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內政部長為何易人?—解讀法國政府最新改組

來源: piétondeparis 2011-03-03 09:01: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497 bytes)

 


 


http://www.faguoquan-blog.fr/txt/BlogShow.jsp?ID=12990803954765242


 


 


法國Canal Plus電視台有一個名叫“新聞木偶(Guignols de l’info)”的著名時事諷刺節目,


每天晚間20時播出。這是一個學習用“另一種眼光”看法國時事的極佳節目。2011228日晚,該節目一開首便是一群阿拉伯國家年輕人興高采烈地歡呼勝利的場麵:節目主持木偶“PPD(原法國電視一台明星新聞主播的木偶)解釋說道:這些阿拉伯人並不是在為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成功﹑埃及獲得自由,或者利比亞卡紮非的即將倒台歡呼,而是在為這次法國政府改組中原內政部長布裏斯·爾特弗(Brice Hortefeux)下台而興奮得熱烈喝彩!


 


這一讓人忍俊不住的滑稽畫麵及解釋一語道破了前一天(227)晚間法國總統薩爾柯奇通過電視廣播講話所宣布的政府改組的實質意義:關於這次改組政府,雖然薩爾柯奇在電視講話中冠冕堂皇地高談“阿拉伯民主革命”及其“曆史性”意義,但實質上卻更象是一次“攘外安內”的國內政治盤算;用法國《世界報》一篇社論標題的說法,是“對外政策為內政效勞”。


 


對這次法國政府外交﹑內政與國防三大主權職能部部長易人改組,不少評論者的眼光都過多地聚集在對新任外長阿蘭·朱佩地位升遷的關注上,而相對忽略了布裏斯·爾特弗下台和克洛德·蓋昂接任內政部長這一變更所釋放的信號;而這後者其實恰恰是薩爾柯奇的用心之所在。


 


對於薩爾柯奇來說,撤換原外交部長密榭爾·艾利奧-瑪麗(Michèle Alliot-Marie)已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這倒並不僅僅是因為艾利奧-瑪麗外交才能的低下–因為一般人都明白,按照法國慣例,外交是曆任總統的“專屬園地(domaine réservé)”,所以外交政策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其實都取決於愛麗舍宮–而是因為她的“突尼斯度假門”醜聞,尤其是她於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之初在法國國民議會關於把法國警察的“鎮暴技術”傳授給本阿利以幫助他對付爭取自由民主的遊行者的提議不僅使許多法國人感到震驚不解,而且更是引起了正在舍身反抗獨裁統治,爭取自由民主的突尼斯和其他阿拉伯世界人民對法國政府的憤怒和失望,致使法國多年來在阿拉伯國家苦心經營的“情感資本”喪失殆盡,並使法國外交在此次阿拉伯民主革命中不僅不能發揮應有的影響和作用,而且還在整個世界的眾目睽睽和譏笑之下丟盡了顏臉;不少法國人甚至產生某種遭受侮辱的感覺!


 


而這一切恰恰又發生在法國擔任八國和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剛剛開始的時候。薩爾柯奇對法國人習慣於簡稱“MAM”的外長密榭爾·艾利奧-瑪麗的惱怒和不滿便可想而知(薩爾柯奇居然在宣布改組的講話中對“MAM”不僅沒有一點禮節性安慰,而且連其名字都一字不提!)。但出於剛愎自用,薩爾柯奇又不願在媒體和反對黨的一片憤怒呼聲和壓力之下撤“MAM”的職;於是一直等到2011227日晚,愛麗舍宮才導演了總統“就國際局勢發表廣播電視講話”這一自找台階下台的一幕。


 


然而,問題恰恰就在於:對於顯然缺少國際視野和大政治家智慧的薩爾柯奇,即便是當他在電視觀眾前大談國際局勢和法國外交政策的時候,人們能聽到和捕捉到的也隻是某種具有強迫性(obsessionnel)的“內政”信息。顯然,薩爾柯奇心目中的“外交”和“對外政策”中的“外”字無需繞幾個彎子,便都會萬變不離其宗地回歸到在法國本土的“外國人”問題上來,從而自然而然地成為“內政問題”。


 


這不,在227日的電視講話中,關於已推翻了突尼斯﹑埃及獨裁政權並正在威脅到利比亞專製製度的阿拉伯人民的反抗鬥爭的“曆史性”意義和“巨大希望”的話音還未落,薩爾柯奇便迫不及待地渲染起這些革命可能給法國帶來的“不可控製的移民潮”和“恐怖主義”的後果和威脅,並在煽起人們可能的恐懼和害怕情緒之後又話鋒一轉,宣布了他的“政府改組”方案,趁機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盡力於保護法國免受“外來威脅”的總統!


 


從這裏,不難看出的是:薩爾柯奇始終把外國人–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其他外國人–看成是“問題”和“威脅”:從其任內政部長時的嚴厲收緊移民政策直至當選總統後專設“移民與國民身份部”﹑推出“國民身份討論”﹑把法國國內治安惡化歸結於移民以及正在籌備中的“法國與伊斯蘭教”的討論,無一不貫穿了某種與在法國生活的外國人製造有意或無意的對立情緒的意識形態和立場,而這在法國共和國曆史上也純屬罕見!


 


當然,在薩爾柯奇“攘外安內”的背後,掩藏的則是與法國極右派政黨國民陣線(FN)爭奪選民的政客策略;尤其是在眼前這種民意指數每況愈下﹑政府閣員醜聞接二連三﹑應對經濟就業與財政危機回天無力的四麵楚歌的情況之下,薩爾柯奇複現其“內政部長”本性,開始從自己最擅長的(攘外)領域盤算部署2012年總統大選計策,倒也符合其一貫的行為邏輯。


 


這便是這次法國政府改組中“外交”與“內政”部長同時易人的原因與“玄機”之所在!


 


法國媒體大多把此次改組看成是新任外長阿蘭·朱佩在政府中地位的擢升並作了大量的渲染報道。盡管朱佩本人的能力和從政資曆都無暇可擊,也可能部分挽回MAM(曇花一現地)入主外交部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但這其實並不是薩爾柯奇所最為關心的。因為事實情況是,自薩爾柯奇一上任,便拿外交部的預算和人事編製開刀,實施千篇一律的減員緊縮政策,致使法國外交網絡的行動能力一減再減,幾乎到“慘不忍睹”的地步,以致不久前還在“賦閑”的阿蘭·朱佩本人!)和左派社會黨籍的於貝爾·維德林(Hubert Védrine)兩人以前外長的名義聯名在《世界報》上著文,痛心疾首地呼籲(薩爾柯奇)不要再“糟蹋”法國的外交行動網絡!況且,憑法國眼前的經濟力量,要想通過大規模的投入實現擴大法國在阿拉伯世界或世界其它地區的影響力的目標,幾乎是件難之又難的事。以實用主義見長的薩爾柯奇心中對此不可能不清楚。


 


因此,可以推斷的是,薩爾柯奇“啟用”朱佩當外長,振興法國外交的目的在其次,而更為重要的用意也許是:一﹑利用對朱佩的“重用”,拉攏希拉克舊部人脈;二﹑通過“抬高”朱佩,鉗製總理菲雍,防止其憑借民意優勢對薩氏萌生外心“犯上作亂”!法國媒體近日之所以口口聲聲地稱朱佩為“副總理”,恐怕也是因為破釋了薩爾柯奇的這一層用心。


 


因而,可以確鑿地說,薩爾柯奇親手主導的這次政府改組的重心和目的並不在“外”而在“內”,也即在內政部長的人事更替之上。


 


與薩爾柯奇有35年交情的原內政部長布裏斯·爾特弗(Brice Hortefeux)在這次政府“改組”中被解職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意外”。法國政情評論界的解釋大致有二:一是因為爾特弗就任以來,改善治安方麵的績效不彰;而“治安(sécurité)”又肯定是2012年總統競選中贏得右派,乃至極右派選民選票而不得不大肆渲染的主題;二是由於爾特弗本人的公眾形象缺陷;Canal Plus電視台“新聞木偶”節目裏爾特弗的木偶幾乎是一個專事驅逐和迫害外國人的凶神惡煞的“壞人”形象。而在現實中,爾特弗曾兩次因種族歧視言論而遭起訴並被法院認定有罪;盡管案件還在上訴之中,但堂堂一名共和國部長被指控種族歧視,這本身已是一件怪事,而在對簿公堂後,部長還依然能保住職位,這更屬怪中之怪。此前可能礙於情麵,薩爾柯奇不願舍棄爾特弗這一員心腹之將。而這次薩爾柯奇之所以“揮淚斬將”,那是因為2012年總統大選逼近,不願看到出現因政府閣員官司纏身而被媒體炒作渲染,最終導致拖累名聲影響選票的局麵,所以不得不提前把爾特弗解職並安插至一個不惹眼的崗位。


 


對於由總統府原秘書長克洛德·蓋昂接任內政部長,法國政情分析界的解釋是因為朱佩在接受出任外交部長時對薩爾柯奇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即:總統府秘書長和總統外交顧問不得插手外交部的事務!這一條件無疑是要求薩爾柯奇徹底改變到目前為止的外交運作模式:因為自薩爾柯奇當選以來,外界都注意到一個事實,即:外交部長幾乎是個形同虛設的“傀儡”,一切重要外交事務幾乎都由總統府幕僚插手包辦,有時甚至連外交部長本人和外交部高官都不知個中內情。總統府秘書長蓋昂則被指是造成這一局麵的“禍首”。有人據此解釋,是薩爾柯奇屈於朱佩的壓力才不得不把蓋昂“外放”至內政部。


 


其實,這一解釋未必全麵。朱佩施壓也許是一個因素。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內政部長出身的薩爾柯奇太懂得內政部長這一職位對於總統選舉的重要性了。所以,他必須物色一個絕對可靠的親信擔任這一職務(有人甚至戲言說,薩爾柯奇恐怕都恨不得能自己親自兼任內政部長呢–假如法國憲法允許的話!)。而多年來從內政部到總統府一直忠心耿耿為薩爾柯奇效勞的克洛德·蓋昂顯然是一個最佳的人選。


 


省長職係出身﹑對警察和內政部係統了如指掌的克洛德·蓋昂自2002年結識薩爾柯奇之後,兩人便形影相隨,幾乎從沒有離開過。蓋昂是一個能夠不折不扣地理解和執行薩爾柯奇意圖的人。他在薩爾柯奇任內政部長以及2007年總統競選期間便已立下汗馬功勞;薩爾柯奇入主愛麗舍宮後,身為總統府秘書長的蓋昂更是成了薩爾柯奇的耳目手腳,並逐漸形成了一個權力和影響力有時甚至超過部長和總理的總統府“影子內閣”。據說,薩爾柯奇平時打電話最多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老婆(以前是塞西莉婭,現在當然是卡爾拉);另一個則是蓋昂,差不多每隔15分鍾都會接到一個總統電話,詢問“有什麽新聞?”;久而久之,有人開始戲稱蓋昂為“副總統”或大權獨攬的“宰相”,連總理菲雍都非常不滿蓋昂的“篡權”行為,因為,蓋昂倚仗與總統的親近關係,常常越過總理,向有關部長發號施令,有時甚至直接與媒體交流,以致有人對總統府秘書長這一事務官權力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也形成了法國第五共和國總統權力行使形式的前所未有的“怪胎”。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薩爾柯奇對蓋昂的絕對信任;由蓋昂出任內政部長,薩爾柯奇當然是百分之百的放心。


 


果然如此。31日下午,新任內政部長蓋昂首次到國民議會接受質詢,當有議員問到如何應對可能湧入法國的阿拉伯民主革命國家非法移民潮的時候,蓋昂字正腔圓地作出了與前任內政部長薩爾柯奇﹑爾特弗一樣堅定的“全部依法遣返”的答複……


 


這大概就是這次法國政府“改組”的深層含義之所在:蓋昂和爾特弗這兩名薩爾柯奇親信從“內政部長”職位上“一上一下”的“異動”顯然在告訴人們:雖然離2012年總統大選還有15個月時間,但薩爾柯奇已經調兵遣將,構局布陣,準備就緒了……


 


相關資訊:


 


 


法國政府改組:外交﹑內政及國防三大部長易人


http://www.france-en-chine.fr/news/show.jsp?id=12989365048630639


 


法國政府三名新任部長簡介 


http://www.franceutile.fr/news/show.jsp?id=12990815876915042


 


查閱改組後的法國新政府閣員完整名單


http://www.franceutile.fr/news/show.jsp?id=12897762387218974


 


 

所有跟帖: 

分析得真不錯,喜歡看你的文章 -月如霜- 給 月如霜 發送悄悄話 月如霜 的博客首頁 (348 bytes) () 03/05/2011 postreply 05:09:58

謝謝,受寵若驚, -piétondeparis- 給 piétondeparis 發送悄悄話 piétondeparis 的博客首頁 (18 bytes) () 03/05/2011 postreply 16:22:30

不算打耳光:當時老卡突然在國際上軟化了,說是在帳篷裏看可蘭經覺悟了。這和 -咪嗚- 給 咪嗚 發送悄悄話 咪嗚 的博客首頁 (142 bytes) () 03/07/2011 postreply 14:37:49

字太小,沒法看。 -heka- 給 heka 發送悄悄話 hek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5/2011 postreply 10:26: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