了以上結論。
從學校的曆史課本中,我們就已熟知一些體育、精神、藝術、經濟、烹飪和考古方麵的日語詞匯是如何進入德語的。16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就曾將幾個概念性詞匯帶回歐洲。而日本閉關鎖國的年代(1600至1853年),隻有很少的日語詞匯流入歐洲。如“Soja”(黃豆)或“Ginkgo”(銀杏)為人所知。 J.C.A.海澤(J. C. A. Heyse)的外來語詞典在1901年的時候僅收錄了“Aucuba”(桃葉珊瑚)、“Bonze”(和尚)、“Geisha”(藝妓)、“Japan” (日本)、“Mikado”(“禦門”或“帝”,即天皇)、“Nippon”(“日本”)和“Soja”(黃豆)。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歌劇和輕歌劇,如英國人吉爾伯特與沙利文(Sir William Schwenck Gilbert & Sir Arthur Seymour Sullivan)寫的《日本天皇》(Der Mikado oder Ein Tag in Titipu)、意大利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寫的《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中所展現的夢幻世界發揮了文化橋梁的作用,但也在歐洲人頭腦中形成了一種不甚真實的日本形象。在美國和歐洲巡演的川上貞奴(Kawakami Otojiro)讓“Harakiri”(切腹)出了名;20世紀下半葉,關於“Shôgun”(將軍)的電視劇或論述日本經濟騰飛年代的標題帶有 “Kaisha”(公司)的書籍促成了日語概念的流行。


“單”鹿變成“雙”鹿
也有不少詞匯在進入德語的過程中發生了意義、內涵和應用範圍上的變化。上文提到的兩位作者有資料證明,它們在融入德語句法時經常是問題重重的。她們使用的詞典在說明這些詞語法上的詞性、格或複數時顯得不夠確定:“對‘切腹’這個詞《杜登》也列出了它的複數:das Harakiri, die Harakiris。人們會問:“‘切腹’真的能有複數嗎?是47名武士切一次腹,還是47名武士切47次腹?”
令人驚愕的還有,一些被德語采用的詞語如今在日本已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Fudschijama”(富士山,摘自《杜登》)在日本已被寫成 “Fujisan”,“Harakiri”被稱作“Seppuku”;皇帝今天叫做“Tennô”(天授的統治者),而不再是“Mikado”(尊貴的門)。
有幾個出於善意而生造的德日複合詞也顯得滑稽,這種詞的前半部分通常來自日語,但需要後半部分德語詞的輔助說明,否則根本不知所雲。例如 “Bonsaipolitiker”(盆栽政治家,形容無能,隻弄得出微事、辦不到大事的人)或“Kamikazefahrer”(神風突擊隊員,意為開車飛快不顧安全的司機),偶爾還有疊字詞如“Sikahirsch”(shika和Hirsch同義),即是“Hirschhirsch”(鹿鹿)。


電子寵物和海嘯
現在的某些詞匯看上去是真正的日本原裝,實則是當代日文和英文混合的產物,例如Karaoke(卡拉OK)和Tamagotchi(一款電子寵物雞): Karaoke是由kara(空的)和oke(英文中合唱團的縮寫)組成的;《杜登》詞典則把Tamagotchi解釋為“小的、蛋形的電子產品,在其顯示屏上會出現一個虛擬形象,可以通過特定的聲學信號像飼養生物一樣飼養它。”根據其發明者的說法,這個詞是由日語裏的Tamago(蛋)和外來詞 watch(鍾表)組成的,尾音節chi意為小的。
更為奇特的是,有些詞匯看似日語,實則是真正的英語單詞的組合,例如電腦遊戲中的形象Pokemon(口袋妖怪,pocket monsters)。相反,另一些一眼看去貌似源自西方的詞匯,如Tycoon(大亨)和Bonze(和尚)則真的擁有亞洲血統:日語taikun(日文漢字為“大君”)是對強大將軍(Shôgun)的尊稱,在英語中則演變成tycoon,用來稱呼經濟界的大老板。
Bonze這個詞(原為bôzu,日文漢字為“坊主”,即佛教僧侶)經由葡萄牙傳教士的中轉,是最早從日語進入德語的詞匯之一,在1901年出版的《海氏外來語詞典》中就能找到這一條目:“日本和中國佛教的僧侶;也形容迷信的教士”。現代的詞典則在把它解釋為“佛教僧侶”之餘,還附加上了在德語中新增添的含義:“高層、遠離民眾的行政官員。”
原則上來講,德國人使用日語詞匯,是為了描述在他們的母語中所缺乏的日語概念——如海嘯(Tsunami)、禪(Zen)、人力車(Rikscha)和 Tamagotchi。比如海嘯Tsunami(日文漢字為“津波“或“津浪”)——在描述2004年那場極大的自然災害時,媒體上常用來作為德語本土詞匯Riesenwelle、Flutwelle或者Springflut(三者均意味海嘯)的替代詞語。

所有跟帖: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詞匯源於中文,借用的中文的 -reader-only- 給 reader-only 發送悄悄話 (42 bytes) () 01/15/2009 postreply 12:08:57

比如 盆栽,太君,禪,。。。 -什刹海- 給 什刹海 發送悄悄話 什刹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09 postreply 12:15:42

就是,買二道販子的貨 -哈_哈- 給 哈_哈 發送悄悄話 哈_哈 的博客首頁 (26 bytes) () 01/15/2009 postreply 12:20: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